首页 理论教育 胆道蛔虫症的饮食调养

胆道蛔虫症的饮食调养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胆道蛔虫是常见的蛔虫并发症,以小儿患者居多。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例如,蛔虫可钻进胆管引起胆道蛔虫症、胆管炎、胆囊炎;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肝脓肿;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等。蛔虫是寄生在人体中最大的寄生虫之一。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蛔虫病,要积极进行治疗。

一、胆道蛔虫症概述

胆道蛔虫是常见的蛔虫并发症,以小儿患者居多。由于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它可以钻入细长的开口于十二指肠的胆道,胆道是排泄胆汁的,此时突然闯入这个不速之客,引起胆道开口处的肌肉剧烈痉挛,蛔虫一日不退出,这种痉挛引起的疼痛是绝对不会缓解的,钻入胆道的蛔虫还会把细菌带入胆道,引起胆道发炎。最突出的表现是患儿上腹部阵阵发作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发作时,患儿大哭大闹,坐卧不宁,甚至满地打滚,面色苍白,有时伴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可吐出蛔虫。疼痛间歇期,患儿较安静,甚至和正常人一样。腹痛可1天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到一刻钟,这样的疼痛可反复发作达1周左右,或更长的时间。尽管疼痛如此剧烈,但医师检查腹部时,除去上腹部有压痛之外,没有其他发现。由于蛔虫堵塞胆道,将细菌带入胆道,有时甚至是几条蛔虫同时钻入,会造成胆道感染,患儿表现为高热,右上腹有明显的压痛,个别甚至引起胆道穿孔,肝脓肿等并发症,有的形成慢性胆道感染,以后还可成为胆结石的根源。

(一)胆道蛔虫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上腹正中或右上腹剧烈绞痛,感有物自下而上顶钻,并向右肩背放射样疼痛。患者捧腹屈膝,坐卧不安,辗转哭闹,全身出汗,四肢厥冷,恶心,呕吐物含胆汁或蛔虫,疼痛停止时突然中止。患者可喜笑如常,不久又复发作,出现阵发性疼痛。若多数蛔虫入胆,可出现持续胀痛。

体检时腹部检查平坦柔软,除剑突右下方有压痛外,一般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这种腹痛剧烈而压痛轻微的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是本病的特点。血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伴胆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发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重症者可诱发化脓性总胆管炎。

(二)为什么胆道蛔虫症的病人易患胆结石

胆结石是胆道蛔虫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蛔虫对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病因学关系已得到证实,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形成结石:

(1)蛔虫尸体在胆道内腐败,碎裂形成结石的核心。

(2)蛔虫引起胆道感染,虽然蛔虫的残体可能已被排出,但遗留在胆道内的慢性感染造成了结石逐步形成的条件。

(3)蛔虫的幼虫可进入胆道引起结石。

(4)蛔虫卵残留于胆道内,作为形成结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

(5)由蛔虫进入胆道后引起的急性胆道感染,使胆管壁损伤、炎症、水肿或脱落管壁组织,为形成结石核心创造了条件。

(三)蛔虫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危害

蛔虫虽然不大,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是极大的。小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每日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物质。尽管孩子吃得很好,如果体内寄生蛔虫较多,不但夺走所摄入的营养物质,还会妨碍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儿童因此而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甚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而导致消瘦或身材矮小;有的患儿还有精神萎靡、睡眠不安、易惊、磨牙,甚至易发脾气及头痛等症状。

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如果肠道内蛔虫较多,当孩子发热或驱虫方法不妥,都可引起蛔虫在肠内骚动而酿成大祸。例如,蛔虫可钻进胆管引起胆道蛔虫症、胆管炎、胆囊炎;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肝脓肿;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等。有的小儿肠管内寄生的蛔虫过多时,常在肠内扭结成团,部分或全部堵塞了肠管,导致蛔虫性肠梗阻。这些情况都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特别要注意的是昏迷的病孩子,有时会被上窜的蛔虫堵塞了气管,从而有造成窒息的危险。

(四)胆道蛔虫症的鉴别诊断

1.胆石症 胆石症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向右肩及后背部放射,伴发热,黄疸,以及白细胞增高,通过B超及胆囊造影可发现结石。

2.急性胰腺炎 表现为突发性上腹痛,向后背部放射,有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升高。

3.消化性溃疡穿孔 表现为突发上腹痛并蔓延至右下腹痛和全腹痛,伴恶心、呕吐及腹胀等。有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等。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急性阑尾炎 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区有压痛、反跳痛,并发腹膜炎时,可有腹膜刺激征,血常规检查可伴有白细胞增高。

(五)胆道蛔虫症的诊断要点

胆道蛔虫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

1.青年或儿童突发剑突下绞痛主要在肚脐周围,反复发作,食欲不振,有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患儿可出现营养不良,烦躁,磨牙等症状。

2.疼痛异常剧烈,但局部肌痉挛及反跳痛并不明显。

3.既往有便虫、吐虫史或大便查到大量蛔虫卵;当人体短时间内吞食大量蛔虫卵时,可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发热等症状,但10d左右能自行消失。

4.除外其他急腹症、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5.有条件行急症十二指肠镜检查时,可直接发现成虫已部分钻入胆道,露出尾段在十二指肠内。

(六)胆道蛔虫症的预防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中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形似蚯蚓,圆柱形,头尾逐渐变细,长约15~40cm。常匍匐在肠壁黏膜上或相互缠绕成团。以半消化的食糜为食或吸血。雌虫一天产卵20万个,随人的粪便排出。蛔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2~3周,可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经口腔进入人体几小时后,长成幼虫,再发育为成虫。蛔虫在不同发育时期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在幼虫期可引起皮肤过敏症状、肺炎等;在成虫期,可起消化功能紊乱、腹痛、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睡眠不安、磨牙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并发症,如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

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要开展健康教育,了解蛔虫病及其危害性、传染途径和预防蛔虫的道理。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咬指甲;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不随地大小便。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的管理,消灭苍蝇。一旦发现蛔虫病,要积极进行治疗。

二、胆道蛔虫症的饮食调养

饮食无特殊规定,吃普通饮食即可,严重感染者易缺乏维生素,应予饮食中加以补充,尤其是维生素A,可多吃胡萝卜、南瓜、鱼肝油、猪、牛、羊、鸡的肝脏。

胆道蛔虫症的中医食疗

(1)南瓜子50g,砂糖20g。用法:将南瓜子焙干,研为粗末,调入砂糖服用。每日1剂,每日1次。

(2)栀子仁7枚。用法:每日1剂,1次空腹服完,连服7d。

(3)鲜橘叶120g。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煮服。

(4)石榴皮30g,山檀10g。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煮服。

(5)石榴皮、使君子各10g。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煮服。

(6)槟榔10g。用法:将槟榔焙干,研为细末,备用。每日1次,每次空腹服3g,连服3d。

(7)南瓜500g。用法:每日1剂,成人1次生食完,儿童减半,2h后再服泻剂,连服2日。

(8)石榴皮30g。用法:每日1剂,水煮1次空腹服用,连服26d。

(9)乌梅、杏仁各10g。用法:每日1剂,2次水煮服。适用于蛔虫腹痛者。

(10)海带适量。用法:将海带烧菜煮汤,经常食用。适用于胆道蛔虫症。

(11)香葱适量,香油30ml。用法:将香葱洗净,切成小段,沥干水分,捣烂绞汁,取葱汁80~90ml,1次服完,10min后再服香油。适用于蛔虫腹痛者。

(12)洋葱头适量。用法:将洋葱头洗净,切成细丝,烧熟当菜食之。适用于胆道蛔虫病。

(13)葱叶50g,香油25g。用法:将葱叶洗净,切成细末,调入香油拌匀,1次服用。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14)黑色生丝瓜子20~30粒。用法:将丝瓜子去壳食肉,每日1次,连食3d。

(15)南瓜子适量。用法:将南瓜子炒熟备用。每日1次,清晨空腹时食之,连服1周。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16)葱汁1汤匙,香油2匙。用法:将两液混合调匀,1次服用。适用于蛔虫肠梗阻。

(17)糯米粉,蜂蜜各30g,加水拌匀煮食,待蛔虫从胆道退出疼痛缓解后再服驱蛔虫药。治胆道蛔虫。

(18)梅椒粥(民间方) 乌梅50g,川椒6g,大米100g。用法:前二味小煮取汁,待大米煮粥将熟时,调入药汁略煮即可。每日1剂,连服2~3d。主治:胆道蛔虫症。

(19)车前薏米粥《常见病辨证与食疗》 车前草15g,薏苡仁30g,米醋100g,白糖适量。用法:车前草包煮取汁,与薏苡仁米同煮为粥,加入米醋调匀加入白糖调味服食。主治:胆道蛔虫症。

(20)姜蜜方《民间便验方荟萃》 生姜150~200g,生蜂蜜60~100g。用法:生姜去皮洗净捣碎或取汁,置入蜂蜜内搅拌均匀,顿服。小儿酌减。1剂下瘥,可每日服2~3剂。主治:胆道蛔虫症。

(21)糖芹方《民间便验方》荟萃 生芹菜籽31g,砂糖适量。用法:将芹菜籽研末加砂糖适量,1次服完。主治:胆道蛔虫症。

(22)椒油蛋《民间便验方荟萃》 川椒20g,鸡蛋1个,香油50g。用法:川椒研细面,香油倒入铁锅中,用武火煮沸,然后把打碎的鸡蛋加入炒黄并与川椒面混匀,炒至似焦非焦为度(绝不能炒至焦黑)。趁温顿服。主治:胆道蛔虫症。

(23)麦糖醋《民间便验方荟萃》 麦麸炭、蜜糖各30g,酸醋1酒杯。用法:将麦麸炭按一般煎中药方法煮后,过滤冲蜜糖,分1~2次服完。服后接着饮酸醋1酒杯。主治:胆道蛔虫症。

(24)米醋单方《民间便验方荟萃》 米醋30g。用法:温开水送服。或取米醋30ml,冷开水30ml,痛时1次服下。主治:胆道蛔虫症。

痛止后再服驱虫药,或用鲜苦楝根皮60g,葱白10根(小儿减半)洗净切碎,加醋100ml,同煮浓缩至100ml,再加醋拌匀,1次温服,每日2次。

(25)川椒干姜粥(民间方) 川椒6g,干姜15g,大米100g。用法:共煮为粥。每日1剂,分2次口服。主治:胆道蛔虫症。

(26)乌梅5枚,川椒6g、生姜3片,水煮服用,治胆道蛔虫症

(27)白醋60g,加入花椒少许,加热煮开,除去花椒后顿服。有安蛔虫、止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