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是健脑的最佳选择

运动是健脑的最佳选择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研究早已公认,脑部的海马体,恰恰是主管学习和记忆的组织。结果发现,测试成绩是患者不听音乐做运动成绩的2倍。据北京博爱医院的一位姓叶的运动神经专家介绍,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

1.适量运动人会更聪明

“聪明在于运动”——这是一个新鲜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研人员,他们研究发现:好动的老鼠脑细胞大量增加,而脑细胞的增多,无疑是聪明的一个重要基础。由此,研究人员将这一新观点推论及人,不断运动的人,会比懒惰的人聪明。

来自纽约的报道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亚 索尔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喜欢随意在滚轮上走动的老鼠,其脑内的海马体会长出新的细胞;相反,被关闭在普通笼子里的老鼠,脑内的海马体上则没有长出新细胞。就此,他们认为“这是运动与不运动带来的不同结果”。

那么,海马体对人类来说,主要功能是什么?科学研究早已公认,脑部的海马体,恰恰是主管学习和记忆的组织。而且,脑内细胞的增多,肯定与增进学习效率、提高记忆效果密切相关。于是,研究人员设想:要是人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参加运动,就能够不断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当然也会促进脑内海马体上生长出更多的脑细胞,给思维、感觉、反应等的敏锐提供物质基础,人也会变得更聪明。

上述新论点已在美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公开发表。至于“脑细胞的增加是否会使得老鼠更聪明”,这个问题已在着手研究。但有趣的现象已经出现:在“霍亚 索尔生物研究中心”,参加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起码说明,科研人员都想更聪明,而且相信运动对聪明有益。

有人说:“音乐+运动=聪明”对不对?回答是肯定的。运动能增进大脑功能,让人变得更机敏;而音乐一直被认为能开启人的灵感。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明,随着音乐进行运动将让人更聪明。

俄亥俄州立大学对33名参加心脏功能恢复训练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都接受过疏通堵塞血管的手术治疗。研究人员让这些患者边听韦瓦尔第的“四季”,边进行脚踏车训练,然后对他们进行口头能力测试。结果发现,测试成绩是患者不听音乐做运动成绩的2倍。

爱因斯坦是一位成就辉煌的大科学家。他从小喜欢运动,一生坚持不懈,直到老年,人们尊重地称他“老年运动家”。有人认为科学家都是成天坐在实验室,摆弄机器,计算数据,生活单调,性格孤僻。其实不然,不少科学家把生活安排得非常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研究负责人、心理学家查尔斯·埃默里说,音乐与运动结合能在刺激并提高认知能力的同时,协助大脑在接受信息后组织其认知输出。

2.运动过度脑子会变笨

据北京博爱医院的一位姓叶的运动神经专家介绍,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功能造成损害。运动时能源物质三磷腺苷(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影响神经的活动,使脑功能下降。

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质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功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功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功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3.把握科学的运动量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最大心率150次/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增加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

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