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国夫差和越国勾践的故事

吴国夫差和越国勾践的故事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军先胜后败,撤退时阖闾中箭身亡,他儿子夫差当上吴王后,以伍子胥为谋臣,用心治理国家,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的力量大增。勾践卧薪尝胆,生聚十年,教训十年,礼贤下士,与夫人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对军队进行数次整训,故能一举而雪会稽之耻。如果我们能把“卧薪尝胆”的精神—坚忍不拔、刻苦自立、勤奋学习,奉为一生努力的目标,那么不仅可以兼修身心,而且更能以此报效国家社会。

故事流传

春秋时期,吴、越互为世仇。越王勾践(也作句践)刚即位的这一年,阖闾(hé lǘ)趁机攻打越国,两军战于槜(zuì)李(今嘉兴市西南)。吴军先胜后败,撤退时阖闾中箭身亡,他儿子夫差当上吴王后,以伍子胥为谋臣,用心治理国家,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的力量大增。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便想先发制人,率兵攻吴,夫差亲率精兵迎战。

这一次,越国大败。勾践率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围住,穷途末路之际,他非常后悔自己的刚愎自用,便恳请谋臣范蠡,请他出个主意。范蠡告诉勾践:“现在只能向吴国乞降。先图生存下来,韬光养晦,以屈求伸。只要有耐心,总能找到东山再起的办法。”最后在范蠡的周旋下,吴王夫差没有杀死勾践,而把他和夫人带到吴国,关押在宫廷里当奴仆使唤。

在吴国,勾践的身份是亡国之君。白天他们夫妻放马打杂,晚上为吴国的先王守墓。夫差出行时,勾践在车前牵马;列国来使时,勾践站在厅前侍候。吴国的大臣,甚至普通百姓也可以对他们夫妇嬉笑谩骂,极尽羞辱。夫差逐渐对他失去了戒心。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亲尝夫差的排泄物,显出体贴的样子,博取了夫差的信任。三年之后,夫差将他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回想自己含着血泪度过的屈辱日子,郁塞满腔,悲愤不已。他决心励精图治,一定要雪洗这奇耻大辱。于是,作为一国之君,他身穿粗布衣衫,同百姓一起下田耕种,让夫人自己养蚕织布,为大家做出表率;三餐仅吃简单的素食,从不多加一块肉;晚上他就睡在柴堆上,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他还把一颗苦胆挂在自己的案前,无论坐卧都仰望着它,每次饭前也亲自尝一尝,并对自己说:“你难道忘记了会稽之耻吗?”

除此之外,勾践还广纳国内贤能人才,以上宾之礼厚待他们。并由范蠡负责练兵,文种管理国家政事,推行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耕种、养蚕、织布,尤其鼓励生育。他这种勤政爱民的精神深得人民的拥戴,越国人口增加,国力大增。

而吴王夫差却自恃国家强大而恣意兴兵攻打齐国。伍子胥屡次劝谏他注意越国的动向,以免留下后患,但夫差却完全不以为然。再加上太宰伯嚭(pǐ)的挑拨离间,夫差竟赐伍子胥自尽。失去了贤臣良相,吴国开始走上了灭亡之途。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就是说:勾践费了十年工夫,生养着百姓,让百姓生活富裕;又费了十年工夫,教训百姓,让他们不忘家仇国耻。当越国各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就发兵进攻吴国。出征之日,越国父老敬献一壶美酒,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倒在河的上游,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敌忾,士气百倍。吴军被彻底打败了,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山上。夫差恳求越王勾践,能像自己当初放过他一样放过自己,但越国大臣范蠡坚决不同意。夫差羞愧难当,举起吴钩自杀了。

而后,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经典启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原文注释

①苦身:劳苦其躯体。

②坐:通“座”。座位。

③女(rǔ):汝,你。

④折(zhé)节下贤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折节,屈己下人。

⑤振(zhèn):通“赈”,救济。

师者新说

一个国家,连国君都做了他国的奴隶,相当于已经亡国了,但却能奇迹般地重新复兴,报仇雪恨,这在历史上只有春秋时期的越国做到了。报国耻是一件忍辱负重的大事,贵在隐忍坚持。勾践卧薪尝胆,生聚十年,教训十年,礼贤下士,与夫人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对军队进行数次整训,故能一举而雪会稽之耻。

如果我们能把“卧薪尝胆”的精神—坚忍不拔、刻苦自立、勤奋学习,奉为一生努力的目标,那么不仅可以兼修身心,而且更能以此报效国家社会。越王勾践的“胆剑精神”不正是我们效法学习的榜样吗?

学有所思

纵观勾践与夫差的生命轨迹,你会发现他们似乎有着一些相似之处:都曾少年得志击败敌人,又因自大而陷入困境。然而为什么勾践最终能雪耻前辱、争霸中原,而夫差却落得孤家寡人、城破自刎?历史的兴衰成败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中,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隐忍最终获胜,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典故。亲爱的小读者,你还知道哪些典故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