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伏波将军的故事

伏波将军的故事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2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马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两个成语也由他而出,这股豪迈的英雄气概受到后人的无比崇敬。其实,除了“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两个成语,马援这位英雄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典故,如“虮虱无依”“马援铜柱”“画虎不成反类犬”“马伏波射潮”等等,这些典故里都饱含着他爱国爱民的情怀,记录着他英勇无畏的气概。

故事流传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马援任陇西太守时,羌(qiāng)人作乱,危害汉廷。于是他亲率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风归降。但羌族其他各个部落还有几万人,联成一体占据着要隘进行抵抗。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见汉军突如其来,大惊,远远地逃入谷中。马援挥师追击,并摆开阵势对羌人聚集精兵坚守的北山进行佯攻,以吸引敌人。另派几百名骑兵绕到羌人背后,乘夜放火,击鼓呐喊。羌人不知有多少汉军袭来,纷纷溃逃。马援身先士卒,带着亲兵冲在最前面。战斗中,一连砍杀数十名敌兵后,一支飞箭射来,洞穿了马援的小腿肚,他咬牙忍痛,又砍倒数人,直至敌兵潮水般溃退,汉军大获全胜,才瘫倒在地,由亲兵抬回营中。

当马援从西南地区得胜回到京城时,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冀的人,平时以足智多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冀听了很不好意思,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大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做一个有志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地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待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62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到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一直没有答应。马援见自己的上奏没有下文,就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他当下就令人取来盔甲,牵来战马,在殿前穿戴征甲,来回跑马,显出老当益壮的英雄姿态,并请求光武帝让他一展英姿,表演了骑术、射术。光武帝见他精神饱满,动作矫健,威风不减当年,不禁啧啧称赞,便批准了他的请求,派他领兵四万,去攻打“五溪蛮”。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病逝军中,兑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经典启蒙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原文注释

①二十年秋:东汉建武二十年秋季。

②振旅:整队班师。

③迎劳:迎接和慰劳。

④反同众人邪:不是与众人一样了吗?邪,反问语气词。

⑤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

⑥开置:开辟。

⑦裁:通“才”,只不过。

⑧猥飨(wěi xiǎng)大县:在这里指封赐了大县,以受供养。

⑨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⑩济:帮助。

愚不及:这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不及,没想到过的问题。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怎么能躺在床上,在儿女手中消磨时光呢?

谅为烈士:真是有抱负、志向高远的男子汉啊!谅,确实,实在。烈士,有抱负、志向高远的男子。

师者新说

马援,字文渊,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开国功臣之一。追随汉光武帝统一天下之后,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马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两个成语也由他而出,这股豪迈的英雄气概受到后人的无比崇敬。后世许多英雄壮士都以这两个成语能在自己身上实现而感到骄傲。

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马援不仅南征北战,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立下了赫赫战功,实现了马革裹尸的志愿。他还忠勤国事,对治理国家也不乏见地,多次上书汉光武帝,献上许多关于国家建设的建议、国策。后来居于高位,他也不结势树党,行为品质令人钦佩。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宋神宗追封马援为忠显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徽宗封马援为忠显佑顺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就有马援。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马援也位列其中。由此可见,马援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

学有所思

其实,除了“老当益壮”“马革裹尸”两个成语,马援这位英雄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典故,如“虮虱无依”“马援铜柱”“画虎不成反类犬”“马伏波射潮”等等,这些典故里都饱含着他爱国爱民的情怀,记录着他英勇无畏的气概。亲爱的小读者,对此你知道多少?当你了解了这些典故,相信一定会对马援这位大英雄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