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灾区的一次难忘采访实践

地震灾区的一次难忘采访实践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作为边防警察报驻浙江边防总队的记者,受命赴四川地震灾区,增援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工作。地处高山峡谷的汶川县灾后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经过奋力抢修,都江堰市通往汶川县漩口镇的道路终于在16日刚刚打通。此稿配上广东边防总队彭凯拍摄的接见现场的大幅照片,加上编辑部精心提炼了眉标和副标,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出,在公安边防部队引起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抗震救灾的战斗热情。

◎边防警察报社 徐金春

徐金春

浙江淳安人,边防警察报驻浙江站记者,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副主任,上校警衔。入伍24载,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处长和政治委员,长期奋战在公安边防部队宣传思想战线上,曾5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2009年2月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根据公安部边防局的部署,广东、云南、福建、海南公安边防总队迅速组建医疗救护队紧急赶赴灾区。我作为边防警察报驻浙江边防总队的记者,受命赴四川地震灾区,增援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工作。在此后14个日日夜夜里,我风餐露宿,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浮石滚落的威胁,辗转于汶川县、都江堰市、安县等灾区30多个村落,记录采访笔记13000余字,采写稿件30多篇,拍摄新闻图片1200余张,克服种种困难,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各界宣传了公安边防部队抗震救灾的风采、战果。而其中让我终身难忘的,是在灾区偶遇并采写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公安边防赴四川汶川县抗震救灾部队的过程。

5月17日上午,我随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医疗队从汶川县水磨镇撤离,在返回都江堰途经汶川县水磨镇寿江桥头时,与刚刚视察完漩口镇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越野车不期而遇。总书记主动要求停车,与公安部边防局政治部宣传处处长张其武、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孙胜、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第七支队支队长柯坚平等一一握手,亲切地询问部队的番号,在哪些地方抢险救灾,灾情怎么样,灾区人民现在有什么困难,急需要些什么,等等。最后,总书记大声地说:“你们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来到灾区抗震救灾,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希望你们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总书记的一席话,让我和在场战友们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几天来的劳累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齐声回答:“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

目送总书记的车子在临时开通、散石飞落的蜀道上渐渐远去,冒着生命危险赶赴下一个受灾点视察时,我眼睛湿润了。要知道,当时灾区是怎样一种危险状况啊!地处高山峡谷的汶川县灾后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经过奋力抢修,都江堰市通往汶川县漩口镇的道路终于在16日刚刚打通。总书记所到的漩口镇,是汶川县受灾最严重的三个乡镇之一,夕日风景秀美的山区小镇如今瓦砾遍地。就拿出入漩口镇的必经之地白云顶隧道来说吧,灾后道面塌裂,顶部裂缝,不时有碎石下落,但我们的总书记为了深入一线掌握情况、慰问救灾干部群众,顾不上个人安危了。这怎么不让我感动!我当时强烈反应是,一定要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传播到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官兵!

在返回都江堰的大巴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提电脑,开始写消息稿件。由于总书记询问时,与张其武处长几乎是面对面的,总书记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听得清清楚楚,加上记忆力又好,在写稿时,几乎成了他复述、我打字了。到了我们的大本营——都江堰紫坪铺后,我马上用手机给报社编辑部主任杨林汇报总书记接见部队的简要情况。由于地震摧毁了当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极其微弱和不稳定,我几乎每句话都要重复好几次,且不停地变动通话姿势,总算把话传了过去。但紧接着问题来了:《边防警察报》是每周三期,逢周二、四、六出报,5月17日正好是周六,也就是说当天的报纸早晨已经出版发行了,如果按常规刊发此消息最早也要等下周二。总书记视察灾区的重大新闻,当天晚上或次日中央和地方各级媒体肯定要重点宣传,而我们公安边防部队唯一的新闻媒体却要时隔三天后才能刊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向张其武处长反映了情况后,他脱口而出:“出号外啊!这样重大的新闻还等什么啊!”于是,《边防警察报》就有了自2003年创刊以来破天荒的一期号外版,有了《胡锦涛亲切看望一线救灾边防官兵》的报道。此稿配上广东边防总队彭凯拍摄的接见现场的大幅照片,加上编辑部精心提炼了眉标和副标,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出,在公安边防部队引起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抗震救灾的战斗热情。不少官兵在座谈时表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扬连续作战、攻坚克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与当地军民携起手来,全力做好灾后各项工作,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通过这次不平凡的采访活动,使我对新闻记者在关键时刻的素质要求有了几点新的认识:

其一,记者要守土有责,有主动宣传的意识。党和国家领导人有重大活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自然会及时发布权威消息,但并不意味着行业媒体就可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了。比如,17日总书记先后到汶川漩口镇、彭州市龙门山镇、成都市察看灾情和主持相关会议,时间十分紧凑、活动非常繁忙,中央主流媒体不可能时时处处以特写、现场新闻等方式进行宣传,这恰恰给行业媒体提供了深入、全景式进行宣传创造了机遇。如果没有主动宣传的意识,只是等着新华社的通稿,就不可能写出有分量的独家新闻来。

其二,记者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灾区,每天都处在余震频发、山体滑坡、天气突变的险恶环境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我们始终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李燕飞是边防警察报派出的记者队伍中唯一的女同志,来灾区前她和同事一直在西藏雪域高原采访,强烈的紫外线和海拔差异,把她本来瘦弱的身体折腾得又黑又瘦。但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在灾区以令人吃惊的毅力,挑战身体极限,每天背着沉重的摄影包和我们一起战斗,采写了大量有分量的报道,让官兵们感慨万分。正是有像她那样大灾之时压不垮、困难面前不弯腰的坚韧意志,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才赢得了人民和社会的尊重。

其三,记者要有敬业精神。在灾区的数十个日日夜夜里,由于条件不允许,不刷牙、不洗脸、饿肚子、衣服发臭是常态,战友们互相戏称“野人”。我们这些从事新闻工作的“野人”,白天要跟着医疗救护队,他们救助到哪里,我们就记录、采访到哪里;哪里最危险,我们就出现在哪里,体力消耗非常大。晚上回到大本营,战友们在临时帐篷里鼾声大作时,我们还得整理采访笔记,有时还要利用难得的集结机会邀请一些官兵核对有关细节,然后开始写稿件,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在一副倦容中和衣而睡,而早晨6点多救护队员们起床时,我们又跟着出发了。就是这样发扬与时间赛跑、与生命竞速的精神,我们边防警察报派出的记者向本报和其他媒体提供了2000多条新闻,向社会各界及时全面客观地宣传了公安边防部队的战斗风貌,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其四,密切与后方编辑沟通至关重要。如果说前方记者在生产“产品”,那么编辑部就是做“加工产品”、“销售商品”的活。当时灾区电话联系十分不便,网速缓慢得让人窒息,且经常中断,一篇稿子传输一两个小时是常事。灾区不通电,为了节省非常宝贵的柴油,部队每天限量发电,手机电池充电得不到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与我的同行们除了每天给家人发一条“今日我平安,请放心”的短信外,几乎不与其他亲朋好友联系,为的是把有限的电池用于和各新闻单位随时联系。只要是为了稿子的事,我们舍得一而再、再而三地与编辑打电话,交流新闻策划、采访设想、稿件修改等等,使得每一篇稿子的采写、刊发都非常顺畅,避免了走弯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