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爱无疆人间真情

大爱无疆人间真情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使百年工业重镇成了一片废墟,造成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数十万人伤亡,其中16万多人重伤。灾难发生后,全国各地迅速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治地震伤员。8月1日,省下达合肥市长丰县收治500名伤员的任务。至此合肥市共收治震区伤员1046人。

文/黄志强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使百年工业重镇成了一片废墟,造成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数十万人伤亡,其中16万多人重伤。灾难发生后,全国各地迅速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治地震伤员。为使重伤员得到进一步治疗,8月初,党中央决定向全国各地转运伤员。被转到外地的伤员得到了当地政府、各界群众、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医疗救助。地震伤员们从转运到外地到伤愈归来,充分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对唐山人民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每一位转外就医的唐山地震伤员的经历都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作为一名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为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用20多年的时间,收藏到各种与唐山大地震有关的文物资料一千多件(套)。在2015年7·28唐山大地震39周年纪念日前夕,我收藏到的一本《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原始资料,见证了唐山地震伤员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治疗与生活的过程。

这本带有原封的《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是当年合肥市收治震区伤病员办公室收集整理封存的。封面有“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76年8月至77年12月” 的字样,并盖有“合肥市收治震区伤病员办公室财务专用章”和黄连海、刘道珍的个人印章。附表共有油印的登记明细表及附属文件大约103页,内容全部由手工填写、复写而成,包含了合肥市工农兵医院、解放军105医院、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市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从1976年8月至1977年12月收治唐山伤员所产生的经费支出、生活物资发放的全部内容。

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内登记明细表名称为:收治唐山——丰南震区伤员经费、物资支出情况明细表。第一部分是合肥市工农兵医院(现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明细表12页,附属文件12页,共24页,登记伤员人数共计176人,填报日期为1976年12月7日,每页都有盖有“合肥市工农兵医院革命委员会”公章,单位负责人一栏盖有院长“嘉龙之印”章,会计一栏盖有会计师“朱建中”的印章。填报内容有:伤员姓名、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合计天数。经费支出数包括:伤员伙食费、家属伙食费、伤员杂支费、伤员医药费、伤员转送伙食费、伤员转送车费、服务人员伙食补助、集体单位医护人员工资、服务人员差旅费、支出合计。物资发出数包括:单衣、棉衣、汗衫、裤头(内裤)、袜子、单鞋、棉鞋、帽子、粮票、油票。

明细表下方印有说明:一、此表结算到送回第四批伤员为止,剩余伤员下期再报。二、伤员伙食费标准是每天0.80元(早上0.16元,中午和晚上各0.32元),陪伴人员伙食费标准是每天0.50元(早上0.10元,中午和晚上各0.20元)。伤员和陪伴人员入院和出院时应按实际开支的顿数计算。三、各单位应另附一张每期入院和出院人数及发给伤员的物资总数、金额(特、大、中、小分类,价格、数字,但发放总数应与明细表总数相符)的清单。

合肥市工农兵医院上报的附属文件包括:震区伤员被服用品明细情况表、收治伤员经费结算表、服务人员(学生、赤脚医生)补助费发放登记表。震区伤员被服用品明细情况表显示,当时合肥市工农兵医院为伤员准备的各种服装鞋帽、内衣内裤等生活物资达66种之多。

在合肥市工农兵医院伤员登记明细表最后一页有一名新生婴儿,名字叫宋震嶶, 1976年9月18日出生,10月12日出院。这个叫宋震嶶的新生婴儿出现在唐山地震伤员登记表中,他(她)的母亲一定是在合肥市工农兵医院治疗的唐山地震伤员,但明细表并没有注明新生婴儿的性别和他(她)母亲的姓名。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年安徽省合肥地区救治唐山地震伤员的情况,我从网上购买了《合肥卫生志》《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志》查阅相关资料。从《合肥卫生志》中了解到:1976年7月下旬,河北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市革委会发出“关于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的紧急通知”,要求省、市、县(区)及部分职工医院各组织2~3个医疗队,每队15~20人,总计80个队,约1350余人,紧急待命,以应急需。8月1日,省下达合肥市长丰县收治500名伤员的任务。在长丰县委领导下成立了“长丰县震区伤员收治站临时党委”,县革委会主任姜克任书记,市卫生局副局长邵言吉任副书记。仅用4天时间,从组织、思想、生活、医疗等方面做好了收治500名伤员的一切准备工作。8月9日晚8时15分,运载伤员的9287次火车专列到达水家湖车站,经过47分钟,有序地将400名伤员和6名家属安全转送到各个分站。至10月12日已有350名伤员治愈返回家园。

同年8月5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合肥市在原接收500名伤员外(实到400人),再增加收治1000名伤员的任务。市收治办公室做出决定:伤员由省、市各医院收治,药品器材医院自行解决并由商业部门调配供应紧缺药品,生活物资商业供销部门支持。收治伤员分配:市人民医院166人、工农兵医院165人、安医附院41人、省人民医院92人、解放军105医院118人、解放军97医院54人、市精神病院2人,计628人。至此合肥市共收治震区伤员1046人。

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志》第265页抗震救灾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医院按照上级指示,速派茅慰成、汤恩惠等6名医务人员奔赴灾区,接收震灾伤员。8月9日,唐山丰南震区380伤员乘专列抵皖,在长丰县水家湖镇留下226伤员,分别安置在水家湖镇中、小学,由合肥市人民医院及市工农兵医院组成医疗队,就地收治,嘉龙院长在此负责。其余154名重伤员(男79人,女75人,13岁以下小孩6人)于当晚10时许抵达工农兵医院本部。经1~2个月的积极救治,所有伤员均痊愈回归。其中一身怀六甲,又多处骨折的重伤患者,在医院受到特别护理,母孕平安,于返回一个月后产下一子。2006年8月这位30年前接受特护治疗的震区伤员陈淑维女士,专程来到昔日的工农兵医院,向合肥、向医院及当年的医护人员杨丽清等表示感恩,受到市政府、卫生局领导和全院职工的亲切接待,省内外媒体对此做了大量报道,当年为她医疗的杨丽清医师也被评为合肥市2006年十大新闻人物。”

唐山地震伤员陈淑维当年得到合肥市工农兵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关心照顾,30年后,陈淑维再赴合肥感恩的故事让人感动。查阅《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合肥市工农兵医院收治的伤员中没有陈淑维的名字。但明细表有一个伤员名字叫陈树梅,与陈淑维是谐音,陈树梅、陈淑维应该是一个人。陈淑维老人家如果看到这本《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我想会有更多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唐山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雅昆根据我提供的线索,通过《江淮晨报》电话联系找到了陈淑维老人以及当年参加救治唐山地震伤员的合肥市工农兵医院高莲风护士。2015年7月31日,我应邀参加了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唐山声音》播出的直播节目“唐山抗震纪念,一本统计表册背后的故事”,与陈淑维老人、高莲风护士一起回忆往事。

节目中陈淑维老人证实,陈树梅就是陈淑维,当时医院记错了她的名字。提起唐山大地震的经历和对合肥医生救命之恩的感激,老人非常激动。陈淑维的老伴地震那年在北京军区某部任排长,随部队一起参加抗震救灾,面对地震受重伤的妻子,他只看上一眼,就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他说没有全国人民的帮助就没有唐山的今天,唐山的年轻人尤其应该了解这段历史,传承唐山独特的抗震精神。公而忘私、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不仅在唐山人心中生根,它还通过支援唐山、与唐山人民并肩作战的各地人民传遍了大江南北。

高莲风是当年救治陈淑维的护士,为了更好地护理伤员,她自己亲手为受伤的陈淑维缝制了几套内衣裤,并精心护理。 自从2006年,唐山抗震纪念30周年之际陈淑维老人前往合肥与当年的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后,她们就像亲人一样时常通过电话互致问候,至今从未间断。如今高莲风已年近古稀,说起这段往事,她仍然历历在目,提起她救治过的伤员尤其倍感亲切。高莲风说,只有国家这个大家团结富强,我们自己的小家才能够平安幸福。

《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除合肥市工农兵医院救治的唐山地震伤员资料外,还有解放军105医院、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市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救治唐山地震伤员资料。由于附表左上角用线装的形式封存,并贴有纸封条,遮盖住了资料的左上角部分,资料的全部内容要开封后才能看到。

201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对唐山人特别重要的日子,我期盼着,当年转到合肥市的唐山地震伤员,特别是当年在合肥市工农兵医院出生的婴儿,今年已经40岁的宋震嶶,与当年救治伤员的合肥市各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以及中学生、赤脚医生等志愿服务人员相聚在唐山,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共同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为尘封40年的极其珍贵的《合肥地区收治唐山伤员经费支出附表》开封,公布里面的全部内容,让更多的故事呈现出来,让亲情、友情再次凝聚。患难与共,真情永驻,感恩的唐山人不会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更忘不了救助过他们的恩人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