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分享会如此重要

为什么分享会如此重要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分享会其实是北大公益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这样,北大公益讲座在深圳的第一期分享会,在福田区振华路上的一家露天咖啡厅举行了,由柯言主持。分享会进行到一半,柯言有急事需要处理,提前离开,会议交由兴旺主持。从海口回到深圳,柯言决定召开深圳的第二期分享会。深圳分享会的格局,就这样,在一次次积累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惯例。

2015年5月11日

创办就是为了留下,

而分享会,

正是能让北大公益讲座留下的最佳途径。

(一)

北大公益讲座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课程之后,现场的体验就完成了,而课堂上的感动,回去之后能否化为行动,这个很难说!因为,慧命之光即使被点燃,走出课堂之后的现实却很残酷。在风也大雨也大的俗世间,一支点燃的蜡烛是很容易熄灭的,很多人立马打回原形。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心能转境”,而多数人只能是“心随境转”。要想让生命中曾经有过的真实体验和感动,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变化,需要找到一种办法,这就是北大公益讲座的分享会。通过分享会,课程上的感动得以保持,并最终把感动化为行动,真正实现从生命到慧命。

北大公益讲座分享会有两个目的:一、创造这样一个时空,让听过课程并认知相同的志愿者,还有机会在一起重温曾经的感动;二、选择相同的话题,创造相同的语境,让大家有机会敞开心扉,坦诚分享修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并把曾经的感动化为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分享会其实是北大公益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学习,让我们了解生命,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课后的深度分享,让我们踏上践行生命、提升生命的修行之道。

其实,从北大公益讲座课程上得到的,充其量也就只有2%,而后面的98%,需要志愿者在跟随中学习。而且,分享会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当你走进分享会,就会发觉:原来,我们并不孤独,这么多善良的人儿,就在身边。

(二)

2012年2月11日,我第一次走进北大公益讲座的课堂。在课程中,我记下了深圳001号志愿者柯言的手机号码,并约好第二天去拜访他。

在柯言办公室外等了近半个小时,才见到他,只聊了不到五分钟,我发现他实在太忙,就告辞了。他告诉我:梓林学长鼓励大家召开分享会,聊聊听课的感受,并问我,是否可以承担相关的组织工作,我答应了,于是,他把手写的一份志愿者名单交给我,这就是深圳的第一批志愿者,大约有30多位。

回到家,我便开始打电话,编辑短信(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通知大家参加周末分享会。就这样,北大公益讲座在深圳的第一期分享会,在福田区振华路上的一家露天咖啡厅举行了,由柯言主持。十来位志愿者围坐在一起,畅谈讲座带来的感动与收获、自身的困扰与烦恼。

当天,我恰巧坐在深圳001号志愿者柯言和深圳002号志愿者兴旺的中间。分享会进行到一半,柯言有急事需要处理,提前离开,会议交由兴旺主持。我习惯性地做笔记,飞快地记录着志愿者的发言要点,兴旺在一旁看在眼里,不住地点头,最后总结时,他说:“唐岚,以后你就是深圳志愿者团队的秘书长,这工作非你莫属!”就这样,我成了这个“三无组织”(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的“秘书长”。以至延续到今天,各地慧至堂的秘书长都使用010这个编号。

分享会的形式让我感到很新奇,我看到大家非常渴望表达,而且讲的全是真话,有些真实得让人感到意外。志愿者对课程内容发表的个人意见,又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对讲座的了解。

2012年3月的海南之行,是我第一次作为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者出行服务。第一天课程结束后,梓林学长亲自主持了“自我与人生”的主题分享会,由视频学习开始,展开讨论,这也是北大公益讲座分享会最初的流程。来自不同地区的志愿者围绕主题,结合各自的人生经历做无拘无束的深度分享,我开始对分享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

从海口回到深圳,柯言决定召开深圳的第二期分享会。我负责给每一位在册的志愿者打电话,并特地嘱咐他们,邀请家人和朋友来参加。

第二次分享会,很成功。有50多位志愿者和他们的亲朋好友参加。大家围坐在多功能厅的瑜伽垫上,真挚而热烈地分享了“生命之受”这个主题,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

2012年期间,我们七次邀请梓林学长来深圳,共组织了22场公益讲座。每次在课程结束后,梓林学长都会亲自主持分享会。大家围绕某个主题,结合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真实发生,分享自己当下的体悟和困惑。梓林学长则对志愿者的分享作即兴的简短评点,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分享会的气氛非常轻松、非常融洽,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打开心扉,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渐渐地,我们发现每一次的发言与提问,不仅让自己受益,旁边的伙伴也深受启发。深圳分享会的格局,就这样,在一次次积累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惯例。

正如梓林学长所说:“北大公益讲座真正的魅力,不在课堂,而是课后。你吃完这道菜,感觉不错,你一定要到后厨来看看,不然真有点可惜!看过之后,你就会做了,我们免费传授,何乐不为呢?”

(四)

带着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2012年4月7日,我随北大公益讲座,来到了大连。当课程即将进入第二阶《光明圆融善》时,梓林学长突然对我说:“唐岚,待会儿由你来主持分享!”我愣了一下:“我行吗?”“一定行!”梓林学长简单而坚定地回答。

那一刻,我只想到四个字:“听话照做”。于是,第一次硬生生地拿起麦克风,战战兢兢走上讲台,面对300多位听众,我居然很淡定,自信心也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梓林学长此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北大公益讲座是为你而开的。”当下开悟!

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我主持和组织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分享会。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分享会对于北大公益讲座是何其重要!

每一场课程结束,听众被讲座激发出的人生情感五味杂陈,现场上台分享时常常是激情满怀;而在事后定期举办的志愿者分享会上,大家比较冷静,会根据当天的分享主题,有针对性地畅谈课程,回到生活中的真实做到。生动的事例,往往让人惊喜和感动。

在每一次的分享会上,无论什么主题,大家都非常踊跃地上台表达感受和体会,渴望有一个平等的舞台。这让我们组织者很欣慰,因为梓林学长说过:最大的智慧,是创造一个大家都能成长的环境。

在分享会上,凡是拿起话筒讲道理的,一看就知道是“新人”。北大公益讲座的分享会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现在微信上讲道理的“心灵鸡汤”多得很,我们鼓励分享者讲出自己真实的故事,因为故事最有说服力。有时,虽然只是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但背后引申出的是一系列人生的看和待,让在场的听众得到意外的启发。曾经有一位志愿者私下告诉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老公很差劲,可是刚才听到那位学长说起她的先生,我突然发现,我的老公其实很不错,回家后我真应该对他好一点儿!”

在一次桂林的分享会上,一位68岁的农村妇女走上台,分享自己听完讲座后,终于从多年的纠结中走出来的经历,末了还借用“刘三姐山歌”中《多谢了》的旋律即兴编词,唱出她对讲座的感谢。她身躯矮小,头发花白,面庞黝黑,皱纹纵横,拿着麦克风的手在颤抖,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让现场的听众乐不可支。北大公益讲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精神,与中国最基层的农民之间,完成了这样一次击穿,让人无不动容。分享会正是具有这样一种效果,它让眼前的一切,变得自然淳朴,让人回归真实可爱的自己!

所以,每一次分享会,都给我带来惊奇的喜悦。很多志愿者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只要带着真实的自己来到分享会,就能找到力量的“泉眼”,知道有个“心灵家园”值得我们经常回来。

(五)

深圳是中国大陆义工人数最多的城市。目前,北大公益讲座深圳志愿者的人数,也是全国之最。从2012年第一批的30多位,发展到2015年的今天,已有近800位。

深圳早期的分享会,每次都是我给每一位志愿者逐个打电话,发短信。

2013年初,有了微信,建立了微信群和微信公共平台之后,志愿者的联络与发展变得更加顺畅,现在仅在深圳已建立了六个慧至堂微信群。每一次通知开分享会,我们都会找来六至七位志愿者,对着分配的名单,逐个打电话,邀请大家“回家坐坐”。通过打邀约电话,也让一批志愿者得到了成长。100人的电话需要打一天,除了付出电话费,主要是付出时间和精力,而最大的收获是检验自己的爱心。

深圳的志愿者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并不断壮大,除一批核心志愿者坚持以纯粹、纯洁、纯净的态度来做这件事之外,分享会的定期举办也是功不可没。每次分享会,都是从找场地开始,通过志愿者的个人资源,去寻找不收费的公益场地。这个过程,本身就锻炼了一个人的能力。激发志愿者的付出精神并让其有付出的机会,这是北大公益讲座的题中之意;其次,我们坚决不请客吃饭,不提倡AA制买单,甚至不提供瓶装饮用水,不派发任何传单,拒绝一切商业机构的介入。从生活环保导入心灵环保!

在深圳,很多志愿者是从参加分享会开始接触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者在不为名不为利的分享会上的付出,让受邀参加的人士感动不已,他们更加好奇这样一个纯粹的付出的环境背后,讲座的真正面目是怎样的。

(六)

梓林学长有一个计划,北大公益讲座未来需要100位讲师。而讲师的培养,是通过担任分享会主持人实际锻炼出来的,目前深圳已经有两位志愿者可以独立授课,而且还有一批预备讲师在历练的路上。

北大公益讲座有一个吉祥数,是“19”,它谐音“要久”,创办就是为了留下,而分享会正是能让讲座留下的最佳途径。记得在2012年讲座第二次来深圳时,梓林学长说:“每一个城市,我们只去十次,希望通过十次授课之后,当地能产生独立授课的讲师,届时我们会把所有的课件无偿地送给当地讲师,让北大公益讲座可以在当地真正留下!”

为什么要通过分享会来培养讲师呢?除了主持人必须有付出的精神之外,参加分享会的人员每次都不同,分享者的生命故事各有精彩,这点最能锻炼主持人的备课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是否能“接”住,是否能够紧扣主题,并抓住分享者的讲话内容,然后加以总结和升华,这是一项挑战;还有,能否在分享者跑题的情况下,把他拉回来……这些本领,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如果没有会前的认真备课,会后的文字深入整理,不断地“卓越”自己,学习“说话”,练习写作,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主持分享会的过程,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因为在对别人有所帮助的时候,自己的生命才会绽放光彩,而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成就的永远都是自己!

(七)

“这支蜡烛被点燃了,这个生命被激活了,它在燃烧。在它的核心部分,是一根用慈悲和智慧拧在一起的灯芯。这根灯芯在燃烧。它的身体也已经全部融入了燃烧。它坦然而快乐地燃烧着,给周边的世界,送去了光明,送去了温暖。此刻,周边的空气,正在向它靠拢,为它提供燃烧所需要的全部氧气。一个生命在付出的过程中,已经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2012年2月11日,第一阶《从生命到慧命》结束时,全场关灯。在黑暗中,我看到梓林学长点亮了一支蜡烛,然后,一个女声出现了,她朗诵的就是这首《慧命之光》。那一幕至今仍让我记忆深刻,也让我憧憬着,有一天也能用自己的朗诵去感染更多的人。梓林学长曾经告诉我:“这段话,其实就是我们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对于生命品质的理解;也是我们秉承北京大学‘光而不耀’谦卑做人做事原则的源代码。我们的志愿者虽然是无组织的,但聚在一起,却是一团火;我们的志愿者虽然是无纪律的,但撒出去却是满天星;我们做公益,一无所求,却在成长中心满意足。”

这些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志愿者的分享会,一直在不断地举办,在北大公益讲座的这个平民的学习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上讲台,讲述他们自己真实的故事。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听众心里的慧命之光,也会因为台上的分享而被点燃,真善美的体现,层层递进,层出不穷,一浪接着一浪。这也就是北大公益讲座希望分享会达到的目标:“让大家感动大家,让自己成就自己。”

当我得知,2015年5月9日,北京、济南、桂林三地的志愿者在同一个周六举办分享会,而此时,梓林学长却正在参加一场高尔夫球赛,我心中不由升起一种春天的喜悦。

付出从分享开始,才四年多的时间,北大公益讲座让一群群蓝衣志愿者,在参加分享会中学习付出和承担,用自己的做到,换得人生的智慧;在见证大家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彰显北大公益讲座真正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