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夜岩洞的传说

陇夜岩洞的传说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浪平乡大保村陇熬生产小组与百乐乡龙车村陇夜生产小组的交界处,有一个特大的岩洞,叫陇夜岩洞。如本是岩洞那个山场及与之一坳之隔的干冷屯,原都有杨姓人短暂居住过,后来都因种种不顺而被迫外迁。关于有洞神作怪的传说,在“文革”前的老人中相当流行,但对杨秀谋老人所说的“晚上有小孩哭”之说却鲜有人知。

搜集整理:杨方华

在浪平乡大保村陇熬生产小组与百乐乡龙车村陇夜生产小组的交界处,有一个特大的岩洞,叫陇夜岩洞。在旧时,这个岩洞里丰富的泉水在大旱之年,曾给在这一带生活的人畜解难、止渴,同时也曾给世代的先人带来过恐惧,制造过多起悲剧。岩洞洞口不大,但里面却很宽敞,似乎整座大山被它掏空了一大半。洞内纵深与最宽处均约有三百米,溶洞最高处约有六十米,整个洞形像一只坐着的癞蛤蟆,仰视着西北方的天空。屁股是洞底,嘴巴是洞口,进洞的小径在腹腔上,洞口隐藏在灌木杂草林中,不近前留心观察是发现不了这个大洞的。一进洞口,绕过几块大石头后,就沿着“之”字形的小路踩着松软的洞泥而下,光线由亮逐渐变暗。头顶上,高悬着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犹如现代装潢精美的吊灯一样,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如果用石头抛打这些钟乳石,它们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叮叮当当的响声,这些声音在偌大的洞内回旋后,便形成一种美妙的自然旋律。在进洞路的斜坡上,布满着大大小小的黄色石头,人们把石头搬开好不容易才形成一条小路,石头下面便是松软的泥粉,这种泥粉十分独特,抓在手中有一种轻而柔的舒服感。洞底是一个四五个足球场大小的肾形平坦地带,左侧是一个深潭,右侧是一个沙滩。从洞顶滴下来的水一年四季不断,有时像下大雨似的哗啦啦的倾盆而下,有时则像大师弹琴般叮叮咚咚地响,至于这些水流向何处不得而知。洞内有一排一排的“神田”(当地人的叫法),堪比龙胜梯田还精致。光滑的田埂,平顺的田底、错落有致的阶梯状排列,令人赞叹。关于此岩洞有这么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此岩洞内住着一个凶神。其凶残之处在于:一是会吃小孩。旧时曾有妇女背小孩从洞口前路过时,稍不注意,背上的小孩就会不翼而飞。因此过去妇女背小孩路过这里时,必须事先准备好刀头香纸,并要把小孩反背在胸前,系上一把剪刀,走到洞前时要先行烧香磕头之礼,否则小孩即使不被拿去,也会回家后大病一场。二是弄死牛马。过去曾经常有牛马去到洞内喝水后,不明不白地死去,或是腹胀如鼓,或是卧地如眠。三是洞内不时会发出某种奇怪的声音,令人恐惧。四是“预报天晴落雨”,久旱或久雨后,天气要变化它会以声音或吐雾等征兆显示。传说中,最为可怕的是那洞神有时变成一个白衣仙女,飘然而至;有时变成一只白狗,从洞底快速往洞口方向跑,直向进洞乱打石头者奔来,任你怎样打石头它都不理会,因此老一代的人常谈论,最怕在洞内看见白狗,更怕看见白衣仙女,因为见了他们是不祥之兆,遇见的人“不死也得脱一层皮”。一再告诫小孩,进洞千万要规矩,不要得罪洞神。

该洞神不但经常出入在本山弄,有时还会化身出现在邻近的山弄,结果弄得邻近的山弄无人敢居,虽然邻近的山场屡有先人曾经居住过的痕迹,但年代却不知晓。如本是岩洞那个山场及与之一坳之隔的干冷屯,原都有杨姓人短暂居住过,后来都因种种不顺而被迫外迁。如原在此居住,解放前已迁居乐业县幼平乡点塘屯、现年七十四岁的杨秀谋说:“听我父亲讲,一到天黑,久不久就听见靠近岩洞的雷打井那个地方有小孩哭,哭声很悲惨。有一晚,胆大的老祖公两兄弟打着火把去看,发现井水里头睡着一个像娃娃的东西(按现在推测估计是娃娃鱼),人一去,它就拱(方言:钻的意思)进水里头,人一走,它又拱出来,被吓得个半死。”关于有洞神作怪的传说,在“文革”前的老人中相当流行,但对杨秀谋老人所说的“晚上有小孩哭”之说却鲜有人知。

传说岩洞的洞神由于作恶过甚,造成过去曾经在邻近居住的不少人不得安宁,招致邻近人的普遍愤恨,于是人们由传统的敬神怕邪变为主动打神。先人们在用正法、邪法多次无效的情况下,有家人受过其害的胆大者故意拿了一只狗去洞口杀,后将狗血洒在洞内的石头上,并在洞内煮吃,一改过去汉族人不吃狗肉的先例。后又有人将未满月而夭折的小孩屎尿布故意拿去洞内清洗,经过几次折腾后,不久,洞神即失灵。应验了汉族人“狗血淋”后,神失效、道失灵、法无用的说法。

(流传于田林县浪平乡)

编辑:梁会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