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生质体的融合

原生质体的融合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生质体的融合化学法诱导融合。上述操作实际上是供体与受体原生质体对等融合的方法,由于双方各具几万对基因,要筛选得到符合需要且能稳定传代的杂合细胞是相当困难的。最近,有人提出以X射线、伽马射线、纺锤体毒素或染色体浓缩剂等对供体原生质体进行前处理。轻剂量处理可造成染色体不同程度的丢失、失活、断裂和损伤,融合后,仅有少数染色体甚至是DNA片段实现转移;致死量处理后,可能不再有染色体存活。
原生质体的融合_科学目击者

原生质体的融合

化学法诱导融合。化学法诱导融合无需贵重仪器,试剂易于得到,因此一直是细胞融合的主要方法。尤其是使用聚乙二醇(PEG)与高钙高p H值溶液后,诱导融合法已成为化学法诱导细胞融合的主流。过程如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按比例混合双亲原生质体→滴加PEG溶液,摇匀,静置→滴加高钙高p H值溶液,摇匀,静置→滴加原生质体培养液洗涤数次→离心获得原生质体细胞团→筛选、再生杂合细胞。

物理法诱导融合。1979年森达等发明了微电极法诱导细胞融合。1981年兹曼等提出了改进的平行电极法,它的方法是:将双亲本原生质体以适当的溶液悬浮混合后,插入微电极,接通一定的交变电场,原生质体极化后顺着电场排列成紧密接触的珍珠串状;此时瞬间施以适当强度的电脉冲,则使原生质体质膜被击穿而发生融合。电激融合不使用有毒害作用的试剂,作用条件比较温和,而且基本上是同步发生融合,只要条件摸索适当,亦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

上述操作实际上是供体与受体原生质体对等融合的方法,由于双方各具几万对基因,要筛选得到符合需要且能稳定传代的杂合细胞是相当困难的。最近,有人提出以X射线、伽马射线、纺锤体毒素或染色体浓缩剂等对供体原生质体进行前处理。轻剂量处理可造成染色体不同程度的丢失、失活、断裂和损伤,融合后,仅有少数染色体甚至是DNA片段实现转移;致死量处理后,可能不再有染色体存活。利用这种价值不对称融合方法,大大提高了融合体的生存率和可利用率。

经过上述融合处理后再生的细胞株将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类型:①亲本双方的细胞核细胞质能融洽地合为一体,发育成为完全的杂合植株,这种例子不多;②融合细胞由一方细胞核与另一方细胞质构成,可能发育为核质异源的植株。亲缘关系越远的物种,某个亲本的染色体被丢失的现象就越严重;③融合细胞由双方胞质及一方核或再附加少量他方染色体或DNA片段构成;④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个细胞核尚未融合时就过早地被新出现的细胞壁分开;以后它们各自分生长成嵌合植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