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机制与措施

完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机制与措施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大力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政策,实施生态文化旅游领域的创新创业工程,打造片区旅游产品特色。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紧密。要紧抓国家政策,将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与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及文化传承相融合。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统筹片区旅游发展格局。

(一)民族特色挖掘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

实施产品特色打造工程。异质性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生命力,要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产业体系,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要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精品,依托气候优势、生态度假环境优势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打造特色鲜明、差异性强、体验丰富、文化多元的旅游精品。将稀缺资源转变成精品,整合发展要素,突出资源的全球稀缺性和独特性,打造一批独一无二的龙头产品。积极展示乡村特色,中央文件和政策显示,未来以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主攻方向;要重视建设民族特色旅游村镇,将其打造为民族地区乡土文化主要载体和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基地。

(二)创新创业是旅游产品特色实现的关键

要大力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政策,实施生态文化旅游领域的创新创业工程,打造片区旅游产品特色。当前,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将为旅游业的创新创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要鼓励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新科技,积极打造便于游客直观化、快捷化和形象化的生态文化旅游宣传新产品;要不断推进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建设,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提升游客体验性。要大力鼓励旅游“创客”开展旅游创业活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全民参与旅游创业活动,拓展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开发与保护并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紧密。在大湘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凤凰勾良、老洞等苗寨因为不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出现了旅游业越发展传统民居破坏越严重的现象,旅游业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停滞四个阶段,走进了今日的死胡同。另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严重冲击。虽然有些影响与冲击并非是旅游发展所造成的,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生态文化旅游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根基;没有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生态文化旅游业即将走向消亡。因此,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基本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保护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传承保护好传统文化,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尤其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园区基地建设中,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突出传统特点,保存古迹和历史记忆。

(四)对接国家政策是获取发展资源的重要途径

要紧抓国家政策,将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与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及文化传承相融合。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开发建设文化旅游小城镇,努力建成一批颇具特色和观赏性、体验性的特色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与扶贫攻坚融合,建设家庭农场、现代农庄,推动果林、茶园、竹海、农田、渔场和蔬菜基地的景观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积极扶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融合,挖掘整理和培育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推动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增强景区品质内涵。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大项目、大品牌带动旅游大突破,增强旅游发展实力和后劲;建立健全旅游项目库,精心策划、科学论证、重点招商、强化落地,建立项目建设跟踪和监控评估机制。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旅游”正成为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助推器,要充分利用和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是推动片区生态文化旅游的整体转型提质。

(五)产业融合是业态创新的重要途径

推动旅游产业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强化旅游的先导、关联、带动作用,形成多产融合、多业联动的产业融合模式,不断推出旅游新业态,打造片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围绕旅游提升观光休闲农业品质,按照现代观光农业产业集聚化方式发展,打造各市州现代观光农业旅游产业集聚区,推动片区乡村旅游示范点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行列。加快旅游与工业融合,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支持现有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工矿业企业、历史工业遗存进行旅游化改造,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和生态工业园;建设一批旅游产业要素完整、旅游服务体系齐备的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力度,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重点加强旅游房车、景区索道、信息化数字导览设备、高星级宾馆饭店各类用品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影视制作、旅游演艺、旅游节庆、旅游会展等文化旅游新业态,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对民俗、历史、艺术等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化改造和国际化提升,开发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产品。

(六)创新体制机制是增强内生动力的根本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职能,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市场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统筹片区旅游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为旅游企业和旅游协会的跨区域合作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依托区位条件与多区域深化合作的机遇,特别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旅游生产要素,在合作共赢中谋求旅游大发展。改进行政管理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设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旅游规划、政策制订、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的统筹协调,定期研究解决全区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旅游创新与创业工程;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资源保护利用、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秩序规范、投融资体制改革、产品业态创新、品牌培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就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创新旅游营销体系、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重点要出台优惠政策激励社会参与,鼓励全民参与旅游创新,推动旅游领域创业。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片区旅游投融资平台。鼓励国内外投资财团、企业集团和本地民营资本投资生态文化旅游,推动组建区域生态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分阶段引进理念新、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参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