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共地下党员李勤武传略

中共地下党员李勤武传略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勤武,男,汉族,彭阳县城阳乡杨塬村李湾组人,生于1918年3月19日,兄妹7人,一哥五姐,勤武最小,家有薄田50余亩,世代以农为生。随后,抽调到平凉地委,先协助征集公粮,后到隆德沙塘区三、四两乡任土改工作组组长,工作中发生地主自杀死亡事件,因领导责任,受行政记过处分。李勤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立场坚定,宁死不屈。李勤武联系群众,工作吃苦爱劳。李勤武兄弟二人,都是地下党员。

余彩贵

李勤武,男,汉族,彭阳县城阳乡杨塬村李湾组人,生于1918年3月19日,兄妹7人,一哥五姐,勤武最小,家有薄田50余亩,世代以农为生。10岁丧父,13岁离母,兄弟相依为命。父亲生病时,就给地主放牛放羊,当小长工6年有余。1934年刚过16岁,回家接替兄长务农,兄长李勤文外出拉长工贴补家用。1938年经人说和,李勤武与马凤莲结为夫妻,虽说家境贫困,但也和和睦睦。

中央红军长征,特别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新城、平泉一带后,部队一面休整,一面向群众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红二十五军西路先头部队,过沈家嘴,下茹河川,北上临泾塬,越交口河,经孟坝到西峰,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这对李勤武影响很大。红军西征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党组织派李廷序带工作团到镇原、固原一带,积极发动群众,打土豪,分土地,成立人民政府,建立地方党组织。西安事变后,援西军进驻镇原,红二十八军在城阳一带宣传抗日。新婚不久的李勤武,积极参与各种群众活动,逐渐对共产党有了了解,特别是王子厚领导的镇原南三镇抗日救国会,对其影响更大,结识了一些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于1941年12月参加了平东游击队,第二年3月在大路洼经高玉秀、孙克禄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转为正式党员。那时,他还没有完全脱产,一边劳动,一边隐蔽参加地下斗争。1943年2月,转归陇东统战部领导。

1946年春,妻子马凤莲因病去世,既要参加地下斗争,又要照顾孩子,生活极度困难,无奈之下,将小儿子送人收养,大儿子寄养在姐姐家中,毅然入伍参军,在镇原游击队任分队长。1949年7月,调平凉加子区任游击队指导员,同年11月由部队转业到隆德沙塘区任区委书记。1950年1月调任城关区委书记,同年7月转任县农会干事。1951年5月在平凉干校学习3个月,结业后,到隆德县委组织部任干事。随后,抽调到平凉地委,先协助征集公粮,后到隆德沙塘区三、四两乡任土改工作组组长,工作中发生地主自杀死亡事件,因领导责任,受行政记过处分。土改结束后,在平凉地委参加整党工作。

1953年6月至1956年12月在兰州党校学习三年半,期间与平凉贸易公司第一门市部营业员魏淑昭结为夫妻。1957年2月在隆德县参加生产劳动,3月调任隆德县食品公司负责人,7月任隆德县服务局第一副局长。这期间,将妻子调入隆德百货公司工作,儿子李怀玉已结婚。1960年后,调入固原县工作,曾任一段很短的监委副书记,随后抽调参加各种运动,受迫害下放到建筑工程队劳动,1962年被错误处理精简回家。这期间,第二任妻子魏淑昭与其离婚,儿子参军,儿媳也参加工作,他孤身一人回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经人介绍,与马青春结婚,渡过了极其困难的2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已年过花甲,多次奔波,为自己平反,在固原县四公司退休,后又落实政策,按离休干部对待,1991年因病去世。

李勤武一生,命运多舛,生活坎坷,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他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有成绩,有贡献,亦有很多个人局限性。曾两次进干校,一次到党校学习,累计学习三年半,原来一字不识,通过学习,能读书看报,批阅文件,能写简短的个人说明材料。组织给他的鉴定结论是:吃苦性好,学习精神好,服从组织分配,联系群众,能把群众疾苦放在眼里。缺点是工作方法不好,对一些事情不慎重,这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农民干部成长过程。

李勤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立场坚定,宁死不屈。1948年3月,在镇原景家硷搞地下工作时,被敌人发现,经过枪战后脱险,返回游击队,向队长杨如魁汇报后,杨让其到火家盖楞向区委书记高玉秀汇报,听取指示后,到圆城子党校学习。他在路经敌占区黑区口封锁线时,被国民党警卫队逮捕,敌人对其捆绑严刑拷打,他宁死不说真情,只说到二岘原上去给景崇喜干活,无意间遇到在警卫队当兵的王原老乡,经其斡旋保释,李勤武返回游击队,向队长汇报了经过,又开始新的斗争生活。李勤武联系群众,工作吃苦爱劳。在平凉屯树区工作时,帮助三乡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带头下田,三天种胡麻400余亩。在二乡检查灾情时,发现受灾群众无力复种,他千方百计帮助找子种,调剂畜力,帮助群众度过难关,对困难的咸桂花、咸守业等十余户,动员乡村群众帮助耕种。

李勤武兄弟二人,都是地下党员。哥哥李勤文,曾在王洼一带参加地下活动,1948年9月,介绍王洼陈云盛入党,解放后返回城阳老家,落居北塬罗湾,曾任村长、村支书、贫协主席10多年。他们的革命经历丰富,史料有限,仅以现有素材,整理成文,以询知情者意见,有待逐步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