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家与动态比较优势

企业家与动态比较优势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小蒂和贾钰哲认为:“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关键在于企业家资源的拓展和企业家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的扩大则是企业家资源拓展的关键途径”。张小蒂和姚瑶基于斯密分工深化的比较优势观点,进一步证实了“企业家人力资本拓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两者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对比较利益增进的显著影响”。下面本书将结合两部门贸易式来探讨企业家能力对资本积累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企业家能力对贸易条件和资本回报率的影响。

诸多的研究同样揭示,企业家人力资本状况是影响一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企业家人力资本丰度及企业家对技术识别和消化吸收的效率会影响一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张小蒂和赵榄,2009a),

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绩效问题,认为:“社会资本通过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的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动性则是约束社会资本作用的重要因素”;庄子银(2003,2007)认为:“企业家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拥有较多企业家的经济比拥有较少企业家的经济有更高的增长率。影响企业家数量以及企业家活动范围的政策和相关的制度环境都会最终影响一国的增长率,企业家更多地从事生产性的创新活动,经济才能打破低水平均衡陷阱趋向较发达的均衡”;贺小刚和李小春(2005)基于微观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企业家对企业绩效的直接贡献有限,而企业家政府关系能力和社会关系能力的贡献显著且稳健”。这种结果实际上表明企业在面临市场准入、要素价格管制等条件下,利用政府关系配置资源往往存在高昂的寻租成本(Shleifer和Vishney,1994),从而降低了企业家的收益。

李宏彬等(2009)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证实:“面向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绩效”;张小蒂和赵榄(2009b)进一步证实:“企业家丰裕度对区域收入差距显著正相关,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对提高一个地区的财富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赵榄(2010)则从创新和干中学视角研究了企业家要素增进与动态比较优势提升的关联机理。张小蒂和贾钰哲(2011)指出:“企业家创新通过诸要素在多种新组合中的试错可实现经营绩效的显著提升与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从而超越单纯的技术创新,企业家通过整合要素配置从而获得知识产权和渠道控制力,并且驾驭宏观经济周期”。

张小蒂和姚瑶(2012a)从创新角度探讨企业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结论认为:“企业家通过寻求技术水平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平衡,从而可实现技术创新与要素整合创新的良性互动,并且,企业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子要明显高于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一般人力资本”。张小蒂和贾钰哲(2012)认为:“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关键在于企业家资源的拓展和企业家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的扩大则是企业家资源拓展的关键途径”。张小蒂和姚瑶(2012b)基于斯密分工深化的比较优势观点,进一步证实了“企业家人力资本拓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两者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对比较利益增进的显著影响”。

总的来看,从微观的角度而言,企业家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自生能力,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企业家能力决定了比较优势转换为比较收益的程度,企业家能力、企业自生能力和动态比较优势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的正反馈机制,对企业家才能提升的激励机制将最终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企业家精神的不断显现和企业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对于开放条件下的中国来讲,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家能力的提升对于增进我国贸易的动态收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本书将结合两部门贸易式来探讨企业家能力对资本积累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企业家能力对贸易条件和资本回报率的影响。

【注释】

[1]赵榄(2010)的博士论文对干中学效应和创新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经典的干中学效应和创新效应进行评述,强调了企业家这一特殊的人力资本自身的干中学和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一节和第二节由赵榄博士提供。

[2]林毅夫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论述具体可参见林毅夫等(1999)、林毅夫(2002a,2002b,2002c,2011)、林毅夫和张鹏飞(2005,2006)、林毅夫和苏剑(2007)、林毅夫和任若恩(2007)、龚刚和林毅夫(2007)、李飞跃和林毅夫(2011)、徐朝阳和林毅夫(2010)等的研究,这些研究最终归结于新结构主义经济学。

[3]张小蒂和李晓钟(2001)的研究同样强调了坚持比较优势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并从资源、外部性和竞争优势三个层次对比较优势的内涵加以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