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剧叙述的延叠展示

戏剧叙述的延叠展示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似的,还包括另一部广西大型粤剧《盲仔悲歌》,里面盲仔的唱段,亦是延叠展示。笔者做了认真对比,发现与港版相比,桂版粤剧在广西民间意识形态中更具表现力,因为本地民间文艺中,对特定情绪的强调,往往偏向于采用叙述的延叠展示。在剧中,郭崇安的师父正是赵英强、赵英标两兄弟的父亲,本来师出同门,应当视为手足,彼此照应才对。

学者董上德有个观点,他在其著作中提到:西方古典戏剧重视“三一律”,重视戏剧矛盾和冲突,重视发现和突转。西方古典戏剧故事情节带有浓缩、凝练的意味。而中国戏曲不讲究“三一律”,也不一定非要表现剧烈的戏剧冲突,在更多时候,中国戏曲更为关注的是主人公的“生命流程”,即时间跨度颇大,让观众借由这种“长线”的叙事,在人生的“长河”中观察人事的乘除、命运的兴衰。[1]

其实在传统戏剧中,还有董上德未提而实际上广泛存在的现象,那就是戏剧叙述的延叠展示,即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为了展现和凸显某种一言难尽的浓重情绪,编撰者不是精练地截取若干个最有冲突性的场景,按照西方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方式来安排,而是把原本持续时间长度较短的场景拉长,从而对人物某种情绪,或者某种处境进行延延叠叠,反反复复地延长表演。

《西河会妻》在叙事手法上,属于较为传统的平缓型线性叙事,即为了较为全面地展现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不惜用较长的篇幅来细致叙述故事的线性流程。此剧恰好与另一部广西大型粤剧《玉碎宫倾此恨绵绵》(以下简称《玉》)形成鲜明对比。《玉》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欧式戏剧快节奏的风格,在紧张激烈的冲突中将全剧推向高潮。而《西河会妻》则是按照线性叙述加以平缓的演绎,起因、冲突、发展、高潮、收尾在节奏上并不是特别迅速。按照当下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这部《西河会妻》延叠展示方式,显得偏缓。类似的,还包括另一部广西大型粤剧《盲仔悲歌》,里面盲仔的唱段,亦是延叠展示。

在此还可以再做个对比,1960年香港拍摄了电影版本的粤剧《西河会妻》。在香港版的《西河会妻》中,赵万年是在怒斥郭崇安时被他直接一脚踢死的,而在广西粤剧《西河会妻》中,赵万年则是被郭崇安先是一脚踢翻,再在搏斗中,数次挨打,最后才被一脚踢死的。郭崇安踢死赵老汉,还唱有“我身为皇亲国戚,岂容你放肆。一不做来二不休,一剑要你命毙!”“螳臂挡车太蠢愚”等句,将他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做了认真对比,发现与港版相比,桂版粤剧在广西民间意识形态中更具表现力,因为本地民间文艺中,对特定情绪的强调,往往偏向于采用叙述的延叠展示。这类似于电影的重复蒙太奇表现手法,但重复蒙太奇涉及对镜头的重复性剪辑,而叙述的延叠展示则能以流畅的唱念加以不断强调和深化。

郭崇安这种类型的阴险小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所以这类人在戏剧中经常被不吝篇幅、详详细细地展现出来,初看时可能会觉得有些冗长,但这种延叠展示,恰好是传统社会用以抒发心中怨怼的典型方式。这就像戏曲中把声腔刻意拉长的道理一样,几个字偏偏要用几分钟才能尽数唱出来。文武生宁靖所饰郭崇安,无论是在眼神顾盼之间,还是表演动作上,都把郭崇安这个角色的卑鄙和恶毒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郭崇安的师父正是赵英强、赵英标两兄弟的父亲,本来师出同门,应当视为手足,彼此照应才对。谁知郭崇安这人内心歹毒,欺瞒师父,暗害同门,在没被揭穿时,鬼话连篇,一旦被揭穿,则凶相毕露。

郭崇安衣锦还乡时,路遇师父一家,由于做贼心虚,在被师父赵万年认出的情况下,来了一句官腔:“老师父,弟子有皇命在身,不能下马相见,马上打躬请了!”而当他欲走不得时,来了一句:“师父有所不知,弟子救驾有功,封为忠勇侯,皇上见我妹貌美,封为西宫,本侯贵为国舅,故而威风八面。”

师父焦急询问自己两个儿子的情况,明明是他郭崇安对同门痛下杀手,他却偏偏对着师父唱道:“你未曾知此事,我师兄与英标他,两人双双临战地,他们为国捐躯已身死!”

还故作姿态安慰师父:“人死不能复生,老师父节哀才是。”他接着念白:“叫句老师你,不必悲凄,弟子何忍你一家老少悲悲啼啼。分属师徒我都要为你想个生计,自古道楼台近水得月光辉。若想依靠有人来过下半世,不如将师妹许配我侍奉闺帏。若得本侯做你的女婿,全家幸福你话几声威。”他再对着郭英娥道:“你若嫁我这个国舅为夫婿,你就是夫人一品,何乐而不为?”师父一家正为痛失双子而哭天抢地之时,他倒盘算起如何巧夺师妹郭英娥为妻。奸恶之情,表露无遗。

郭崇安得势便猖狂的小人模样颇具有批判性。这个恶徒当了国舅、侯爷,就连平阳知府兰伯都敢棒杀。稍有权力,就可以滥杀无辜,无法无天,这就把封建时代官本位社会的弊端以戏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没有法制的制约,只有人治的为所欲为,这种社会状况怎能不让民间社会把一腔悲愤哀怨之气寓于戏剧之中。

《西河会妻》作为这种延叠展示的一部典型戏剧,按照现代人的观点,里面诸多地方都略显拖沓。比如,关于“赵家落难,郭崇安作恶”这同一事情,在第一幕有赵英标等人叙述,到了赵英娥骂场又叙述,而赵英强夫妻相见时,又再重复叙述一遍。这种叙述方式,在当代人看来并无必要。

而且黄俊成、姚所艳饰的赵英强夫妻相见后,彼此对唱、念白等的时长为二十余分钟,按照现在的时间长度判断,已经过长。赵英强表决心的唱段不断重复一个意思,反复悲戚不停歇。

李氏:(三叠愁)夫君还在世上,我泪眼望郎!

你弟兄去从戎,家中境况似断头秧。

谁料是奸人郭崇安,他声声言道:

夫你战败沙场,身已丧。

何以夫君无恙回家乡?

英强:(重唱三叠愁)

我被奸人暗害,在河阳异乡。

多得老道人,好心相救更为郎治好伤。

伤全愈急返乡。

此段虽然略显冗长,但丈夫对妻子的爱意,妻子对丈夫的依恋,都洋溢于这反复的对唱对白之中,再辅以两人动作配合,如赵英强远看妻子李氏投水自杀,大惊之下,奋不顾身随之跳下,一路劈波斩浪,救妻上岸。在岸上,赵英强那几下简单的动作却尤为感人。他以手抚李氏之臂膀,一遍又一遍为妻子甩掉长发和袖子上的水。观众仿佛真的看到水从丈夫赵英强的手上甩出、滴落。这个过程中,两人虽不发一言,但那种夫妻之间的恩爱、关怀却溢于言表。

“对人的处境的最有价值的洞察,不是通过耐心的内省和全面的审视得到的,而是通过遇到巨大的挫折时的诧异和震惊得到。”[2]这部以传统叙事节奏演绎的粤剧,将一个个人物置于艰难抉择之中,一边是功名利禄,另一边是道德良知,何去何从都要立刻决断。观众在观看时,既是作为旁观者思考全剧结构,又在潜意识中作为参与者进入剧情发展,故而观看戏剧的过程,其实也是心灵洗涤和灵魂的升华之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