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垃圾设施布局战略举措

生活垃圾设施布局战略举措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态监测分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数据,掌握不同类别垃圾产量和理化特性,调整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合理规划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和路线,全面完成分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实现“湿垃圾日产日清、干垃圾定时清运”。根据湿垃圾产生密度、处理方式、收运设备等因素,调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置标准。中远期逐步实施湿垃圾粉碎后进入下水道或就地处理。

1)跟踪监测干湿垃圾产量数据,优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动态监测分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数据,掌握不同类别垃圾产量和理化特性,调整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合理规划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和路线,全面完成分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实现“湿垃圾日产日清、干垃圾定时清运”。已有转运站以升级改造为主,保障绿化和防护距离、控制污染物排放,提升转运站与周边环境相容性

2)重视选址论证和前期沟通,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控制范围

在公平、透明的原则上,采用专家、公众参与等方式,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进行意见征询和科学评估,并重视前期沟通机制建设、宣传教育、社会舆论引导等工作;规划设施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控制范围并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和防护距离。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中,优先规划配套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3)先集中后分散,优化湿垃圾设施布局

根据湿垃圾产生密度、处理方式、收运设备等因素,调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置标准。近期按照“中心城区集中处理、郊区县分散处理”的方式规划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后的湿垃圾以区为单位建设集中处理设施;以镇为单位建设就近处理设施,服务人口上限为40万人;有条件的公共场所、住宅小区、集贸市场等可独立设置就地处理设施,处理规模在1 t以下;新建、扩建的居住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预留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场址。中远期逐步实施湿垃圾粉碎后进入下水道或就地处理。

4)扩大处理设施规模,以园区形式统筹设施建设

从经济效益、污染控制、建设筹备等角度考虑,规模化建设城市处理设施,填埋场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焚烧处理厂应尽量考虑规模化集约化。将处理设施建设模式由以往的“分散布局、按需供地”调整为“集中布局、预先控地”,生活垃圾、污泥、餐饮垃圾等多种固废处理设施在园区内统筹布局,以降低污染控制成本、实现垃圾处理设施用地集约化利用,形成以废治废、良性的循环和互补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