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县下四区农民生活调查

礼县下四区农民生活调查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2月24四日,即农历正月十六日,春节刚过,我即赴礼县下四区检查扶贫工作和生活安排情况。在这两个乡,都去学校、卫生院作了调查。2月27日,在白河区调查。3月1日,在中坝乡、太塘乡调查,夜宿中坝区公所。3月3日,在龙林乡、肖良乡、大滩区调查。3月5日,到上坪乡、洮坪乡调查。当晚,我向地委发出传真电报“关于礼县下四区群众生活的报告”。途中在康县望关乡调查。

1986年2月24四日,即农历正月十六日,春节刚过,我即赴礼县下四区检查扶贫工作和生活安排情况。地委秘书处陈启生、张耀宇两位同志陪同。先后跑了池坝、草坪、桥头、白河、铨水、沙金、白关、中坝、太塘、雷王、肖良、雷坝、洮坪、上坪等14个乡,看了上百户农家,并与各乡、村千部座谈,最后与县上同志座谈。调查中,发现农民生活的困难状况出于我们的意料,比县上反映的情况要严重得多,生活安排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3月5日,我给地委发了 “传真电报”。回地委后,即向张学忠、王凤鸣同志详细作出汇报。经向省里反映,很快得以解决。这次调查,心情沉重,印象深刻,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调查的主要行踪

2月24日,自地委出发,经武都县池坝乡,到礼县桥头乡。夜宿乡政府。乡上无灶,在一农家吃饭。在池坝乡了解到两个问题:一是当归销路不畅,全乡5000多人,种当归1000余亩,近两年积压30多万斤卖不出去;二是无钱打回销粮,1月份到3月份安排回销粮30万斤,仅打出5000多斤。

2月25日,在桥头乡、草河乡调研。听取了桥头乡的汇报,看了桥头坝村、阳坝村,看了杨福才、张宝等几户农家。听取了草坪乡张作英同志的汇报,还看了几户农家。在这两个乡,都去学校、卫生院作了调查。主要问题是:人均纯收入太低,桥头乡99.8元,草坪乡123元;贫困面较大,桥头乡温饱未解决的占到30%,草坪乡1532户中住草房的在800户以上;地方病较多,桥头乡有甲状腺74人、大骨节17人、克汀病143人、克山病6人,还反映部分群众心脏、肝脏不好;办学条件差,桥头乡的山庄村学、阳坝村学校舍因受灾倒塌后没有恢复,全乡学校除中心小学外,课桌全部是土台子;生活安排任务重,桥头乡至接新还需调回销粮100万斤,草坪乡也需调100 万斤。当晚住白河乡政府。

2月26日,到铨水乡调査。先看了铨水乡小河村,走访了杨周位、杨子善、杨福有、杨春发、杨用朝等5户农民,听取了铨水乡李仁昌同志的汇报。所见所闻,令人震惊。全乡998户5700人,1985年粮食总产143.2万斤,人均口粮只有134斤,目前已外流24户,无粮户276户,需回销粮100万斤。农民杨福有家3口人,当下无粮,炕上无被褥,只有一堆破烂成串的棉絮。

2月27日,在白河区调查。察看了学校,听取了白河中学董桂清、白河中心小学王西清的汇报。听取了白河乡韩成德书记的汇报。了解到:农民生活困难,白河乡2152户,11017人,1985年粮食总产401.9万斤,人均口粮200斤,已有24户,91人外流。学校条件很差,白河中学只有500册图书,无实验室,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未考上一个大学生。还了解到,白河区无畜户达886户。当晚,我们经沙金乡牛尾关,赶到沙金乡。

2月28日,在沙金乡、白关乡调査,晚宿中坝乡。沙金乡,1327户,6939人,1985年人均口粮200斤,人均纯收入84元,一半以上住草房,没有被子的133户,731人,缺棉衣的1387人,累计贷款205708元,人均24.65元,户均155元,特困户584户,占44%,缺粮122万斤,已经外流15户,43人。白关乡赵乡长汇报:全乡2321户,11783人,1985年人均口粮150斤,人均纯收入46.97元,第一季 度安排回销粮80万斤,只购回2.1万斤,其余无款购粮。已经外流45户,47人,断顿的656户,3296人。住草房的1043户,无畜户397户,积压当归、党参等药材20多万斤。自救门路有:推销药材,劳务输出竹编等。

3月1日,在中坝乡、太塘乡调查,夜宿中坝区公所。中坝乡情况略好一些,有以种植苹果、速生白杨、核桃、黄芪、白云豆为主的种植业,以养牛养羊为主的养殖业,有铅锌矿、水电站、竹编、罐头厂等乡镇企业,但也外流3人,需回销粮200万斤。太塘乡1840户,9315人,耕地1.9万亩,1985年粮食总产365万斤,人均口粮277斤,已经外流10多人,需回销粮150万斤。

3月2日,先听中坝区委书记张明汇报,再去龙山乡调查。中坝区已经外流80人左右,共需回销粮600到700万斤,主要是中坝、龙山、白关等乡。龙山乡2092户,10810人,耕地2万亩,1985年粮食总产379万斤,人均口粮214斤,纯收入81元,共缺口粮155万斤,已经外流75人。自救门路有:养殖业,养猪、养鸡;种植业,苹果、花椒等;劳务输出,以工代赈修桥等。

3月3日,在龙林乡、肖良乡、大滩区调查。晚宿礼 县。在龙林乡,看了龙桥附近的几户村民。在肖良乡,听了汇报,并看了桃林村、安坝村的修堤保地工程。大滩区盖书记汇报:共缺口粮400万斤,第一季度安排77万斤,已购回30多万斤。山略乡1400户,草房500多户,木垒房80多户,无房3户。自救门路:出卖鸡蛋、仔猪、牲畜、苹果等;个体运销户、工商户等;劳务输出;烧砖瓦。

3月4日,到礼县,整理调查材料。

3月5日,到上坪乡、洮坪乡调查。上坪乡苟乡长汇报:共缺粮98万斤,一季度安排30万斤,仅购回1万斤。积压大黄10万斤,当归5万斤。自救办法:出售药材、生产林副产品,到林场打工。我们看了困难较大的野人沟、大河边、年家村等三个村。洮坪乡共缺粮190万斤,一季度安排78万斤,巳购回13万斤。大黄总产57万斤,大部分积压。当晚,我向地委发出传真电报“关于礼县下四区群众生活的报告”。

3月6日,到苗河水库、崖城乡何家庄调查。

3月7日,向省扶贫办工作组汇报全区扶贫工作,并与礼县有关部门座谈教育、卫生工作。

3月8日,从礼县到成县。途中看了礼县、徽县一些地方的造林情况。

3月9日,从成县回武都。途中在康县望关乡调查。望关乡1984年人均纯收入116元,1985年175元,主要经验是“一村一业”,发展专业村。如:平架村种黄芪,户均收入800元;寨子村养母猪,70户人养母猪的50多户;白崖湾村有芦苇,户户编席;杨山湾村户户养鸡;沈家湾村搞农作物良种专业户。该乡种植花椒人均达100株。

给地委的报告

我给地委的传真电报中,概括了下四区群众生活的困难状况:“由于连年受灾,粮食歉收,群众家底很空,同时经济作物亦未有大的发展,仅有的一点药材销路不畅,大多积压。因此,目前群众生活已很困难。”“一是缺粮。下四区18个乡约缺粮1880多万斤。二是缺钱。下四区1985年人均纯收入100元左右。只是我区人均收入的一半。即使有回销粮指标,但因无钱群众仍购不回来。三是有病得不到医治。四是住宿条件差。五是适龄儿童上不了学。”“下四区已有外流现象,据初步统计约有180多人”。“如不采取紧急措施,三四月份和青黄不接之际,外流现象将更趋严重”。

报告提出了几条生产自救措施:一是搞劳务输出,如组建建工队、承包营林生产、做临时工务等。二是出售各种农副产品。三是组织加工生产。四是经销林副产品,如割竹子、挖野药等。五是安排以工代赈工程,让群众从工程中挣得粮、棉、布。

报告还提请地委、行署研究解决几个问题。一、由民政处向省上汇报,请求增拨救济粮。二、由外贸、药材、经协办等部门共同研究,为积压药材找到销路。三、由教育、卫生部门将教育、卫生现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意见,逐步加以解决。

学忠、凤鸣同志对电报极为重视,当即召集有关部门作了研究,并派我赴兰汇报,问题得以落实,使困难群众度过了春荒。

调查期间,我还向学忠、凤鸣同志发出了《关于学校绿化、美化的建议》、《关于当前扶贫工作的几个问题》等两份传真电报,均及时转发各县。

调查的体会

一是调查的情况比较真实。我们调查组一行四人,一辆帆布篷的北京吉普车,出发前没有通知县上,一路没有迎、送,没有县上领导的陪同,更没有县上的事先踩点和参观路线的安排。这样便于进村入户,能够听到真正的群众的声音。

二是农村的困难状况激发了我们抓扶贫工作的热情。使我进一步意识到:扶贫工作极其重要,大有可为。

三是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就是:吃、穿、医、学、住是整体性问题。必须通过发展经济,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2009年2月8日整理于兰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