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一)

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一)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对施氏理论的反思和进一步研究也是硕果累累。[4]尽管市场理论可能不尽完善,但乡村集市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确实不容忽视。对于成都平原而言,乡村集镇可以说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活动空间,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不拟探讨乡村集市的时间和空间模式,仅从农民日常生活出发,观察乡村集镇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对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基层市场理论的批评作一点回应。
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一)_近代长江上游农民生活状况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考察

李德英

1949年末、1950年初,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Skinner)曾在成都平原的高店子(当时属华阳县)做了三个月的社会调查,写出了《中国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几篇系列论文,提出了“基层市场社区”理论[1],不仅对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共鸣。几十年来,人们利用施氏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农村市场网络与社会结构,进而扩大到城乡关系和城市与区域的空间分布[2]。近年来对施氏理论的反思和进一步研究也是硕果累累。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是施氏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所有地区,施氏的六边形市场模式是否太过理想不符合历史事实?还有学者从经验层面批评施氏理论资料支撑不足,通过实证研究来修正施坚雅的某些结论。[3]作为施坚雅理论的重要来源地——成都平原的学者,有必要对学术界的相关争论做出一些回应。[4]尽管市场理论可能不尽完善,但乡村集市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确实不容忽视。对于成都平原而言,乡村集镇可以说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活动空间,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不拟探讨乡村集市的时间和空间模式,仅从农民日常生活出发,观察乡村集镇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对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基层市场理论的批评作一点回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