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葆革命青春

永葆革命青春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产党员刘顺是宁夏建筑一公司的老工人,今年五十九岁了。刘顺就是这样以工人阶级的高度责任感,为革命呕心沥血,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贡献力量。刘顺这个班,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小魏在刘顺的帮助教育下,很快改正了错误,并成为该组的生产骨干。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刘顺和几个青年工人正在做上水碰头,一根管子的一端被木棍塞住了。

永葆革命青春[1]——记老工人刘顺

共产党员刘顺是宁夏建筑一公司的老工人,今年五十九岁了。他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来,从沈阳到包头,从内蒙古到宁夏,在毛主席革命思想的指引下,忠心耿耿地干革命,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

我的工种是干社会主义

1956年冬季的一天,一列从沈阳开出的列车,载着一批支援边疆建设的工人,驰向包头。刘顺望着窗外的城镇乡村、山川平原,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他想起十九岁那年,背井离乡,沿着这条铁路,从老家河北遵化流落到沈阳,从一个被地主当做牛马的长工变成被资本家奴役的学徒。今天,他成了国家的主人,要为革命转战祖国大地。想到工人阶级肩负的革命重担,他心里像有一团火,决心把自己的力量投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刘顺怀着这种心情,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建设边疆的战斗。十多年来,他转战在大青山下、千里草原、贺兰山麓的许多建设工地。他看到一座座厂房平地而起,感到无比兴奋,浑身充满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在建筑工地上,人们常常看到,哪里艰险,刘顺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困难,刘顺就奔向哪里。一天夜晚,刘顺和同志们在贺兰山区的一个建设工地安装管道,当焊接安装最后一根管子时,施工相当困难,因为在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钢筋骨架中间,只有一个狭小的工作面,人站在里面容易被电焊的火花灼伤。刘顺看到这种情况,立即钻进工作面,憋足劲把一根一端固定了五六百斤重的架空管道“唿”地扛了起来。由于用力过猛,他的腰扭伤了,痛得汗珠直冒,脸色涨红。同志们急问:“刘师傅,行不行?”他微微点了点头,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电焊工见管子接头离刘顺只有一尺多远,为难地说:“刘师傅,不能焊啊!”刘顺把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焊!”刹那间,电光闪闪,火红的焊花飞溅在他的脸上,烧得他阵阵发痛。他却钢打铁铸一般,挺着腰板,坚持了十五分钟,直到焊好为止。

刘顺当了三十多年的建筑工人,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了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不仅发挥了冲天的革命干劲,而且献出了自己的智慧。

1971年3月,刘顺来到贺兰山区的一个工地。在干旱的山区施工,水是个急需解决的大事。当时,有人说:“山上有泉,山下有井,用水没有问题。”刘顺想起以往的经验教训:那是在另一个山区工地上,当施工进入高潮的时候,水却突然供应不上了,整个工程就像烧光了油的汽车一样,停了下来。这个教训启发了他:到底有没有水?必须把结论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是,他踏着积雪,冒着寒风,上山勘察水源。结果发现,山上仅有的那股泉水流量很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山下的那口井也早已堵塞了。

返回工地,他反复琢磨:如果建一个蓄水池,把夜间流掉的泉水贮存起来,施工不就够用了吗?他带着这个问题,第二次爬上山去反复观测,然后与技术人员一起制订了建造大蓄水池的方案。蓄水池建成后,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工地,保证了施工的需要。

在施工紧张阶段,刘顺所在的管工班,室内安装管道速度跟不上混凝土浇注的需要,大家急得心焦火燎。有人认为,就这么几个管道工,所有的劲都使出来了,再也没有潜力可挖了。刘顺一连几天在施工现场仔细观察,一遍遍地熟悉图纸,不断同大家研究,终于想出了办法:进行管道整体预制安装。这样一来,工效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多,扭转了管道安装的被动局面。

刘顺就是这样以工人阶级的高度责任感,为革命呕心沥血,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贡献力量。平时,工地上的许多问题,凡是他看到的听到的,他几乎全都放在心上。土方工程跟不上,他就借来皮带运输机;施工需要扒钉,他就垒起红炉自己打制;机器出了故障,他一声不吭地进行修理……有人问他是干哪个工种的,他回答说:“我的工种是干社会主义。”

教育青年一代是我们老工人的责任

为了学好毛主席著作,刘顺那种刻苦、认真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1953年冬,在东北第二建筑公司开办的老工人识字班上,刘顺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选集》。他渴望读毛主席的书,可是自己一字不识。他决心攻克文化关,掌握革命理论。从此,他白天学,晚上练,星期天回到家里,也不放下书本。《识字课本》磨得字迹都模糊了,他一页一页打上蜡保护起来,继续使用。他在识字班里,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掌握了拼音符号,学会了查字典,为读毛主席的书打下了基础。

从那时起,刘顺开始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十几年来,他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工作忙,早起晚睡,挤时间学;工地照明条件差,点起蜡烛或打着手电坚持学。十几年来,他通读了四卷《毛泽东选集》,写下了很多心得笔记。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刘顺这个普通工人逐步成长起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顺常说:“教育青年一代是我们老工人的责任,我们可不能看着他们走下坡路。”刘顺这个班,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小魏,一个贫农的后代,一向艰苦朴素、朝气蓬勃。可是后来,他把几年的存款取出来,几天就花光了。脱下了打着补丁的普通服装,换上了呢子服和时髦的大衣。原来那股生龙活虎的革命劲头也渐渐消失了。小魏的变化,引起了刘顺的注意。经了解,原来有一个姓许的老工人,经常以“传授技术”为幌子,讲什么“义气”“交情”,宣扬吃喝玩乐,拉拢腐蚀青年。刘顺就引导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他还大讲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讲自己在旧社会的血泪史,帮助青年提高思想觉悟,鼓励青年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小魏在刘顺的帮助教育下,很快改正了错误,并成为该组的生产骨干。

1969年冬季,贺兰电机厂正在施工。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刘顺和几个青年工人正在做上水碰头,一根管子的一端被木棍塞住了。如果这一天管子碰不上头,就要影响第二天的工程用水。一个青年工人提出:干脆把这一节管子锯掉,另焊上一节,这样,又省时间,又省劲。刘顺听后,对这个青年工人说:“你要锯掉的不只是一节管子,而是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咱们的劲是省了,可是这要给国家造成浪费!”说完,刘顺找来木钻干起活来。几个青年工人受到了教育,也同他一起干起活来。到夜里十一点多,上水管道终于接通了,保证了第二天全厂的用水。

1969年夏天,刘顺的女儿玉芝从沈阳市的一个中学毕业了,学校领导考虑到刘顺年老多病,老伴又去世了,身边该有个人照顾一下,准备介绍玉芝到银川市工作。一天,玉芝为这事来了一封信,征求刘顺的意见。刘顺特地请一个工人代写一封回信,他交代说:“写上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鼓励她到农村去滚一身泥巴,磨一手老茧,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干一辈子革命。”玉芝接到回信后,就到盘锦垦区插队落户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刘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了很多贡献,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给予的不少荣誉。但是,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他决心继续革命,不断前进,永葆革命的青春。

人民日报》,1972年5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