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赏心”乐事农家院

“赏心”乐事农家院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保证我们“采访不仅仅停留在听汇报、写稿不仅仅停留在编材料,而是要到现场采撷生动、感人的素材”的采访宗旨的实施,我们辞谢了陈生荣来到离城仅5里地的黎明村。“这就是杨舒萍的家”。她家共有3亩田,1.1亩种了菜,有两个塑料大棚,截至今年8月底,她已收入8600元。村里有位叫丁富强的社员,夫妇同患痴呆病,生活拮据。

沙新

刚由板桥乡拔脚出来,满脑子苇柴、苇席的印象尚未整理和沉淀,吉普车已将我们送到了蔬菜之乡——早元地界。

果然名不虚传。尽管时近秋日,但视野仍被随处可见的塑料大棚和菜地所充盈。红辣椒耀眼夺目,紫茄子大而诱人,西红柿鲜亮美艳,令人心馋口渴,还有韭菜、大葱、白菜、莲花菜等等,长势喜人,远观俨然一幅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浑然天成的巨型彩毯。不知不觉中,吉普车驶进了乡政府大院。虽然我们已有思想准备,但乡领导提供的几个数据仍让我们吃惊不小:全乡有耕地万余亩,蔬菜栽种面积就占三分之一;吴忠市场的菜每年大部分都由早元乡提供;仅黎明村每年就给全市供冬菜40余万斤。无巧不成书,恰逢黎明村原村长陈生荣刚刚调到乡土管科,我们便不失时机地缠住了这位憨厚、直率的中年汉子。从他口中我们还真挖掘出了不少可以构建此篇稿子的“红砖绿瓦”。

黎明村回族居多,历来就有种菜的传统。前些年他们虽有种菜的嗜好,却没有种菜的自由,如若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种下“资本主义的苗”,那他将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即使有人在铲除“资本主义尾巴”中作了漏网之鱼”,将私种的菜偷运到市场上,也是十有九次要遭遇菜毁秤折的厄运。

然而那可悲的一页毕竟被翻了过去。如今的黎明村不仅家家种菜,而且几乎家家有塑料大棚,他们越种越精,越种越懂得怎样从菜田里捞取更大的油水,全村人均收入已由10年前的百余元,猛增到620元,列全乡榜首。黎明人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越过越滋润。

为保证我们“采访不仅仅停留在听汇报、写稿不仅仅停留在编材料,而是要到现场采撷生动、感人的素材”的采访宗旨的实施,我们辞谢了陈生荣来到离城仅5里地的黎明村。这里果然是英雄中的魁首。但见塑料大棚星罗棋布,各色无棚菜地夹杂其间,连绵不断,有一种恢宏的气势。庄子也颇具大家风范,住房各具特色,都很气派,几乎家家安有可出入小型机动车的大铁门。也有一些人家正用高大的红砖住宅,替代简陋低矮的土木蜗居。

“这就是杨舒萍的家”。有人指着一户装有淡蓝色大铁门的人家说。在市上我们早就听说了全市十大状元之一、黎明村妇联主任、回族共产党员杨舒萍的大名,刚才陈生荣的介绍又增添了我们要采访她的兴趣。这是位年约40岁、中等身材、言谈举止颇显利索的女性。她将我们让进设计和装饰完全城市化的客厅。谈起村里蔬菜发展的情况来,她眉飞色舞、情趣盎然,但一点也不涉及自己。好在我们对她的情况虽不是了如指掌,但也略知一二。她家共有3亩田,1.1亩种了菜,有两个塑料大棚,截至今年8月底,她已收入8600元。然而她的诸多头衔不仅仅因为菜种得突出,还因为她能自己富了不忘乡亲,帮穷济贫的事迹。有位叫丁少崎的复员军人,因脾气暴躁常与家人闹矛盾,杨舒萍耐心地予以规劝、调解,并借给他700元,帮他搞起了1亩多的塑料大棚,当年就收入3600元;去年,他又租种了别人的1亩多地,收入7000余元,加入了富户的行列。村里有位叫丁富强的社员,夫妇同患痴呆病,生活拮据。前年杨舒萍与村中的4名党员一起为丁富强盖起了半亩地的塑料大棚,并经常进行技术指导,使丁富强一家4口生活有了依托。

黎明人脱贫靠种菜,致富也凭种菜。他们的路子越走越宽,劲头越来越足,蔬菜收入占每户收入的大半,有的竟超过90%;如陈生荣去年仅蔬菜一项就获利1.4万元。种菜也使黎明村声名大振,许多种菜能手的名字也传出了早元乡,甚至吴忠市。种了30多年菜,首次在全国推广温室栽培新技术的老菜农郭中强,现已成为吴忠市遐迩闻名的土专家,而杨舒萍不仅获得了女状元的称号,并且在我们采访后的第3天就作为全自治区唯一的农民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第六届妇代会。

当我们由杨舒萍引导在大大小小的菜地和大棚间穿行的时候,看着那许许多多喜形于色的农民正在自己的田里收获他们丰硕的果实,我们切切实实感到,占八亿之众的农家的变化是最能说明政策威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