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武长枣专家喻菊芳

灵武长枣专家喻菊芳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果林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林果专家喻菊芳就是其中的一位。喻菊芳出生在南国水乡,是喻家长女,聪慧善良,知书达理,性格温柔、贤惠。喻菊芳想搞清这个问题。魏卫东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母亲喻菊芳。在掌握了芮玉瑞家枣树的树龄后,喻菊芳仍奔波在枣树林间,继续寻找长枣大树。它就是后来在2007年被媒体报道的那株灵武长枣王。喻菊芳通过观察枣树横断面的年

灵武长枣专家喻菊芳

塞上江南的宁夏大地,半个世纪以来,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许多热血青年、专家学者,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为建设这片热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果林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林果专家喻菊芳就是其中的一位。

喻菊芳出生在南国水乡,是喻家长女,聪慧善良,知书达理,性格温柔、贤惠。喻菊芳的祖父是清代的榜眼。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她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许是美丽温润的地理环境所致,她长得秀气端庄,处事落落大方,性格外柔内刚。受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她孝敬老人,尊重长辈,是远近闻名的孝女。1954年,她从浙江黄岩蜜橘之乡台州农大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当时学校推荐她到杭州工作,那里工作环境和气候条件宜人,对于未来的事业发展和深造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是大西北的宁夏无法相比的,但她却响应国家提出的青年学生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来到当时非常落后的宁夏,立志和这里的农民一起改变贫穷的面貌,建设一个美好的新宁夏。

自1954年到宁夏后,她先后在永宁王太堡农业试验场、灵武园艺试验场(下称园艺场)、宁夏农科院等单位工作,从亭亭玉立的少女到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至今已50多年,她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了宁夏这片热土。在宁夏农科院和园艺场的苗圃果林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细心地观察着树木的形态和生长过程,仔细地记录着数据,进行着一个又一个林果课题研究。

1984年.她虽然已从园艺场调到宁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工作,但因科研项目的需要,她仍然留在园艺场,继续主持科研项目,同时也主持宁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两项果树研究项目。1996年,她主持的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她本人也获得了多项殊荣。此时她深感疲惫,想静下心来练练字、学学书法,多陪陪多病的丈夫,系统地整理她和丈夫魏象廷(也是区内外著名园艺专家)的论文,出一本论文集,给后人留点精神财富。可在当时,宁夏的林果业发展正处于低潮时期,市场价格低,果品销售难,这些问题困惑了园艺场的职工。一些职工去看望喻菊芳时说:“喻老,给我们想想办法吧,现在场里职工们说,羊过千,牛过万,苹果烂了垫猪圈,苹果卖不上钱,我们的生活怎么办。你给我们帮一下忙,看究竟发展什么好。”看着昔日曾在一起工作的职工焦虑渴望的目光,喻菊芳很激动,她赶到昔日辛勤培育的果园内,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果林中。看到丰硕的苹果挂满枝头,听到职工们一声声无奈的叹息,喻菊芳心事重重、茶饭无思,每天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陷入深深的沉思。1998年6月的一天,喻老反常地露出了笑容。那天,她对自己的女儿、园艺场林业工程师魏卫东说:“我想到了一条给职工谋福利的路子。”她指着《河北果树》杂志上的一则关于发展鲜食枣的通讯报道,以十分坚定的口气说:“我仔细地思考过,灵武长枣具备了安全、时尚和有地方特色这三大优势,是当前首选的果业发展树种,我想对灵武长枣的历史文化、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等做系统的研究,打造地方特色品种,让灵武祖先留下的这笔财富发扬光大,为民造福,使它成为灵武果业的支柱产业。我要建议园艺场在灵武率先发展长枣,帮助职工走出发展林果业的困境,同时让灵武的果农富起来。可我现在是一无助手可帮,二无科研经费支持,你得帮帮我。”魏卫东是喻老的爱女,深知其母坚韧顽强的性格,只要她认准的事是非干不可,而且一定会干好。魏卫东答应了母亲的要求。这位有着超人的胆识和毅力,已退休的六旬老人,曾获得过10多项科研成果,在我区园林界具有很高声誉的女专家,经过深思熟虑,下定决心,毅然踏进长枣世界,揭开灵武长枣神秘的面纱

灵武城郊到处耸立着一人抱不过来,高数十米的长枣树,这到底是何人所栽?树龄有多大?喻菊芳想搞清这个问题。很多同行闻讯后都很吃惊,心里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能搞清吗?喻菊芳是年过花甲之人,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精力?她的一些学生及同事也善意地劝她打消这个念头,但意志坚强的喻菊芳不为所动。1998年,喻菊芳首先开始了探寻枣树树龄之路,她让女儿、女婿陪她一起,根据丈夫魏象廷提供的线索开始做调查。她走访附近的老果农、原果园大队老支书郭生江和园艺村村民张江等,向他们询问房前屋后的树干粗大、饱经沧桑的老枣树到底生长了多少年,是何时栽下的,答复几乎都一样:“听我的爷爷说,他小时候就看见这些枣树这么大,我们当娃娃时,也看到枣树就这么大。现在还是这么大,总有一二百年了吧!”他们走乡串户询问了很多上了年龄的果农,可谁都说不上具体的时间。于是喻老一行改变了调查方式,沿着秦渠两岸寻找大枣树,她们测量了很多大树的树干周长。统计的结果是长枣古树有8000多株,树干周长在2米以上的有13株,主要分布在东塔镇的园艺村和果园村。他们又从13株中选出树干周长2.2米以上的4株,然后去寻找大树的主人,查询的结果是这4株大树的主人分别是园艺7队村民芮玉瑞的先祖、王礼的曾祖父、李友山的太祖和果园一队赵柱的先人。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喻菊芳等人细致艰辛的努力,终于把灵武长枣大树的栽树人找到了。

2004年4月20日,村民芮玉瑞在电话里焦急地告诉魏卫东,说他家最大的长枣树因施工被挖,现已拉到了东塔乡大河子沟朱天保的砖窑处。魏卫东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母亲喻菊芳。喻老闻讯后,当天就从银川赶到现场,和芮玉瑞商量将枣树拉回。在拉运中得到了副县长杜迁的支持和林业局陈卫军的帮助,他们为拉运枣树提供了车辆。芮玉瑞借来截锯,费了很长的时间和气力才将粗大的树木截成1米多长的一段,拉到了自家门前。喻菊芳等人通过查看枣树横切面年轮的方法,计算出2.2米树干周长的长枣树龄为140年。喻菊芳仔细地拍下了照片,并将几个有明显年轮印迹横断面片段当做宝贝收藏了起来。在掌握了芮玉瑞家枣树的树龄后,喻菊芳仍奔波在枣树林间,继续寻找长枣大树。2004年7月18日,她又发现灵武秦渠边赵柱家有一株树干周长2.23米的长枣树,运用比较法对这株树的树龄仔细推算,断定这株长枣树的树龄在150年以上。它就是后来在2007年被媒体报道的那株灵武长枣王。喻菊芳通过观察枣树横断面的年轮来计算树龄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对推算长枣树的树龄有了一个正确的定论。

接着喻菊芳又开始研究灵武长枣树的栽培历史,她不厌其烦地多次走访了芮玉瑞。看到喻老认真坚韧的精神,芮玉瑞深受感动。他仔细地讲述了记忆中关于长枣栽种的一些事情,说他家的祖籍是山西芮城,现在家里一株140年的长枣是他先祖栽种的,并邀请喻菊芳和他一起到灵武东湾,去看他的先祖芮国鼎为其父母立的石碑,碑面上的文字载明了立碑的时间是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

查看了芮家的祖坟后,连续几个星期喻菊芳都没有休息,又对勘察结果仔细进行分析。在她的脑海中,已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灵武长枣可能在清朝乾隆年代就有栽培,距今已有240多年了,这和《中国果树志枣分卷》中提到的灵武长枣栽培历史比较接近。接着,她又同女儿按照芮玉瑞老人提供的线索来到70岁的老人李清福家。看到满头白发的喻菊芳为求证枣树的种植年代,如此不辞辛劳,李清福老人非常激动,很详细地谈了他知道的情况。他家的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被元朝的蒙古皇帝召为驸马,到了明朝举家迁到宁夏,在灵武东塔园艺7队落户定居,被人称做“李鞑子”,这块地方也被人们叫做李鞑子洼。祖先们定居下来后,盖了房子,平整了土地,看到土壤肥沃,便栽植了长枣、梨等果木,逐渐形成了果园。灵州城里的人们都说李鞑子洼的枣子最好吃,且远近闻名。李清福还告诉喻菊芳,李姓家族从李家的祖先李鞑子起,多代人都在此居住。从李鞑子洼回来后,喻菊芳又查找资料仔细论证,推算出灵武长枣在明朝就已栽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在《灵武市志》和《宁夏林业志》中清楚地记录着明朝弘治年间就有灵武长枣栽培的史料。喻菊芳母女几番奔波,工夫没有白费。她们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把老年人的叙述和民间的传说归纳起来,形成了一整套的印证资料。

又高又大的长枣树体靠什么力量来支撑?又凭什么能生存几百年?喻菊芳太想搞清这个问题了。

2004年4月的一天,喻菊芳叫上女儿魏卫东和女婿朱连成,来到灵武大河子沟,从朱天保砖窑旁堆放的芮玉瑞家中被挖掉的长枣树中。选了一株树干周长122厘米粗的长枣树,仔细地观察和记录了根系的分布状况。勘查的结果是垂直根主根长60厘米,在此范围内分布了大小不一的水平根52条,大的8厘米粗,小的0.5厘米。因水平根被挖断无法测量延伸的长度,于是他们又来到芮玉瑞家被挖百年老树的地点现场勘查。那天正逢民工们正在继续挖枣树,他们借此机会测量了枣树水平根的延伸长度,一条粗5厘米的水平根,延伸长度达2米远,上边长出了许多蘖根苗,也就是果农所说的串根。喻菊芳仔细地观察了现状,并把她在黎家新庄调查时所看到的村民黎占贵家一棵生长10多年的长枣树根上有一条水平根延伸长度达3米多远的情况联系到一起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挖断的树根长度也仔细地记录下来。也许是林业专家的职责和一种惜树如金的心态,喻老在测量根系的过程中,看到挖出的断树残根十分痛心,但城市建设的需要又让她无可奈何。

到了秋季,喻菊芳又带着女儿魏卫东和她的几名学生赶到园艺7队村民李银的枣园,发现生长了百年的老枣树树下长出了许多小枣苗,喻老说,这就是水平根上的不定芽发出的蘖根苗。喻老又说她在范家庄进行资源调查时,在村民王礼老寨子一亩大的枣园中,就发现过树下生长出900多株蘖根苗,在黎家新庄李占华家一棵生长41年的长枣树下长出了444株蘖根苗。喻老感慨地说,灵武长枣就是靠着自身拥有庞大的根系来支撑着高大的树体,同时又延伸和繁衍出下一代,生存了几百年。喻老仰起满头银发看着这繁茂的大树,脸上浮现出一种坚毅和自豪的神态,她对旁边的亲人和学生讲:“我就喜欢这种精神。”

喻菊芳在学术上非常严谨,她对灵武长枣和其他果树花期不一致,又不宜遭受霜冻,新栽的幼树只开花却不结果进行反复观测,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她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2002年春节期间。喻菊芳和女儿魏卫东坐在一起,谈论灵武园艺场率先大面积栽植灵武长枣的事,喻老叮咛女儿回到园艺场要详细记载长枣的生长气候,了解品种特性,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防止工作疏漏,她反复嘱咐女儿,要亲手操作,并细致地进行了分工。魏卫东回到园艺场后将这些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于是她与女儿魏卫东分头在临河二道沟和灵武园艺场进行观察记载,在记载的同时又进行栽培试验。魏卫东按照母亲所安排的记载内容进行观察,特别是在花期,观察得非常详细,连花蕾裂开的时间都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魏卫东因记录含糊还遭到了喻老的一顿痛斥,母亲严厉的语气、冰冷的面孔使魏卫东至今回想起来都深深感受到母亲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态度,同时也为自己的疏忽而内疚。历经3年的观察终于得到了结论:灵武长枣的花期在6月上旬~8月,比一般果树的花期要晚l~2个月,正好避开了晚霜的冻害,因而免遭冻害,同时花期长,坐果的机会多,所以能年年结果,产量有保证。对于第一个结果喻老讲,在1998年研究灵武长枣、建议发展长枣时就说,灵武长枣是安全树种,扩大种植是非常可行的。第一个观测结果印证了喻老发展长红枣设想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第二个结果是:6月上中旬,灵武气候干旱,不利坐果,加上幼树营养积累少,往往坐不住头蓬果,由此观测结果找出了幼树只开花、坐不住枣果的原因。历经3年寒暑得到的观测资料,让喻老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她说这是宁夏第一份最完整的关于枣树物候期的观察记录,十分珍贵,为制定各种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喻老决定在园艺场示范园中进行试种,由此,灵武园艺场也成为灵武长枣幼树示范推广的一个样板,并为大面积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2005年,历时8年,喻菊芳亲自带领灵武园艺场的魏卫东、雍文,灵武市林业局的朱连成、陈卫军、农科院的魏天军,完成了灵武长枣的研究任务,并制定了《灵武长枣苗木繁育技术规程》(DB64/T417-2005)、《灵武长枣栽培技术规程》(DB64/T418-2005)和《鲜灵武长枣》(DB64/T419-2005)三个地方标准,这在宁夏枣树研究史上尚属首例。在资源调查中,喻菊芳还发现并收集到5个不同类型的灵武长枣。由她主持的“灵武长枣品种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科研成果获得了自治区2006年科技进步三等奖,雍文副场长和魏卫东因参与了这项科研项目,也成为获奖人之一。灵武长枣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揭开,并以灵武特色优势产业的身份。成为灵武市果品支柱产业之一,为灵武人,也为灵武园艺场人带来了财富。灵武市政府为感谢喻菊芳作出的贡献,2006年批准她享受灵武市政府特殊津贴。

回眸喻老在果林科技研究课题上跋涉的足迹,应和了蒲松龄先生的那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喻老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为民谋利的高尚品格充分体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灵武人将永远记住揭开灵武长枣神秘面纱的老人——喻菊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