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老丝弦演缤纷

古老丝弦演缤纷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此的“板楼”设计,成为水峪民居的独特标志。据当地村民说,当初在建造石头房子时,形成了一个规矩,就是在房屋两侧的瓦口处,留下房屋建造的年月字样。因水峪村有泉眼,还发现了溶洞,目前该地已列入当地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中。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丝弦是石家庄最具特色的戏剧艺术。







百年石屋,独特民居;清幽小村,太平河源;野山溶洞,千姿万态;文痕处处,丝弦声声。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村子,地处太行山东麓,村落依山而建,百余座石头房子在山间高低错落,构成了独特的山村风景。小河穿村潺潺流过,低声诉说着太平河源头古老的故事。这处隐秘幽静的小山村就是鹿泉市的水峪村,距离省会石家庄20公里。这里群山环抱、翠岭起伏,最高海拔610米,形成了9平方公里的水峪盆地,山涧多处泉水涌出,水质甘甜,冬夏不竭。山上大枣、核桃、苹果、柿子飘溢出阵阵果香,层层梯田养育了一方百姓。


独特的“板楼”民居


据《获鹿县志》记载:“水峪建于元代,当时这里自然景观较好,有‘群山苍翠,岭域起伏,泉生山间,四季长流’的赞语,故取名水峪。”这个村子没有砖砌瓦房,也没有新式民居,都是清一色的有着百年历史的石头房子。一栋栋深红色石块建造的古民居随处可见,参差错落,古朴沧桑。

⊙ 水峪民居

村里的这些古民居,以清末民初建造的居多。石头呈现出的暗红色,则是因为石头里含铁的缘故。这种民居建筑多为二层楼。第一层高大宽敞,第二层矮小狭窄。村里人将这种民居建筑统称为“板楼”,因为房子的上下两层是用木板隔成的。高大宽敞的一层大多用来居住,而相对矮小狭窄的二层则用来放置和晾晒各种粮食和山货。因为是山区,比较潮湿,粮食容易变质,所以当地人才想到用这个办法来放置粮食和食物。如此的“板楼”设计,成为水峪民居的独特标志。

据当地村民说,当初在建造石头房子时,形成了一个规矩,就是在房屋两侧的瓦口处,留下房屋建造的年月字样。于是,在一些老院落的房屋上,常常能看到“宣统”“甲子”等字样。如果说砖房如同整齐的工笔,那么不事雕琢的水峪板楼便是豪放的大写意,彰显着独特的美学激情。


太平河源头与野山寨溶洞


水峪村边有一条小河,据说是太平河的源头。只有在特别冷的时候河水才会封冻、断流,天气稍微暖和,潺潺的河水就会欢快地向着山下流去。河水滋润了山上的树木,也滋润了附近村民的生活。很多村民小时候都是在小河里玩耍、摸鱼,这条小河承载了村民们的许多童年记忆。除了潺潺流过的小河,村里还有三十多处泉眼和老井。如村里发现的一口清代老井,井水离地面仅1米左右,清澈见底。井水清冽甘甜,非常爽口。紧挨老井而生的是一棵爬山虎,主干有婴儿的手臂粗,枝干顺院墙爬行的很远,长势茂盛。据村里人说,这爬山虎也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顺着爬山虎藤蔓的方向向前望去,村西南的“野山寨”便映入眼帘。在这巍峨的山岭上,有一个距今三百五十万年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景象颇为壮观。2005年6月村民在山上崩山时,发现了位于半山腰处的溶洞入口,溶洞深度约有15米。后来,又发现这个溶洞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溶洞。老辈人说过,野山寨是个空山,发现溶洞后才知道先人们的话不假。

⊙ 百年爬山虎

在野山寨的溶洞里,有柱状、水纹、剑状等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有的挂在洞顶,有的“长”在洞底,还有一条长达2米的“蟒蛇”状钟乳石。溶洞的东西方向近百米处各有两个水潭,水面清澈发蓝,但深不见底。河北省地勘局的有关专家称,按照鹿泉市的地理环境,其附近山上具备形成喀斯特溶洞的条件。其岩石主要构成物是奥陶系或寒武纪白云岩、石灰岩,且有泉水等,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岩石经溶蚀后易形成溶洞。因水峪村有泉眼,还发现了溶洞,目前该地已列入当地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中。


文化遗迹掠影


水峪,不仅是个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子,还是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民俗活动的古老村落。相传隋炀帝最为宠爱的女儿南阳公主,从小享受荣华富贵,锦衣罗缎,谁知那脚踩云端的日子,却在一夜之间化为了灰烬。自己丈夫的胞兄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贵为一国公主的自己,也随着父亲的薨逝而变得一无所有。环境的突然改变,让南阳公主遭受到沉重打击,心头悲痛异常。思来想去,她选择了苍岩山出家一条路,想以此来获得解脱。行至水峪村时曾在南山落脚,想起痛苦的往事,不禁凄然泪下,至今这里还留有马蹄印、落泪泉。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曾在南山避难,就住在水峪南山上的石窟佛洞里。

由南山上下来,顺着被踩得光滑的碎青石板路,就可以走到观音堂。这座观音堂始建于明朝末年,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至今香火旺盛,每逢农历的二月十九日,这里都会有庙会活动,过庙的习俗一直延传至今,不曾中断。

⊙ 观音堂


丝弦声声野味足


在观音堂中,至今还保存有一块制作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木匾,木匾上写着四个大字“阳春白雪”,是戏迷送给水峪丝弦剧团的。此外,还有两只古时剧团的老戏箱,戏箱上的漆都已剥落,谁也说不上来这戏箱的年岁,只知道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据《获鹿县志》记载,至明朝中叶水峪就出现了丝弦戏坊,进行地方戏的创作与表演,是中路丝弦的发源地。

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早期的丝弦戏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流行于石家庄一带的为中路丝弦。

丝弦是石家庄最具特色的戏剧艺术。在戏台上,锣钹咚锵,板胡吱溜,有伴奏的丝弦,红红绿绿的晃荡着一些生旦净丑,是一个颇受当地人喜爱的地方剧种。在日常生活中,瓜棚柳伞下,田头水井边,对于手里忙着各色活计的人们来说,丝弦就好似呼吸的节奏,填补着劳累吁喘的空当,伴随着汗珠的滴落;丝弦又好似清嗓喝咧的民间小调儿,像陕北的“信天游”,像陇中的“花儿”,像没有马头琴陪伴的草原长调。四季土里刨食的人们,没有太多的闲暇泡一壶龙井,纸扇轻摇,眯着醉眼儿品味昆曲。丢下锄头拿扫帚,往往累得腰疼腿酸,哪来足够的心思揣摩一板一眼,所以西皮散板也罢,二黄慢板也罢,高雅归高雅,却与多数庄稼人的生活不合卯榫。于是,丝弦选择了土俗的他们,他们爱上了野味的丝弦,恰如“浇园的妮子扶犁的汉”,丝弦与太行性格、滹沱风韵合性合相,匹配了庄户人家的情缘。

⊙ “阳春白雪”木匾

⊙ 丝弦

太行山腔、滹沱方言入丝弦唱词,土得掉渣,野得发哏,也俗得俏皮。土腔土调,被檀板一调教,被板胡一搅和,一如小葱伴豆腐,清爽得对味,鲜气得对色,香美得对口。丝弦的板式简单,将就演唱者的嗓门,也迁就观听者的耳朵。易唱易懂易记,所以对心对耳对性情,都亲热得了不得。麦子黄梢,谷子晒米,或是一场透雨,都会勾引出庄稼人的戏瘾。随便找一块空地,滚来七八个碌碡,架起三五块大门板,顷刻间戏台搭成。

丝弦音乐属弦索声腔,有各种音乐曲谱五百多支,各类伴奏曲牌一百多种,分官腔、越调两大部分。官腔曲牌多为长短句,以《耍孩儿》为代表;越调曲牌多为对偶句,以《三道腔》、《罗罗》为代表。

丝弦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乐器包括弦索、月琴、大三弦、小三弦“四架弦”,武场乐器包括板鼓、大筛锣、大铙、哑钹等。丝弦的角色分生、旦、净、丑诸行,其表演热烈火炽,粗犷豪放,动作夸张,幅度较大,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

水峪剧团的另一个特点是唱戏全靠言传身教,乐师们大都不识谱,仍然沿用祖传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与其他剧团的现行曲调有很大不同。

这正是:

山乡水峪石头房,古老传说润芬芳。

丝弦一曲唱古今,牧童山歌拂花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