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认少写”≠“轻描淡写”

“多认少写”≠“轻描淡写”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曾倡导“多认少写”,可是在现实的操作中,却是“轻描淡写”,一节课下来,只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抽出教师认为最难写的一两个字进行写字指导,经常是教师刚指导完,或学生刚动笔写一两个字,下课铃声就响了,写字练习于是安排在了课后,甚至流失。

宁波市中城小学 钱立群

新课程曾倡导“多认少写”,可是在现实的操作中,却是“轻描淡写”,一节课下来,只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抽出教师认为最难写的一两个字进行写字指导,经常是教师刚指导完,或学生刚动笔写一两个字,下课铃声就响了,写字练习于是安排在了课后,甚至流失。如此一来,导致学生写字基础不扎实,笔顺错误情况严重,不规范、不端正、错字频出的大有人在。因此,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习。”

笔者认为,这样的十分钟随堂写字练习在低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低段是写字教学的“入门关”,这一阶段的写字教学尤其要重视基本技能的指导,结合一年半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一年级上学期,应侧重于基本笔画的指导;一年级下学期,应注重基本字的练习;到了二年级,应该会分析字形,写好不同结构的字。如此安排,既抓住了写字教学的要害,又尊重了学生的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学生接受并掌握。

一、基本笔画来引路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好字的前提是要写好字的基本笔画。但是,可别小看了基本笔画,不仅指横竖撇捺点,还有横折、竖折、横撇、横折折撇等,可谓名目繁多,光是名称,就能把刚入学的小朋友唬得一愣一愣的;更何况,汉字笔画最讲究的就是线条美,有轻重变化、长短变化,有些笔画还长得像双胞胎,一不小心就会写错。所以,为了打好写字的基础,保护好写字的兴趣,入门阶段的笔画教学颇需要教师制定合理的目标,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横平竖直 端正字形

横和竖,可谓基本中的基本,在教学中,我安排它们最早和学生见面。可是,孩子们提笔写字的新鲜劲儿和兴奋劲儿,很快就在歪歪扭扭的像虫子一般的笔画下蔫了下来。成人轻而易举可以写出的笔画,在他们手里,却如此不听话。尤其是“起笔收笔顿一顿”这个要求更是难为了他们,本来笔画就写不平直,弯的弯,斜的斜,加上几个夸张的头,他们的笔画仿佛就是一只只靴子、一根根肉骨头、一条条抬着头爬行的虫子,令人哭笑不得。我顿时意识到,我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此刻对他们而言,把横写平,把竖写直,就算合格了。

1.比喻拟人激兴趣

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为主,我若反复强调横要平、竖要直,他们肯定会觉得枯燥而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以形象的手段呈现,比如“横”,我把它安装在了“房顶”,成了“房梁”,孩子们立刻就体会到“横”若不正、不直,房顶就会坍塌,那太糟糕了。比如“竖”,我把它形容成我的身体,我故意蜷缩着身子走路,歪着身子走路,孩子们直呼不好看、不好看。在这样形象生动的比拟中,孩子们自然体会到了“横要平、竖要直”的基本要求,而且情绪积极,愿意写好。

2.手手相传不急躁

毕竟,孩子是有差异的,对笔画的掌握也存在快慢,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我们更加需要一些耐心,在每课十分钟的写字练习中,除了全班性的讲解示范,更应有选择地单独关注,耐心地看他写完一个完整的笔画,手把手地教,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写字的手感,并最终将这种正确的手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强化,形成书写技能。

(二)轻重有变 体现美感

在把横写平、竖写直之后,我就开始引导孩子写出笔画的轻重长短之变化,因为没有变化的笔画就像火柴棒搭积木,呆板生硬,缺少美感。于是,我跟孩子讲,起笔和收笔的时候要顿一段,稍微重一点,中间的时候,稍微轻一点。我虽然讲得很卖力,可学生似懂非懂、兴趣不大,写出来的笔画做作夸张,效果不好。

于是,我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仿用了音乐节拍的快慢变化和声音的强弱变化来提示小朋友,孩子们跟着我打节拍、念节奏,比如横,就说“停停走,停停回”,“停”表示起笔收笔的顿一顿,节拍打得重且快,“走”表示中间行笔的过程,节拍打得稍轻且慢,“回”则表示把笔锋收回来。教室里一片巴掌声加口诀声,孩子们兴趣十足,积极性一下子又上来了。比如“撇”和“捺”,很多孩子容易写得像根斜斜的火柴棒,没有尖尖的尾巴,于是我又让孩子们打节奏,编口诀“停停走”,而且这个走越念越轻,最后没有了声音,就像用笔越来越轻,最后提了起来,笔画自然也就出尖了。

(三)比较形近 正确书写

汉字中有些笔画看起来很像,但仔细比较是有区别的。如:横勾,钩子短短的,往里斜;横折,折下来是直的,而且比钩子稍微长一点。但是有不少学生是区分不清楚的,写宝盖头,突宝盖的时候,横勾写成了横折,这样一来,字就显得不规范、不美观。再比如撇,在不同的字中也是不一样的,如“禾、香、儿、关、全、会”等字,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直,有的斜。像这样形近的笔画还有很多,我一般都引导孩子编儿歌来进行区分,如:“短撇像刘海,长撇像把剑,平撇戴帽子,斜撇舞裙子,直撇飘长发。”后来写到“走之儿”的时候,为了区分平捺与斜捺,孩子自己就编了顺口溜:“斜捺像脚往外翘,平捺像条蛇在爬。”

二、基本字形打基础

无意中在教学文献中看到,民国时期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先生会让孩子反复练习一些基本字形,如“口、水、人、心、日、月”等,因为这类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于是我就效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聚焦两线 摆好位置

刚入学的小朋友写字缺少整体感,要么字飞上了天,要么字掉到了地,有些撑破了格子,有些缩在某个角落,非常不好看。因此,刚学基本字的时候,我就特别重视利用田字格中的横中线、竖中线和中心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摆放好笔画,组合成基本字样。并在示范中,用明显的颜色标出这些特殊位置上的笔画,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两线,摆好位置。

(二)抓住主笔 主次有别

我们班有一男孩,人长得挺壮实,个子也挺高,可写出来的字形跟他的体型一点不像,总觉得缩手缩脚,很局促,仔细观察,原来他的笔画都差不多长短,没有主笔,主次不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主笔的概念有点深奥,我就把它通俗地称为“最长的笔画”,每次写字前,都让学生找一找,这个字当中,最长的笔画是哪笔,并引导他们伸长手臂,伸个懒腰,体会这种舒展的感觉,然后再把身子、手脚都蜷缩起来,体验这种非常局促的感觉。前后一对比,孩子就知道了,原来把笔画写长了,字躺在格子里也很舒服的。现在,这个孩子的字舒展多了,每次批改他的作业,也能成为一种享受。

(三)间距匀称 美化字形

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连续平等排列的,则要求一画与一画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均匀。如“朋”字,横笔和竖笔之间距离都较为均等,如若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字就非常难看了。于是,我形象地把字比作我们的脸,拿一张五官端正的脸,感受五官之间的匀称,然后画几张比例失调的脸,或眼睛和鼻子挤在一块儿,或眼睛之间距离过大,或眼睛之间距离过小,强烈的对比,学生很快就领会了怎样的才是美的,在书写的时候自然会去排好笔画之间的距离,让字形呈现一种匀称之美。

三、基本结构寻规律

经过短期的笔画和基本字的教学后,教材中很快就出现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合体字,这时学生不仅要注意笔画,还要合理安排好每一部分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漂亮,这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份挑战。

(一)品读结构 体会美感

读师范学书法的时候养成了一个习惯,写字前,先认认真真看一看这个字的间架结构,老师称之为“读贴”。的确,这对于写好一个字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教学生写字的时候,也要求他们“意在笔先,笔居心后”,先看再写,看各部分之间的高矮关系、宽窄关系、大小关系、穿插关系、呼应关系,避让关系,并从中体会汉字结构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一般会采用比较通俗生动的语言来阐述这些比较专业的术语,如“灯”,左边的火一捺变成了一点,我就把它比作了一个小朋友,本来是一个人坐一桌的,现在旁边来了个同桌,它要把地方让一点给同桌,所以把手缩了起来,你瞧,它多谦让啊。这样的阐述多了,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写“树”这个字的时候,就有小朋友说,这个字左右两边高、中间矮,就像爸爸妈妈牵着宝宝的手,保护着他。说得多好啊,所以我觉得,这样品读结构的过程,还自然地渗透了德育的功能,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集中火力 重点突破

每节课留给写字的时间并不多,只有十分钟,但是教材中要求会写的字挺多,所以这时候,作为教师就应该集中火力,重点突破。以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为例,四组生字12个字,其中一组独体字,两组左右结构,最后一组左中右结构,显然,左中右结构的字操练得最少,可以作为重点突破。如二年级上册《父亲和鸟》,“喜、重”两个字,有共同的特点,独体字,且横画较多,对学生而言比较难写。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突破了这两个字,通过课件强调横画,引导学生观察长短变化、距离安排,从而明白这类独体字该如何安排结构。如此每课十分钟能突破一个重难点,一个学期累积下来也是可观的。

(三)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写字,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善于将一类字摆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书写中的规律,并最终形成汉字书写的技能。如部件“木”在“李、桃”两个字中完全不一样,“李”字中的“木”长得又宽又矮,“桃”字中的“木”长得又瘦又长,就因为它们一个是上下结构的字,一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此并排一比较,孩子自然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如品字形结构的字“森、品、晶”等,都有共同的特点,上面部分稍大一些,下面两个稍小一些,并靠得较紧,教师将它们一起出示,孩子们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以后再遇到品字形结构的字,该怎么写,就不用老是再去教了。

尽管我们处在一个“无笔纸时代”,但是我们对写字教学切不可轻描淡写,不仅因为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提出每节课应留出十分钟的写字时间,应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更因为写字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地写字,尤其是在低段这个起始阶段练好汉字三基,将来才能翰墨留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