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王国里的乐神

书法王国里的乐神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1年10月,李鹤年书法展在天津和平区文化馆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多年来李老以书法为乐,创造了上千幅作品。李老却淡然处之,学书服务于国于民的宗旨使他变得多情而善感。如今李老离休在家,仍被聘为文史馆仅有的四位名誉馆员之一。他所遭受的不白之冤也早于1983年予以公开平反。

书法王国里的乐神

文 淑

著名书法家李鹤年给人第一个印象是他那强烈的文人气质,这位在书法王国里艰难跋涉了数十年的老者,在追求高层次艺术境界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和塑造自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蓝天。

李老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想当年他学过太极拳、太极剑,时间不长,居然能上台表演。排球、足球玩得也很地道,曾是中学时校代表队主力队员。也喜欢短跑,在南大400米赛跑中取得过59.1秒的好成绩。对京剧也不是外行,《贺后骂殿》中封八贤王一段唱腔那么复杂却一遍学会。余派、马派的唱段也能唱得字正腔圆。不过这些只是陶冶性情而已,唯有书法自幼痴迷至今,是他一生中最钟爱的事业。

李鹤年1912年出生于海口西大沽,祖籍绍兴。5岁时他就迷上了写字,即随其先叔祖海楼先生学习执笔,11岁时在郑家骏先生督导下学会了悬肘。18岁时开始临写汉《夏承碑》,之后又从孟广慧、王襄、吴玉如等著名书法前辈研习书法,同时学习甲骨、金文、考古学,其中追随时间最长,受益最多,最不能忘怀的是书法大师吴玉如先生。那年他26岁在南开大学上学,吴玉如先生在南大经济研究所任教并兼任南大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私人秘书。他除了白天参加学习和军训外,每到夜晚待同学们入睡之后,便独自在有照明的大礼堂内进行临池,日日不断。一天他鼓足勇气把所写的书法寄给吴玉如先生,没想到很快收到复函说:“得书来甚喜……曾文正于军中不忘读书习字,此岂故作矫情之举,亦图精神调剂耳。临北海法华寺已渐得静字诀,数年而后,当有大获,尤须多读书,以厚胎息……”从此,李鹤年便与吴玉如有了师生之缘,他倾心向吴玉如先生学习书法、经史、古文、小学和音韵学长达40余年之久,深得吴老先生真传。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遍临百家碑帖,悉心研讨,细心揣摩,因而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尤精隶篆,达到炉火纯青。他所临写的名家墨迹,无不形神兼备,几欲乱真。近年来他的作品曾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被各大博物馆珍藏,在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展出,特别是得到了谙于书道的日本朋友的赞誉,被日本十大书法组织之一日本奈良县《雪心会》接纳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海外会友。他所著的《李鹤年书法》、《中国书法史讲话》、《蹇斋文摘》、《孟广慧、王襄、王懿荣与甲骨》等论著陆续出版。

李老学书几十年如一日,向来不问霜晨夜雨,终日临池不辍,称得上是寝馈以之。十年浩劫时,所谓的历史问题又一次把他打入冷宫。屡遭批斗,抄家游街,妻离子散。但他没有失去一位艺术家的自信和尊严。身处逆境,对艺术仍忠贞不渝。在南郊区劳动的漫长岁月里,他独守青灯,强撑着疲惫之躯,研习世间最高雅的艺术。没有纸,他就用各种包装纸、废报纸代替,用生命的心血在上面写满华彩乐章。长年的握管挥毫,他的右手食指左偏变形。李老仍乐此不移,他已把书法融进生命的血液之中,是他在不见尽头的长夜里闪耀于内心深处的一线希望之光。拥有希望就拥有明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终于吹散阴霾,李老以自己虔诚的艺术殉道者的凛凛风骨迎来了人生第二个青春。

1981年10月,李鹤年书法展在天津和平区文化馆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展厅四壁挂满了几百幅书法精品,甲骨、钟鼎文、秦诏版等作品,古朴浑厚。“二王”及唐宋以来书法名家的碑帖风貌无不在他笔下生辉。他采众家之长,自成法度,清新、挺秀、洒脱、秀丽的书风玲珑剔透中浸露出巧夺天工的神气,令众多书法爱好者凝神注目,流连忘返。

1983年4月,李老作为天津唯一代表应中国书协绍兴市兰亭学会的邀请参加了纪念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1630周年大会,并且是在大会会场挥笔作书的十三位著名书法家之一,为天津书法界争得了荣誉。

古人云:涉浅水者见鱼鳖,涉深水者见蛟龙。李老在书法上高深的造诣源于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含辛茹苦的刻意追求。他认为书法作品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写字必先读书是他一贯倡导的。李老的大篆既接受了前人的成果又跨越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章法考究、用笔柔韧、落墨雄浑的独特风格。他写小篆精髓虽源于邓石如,又不囿于邓之窠臼。邓石如用短颖羊毫写篆隶,李老则用写行草的长锋羊毫笔写篆隶,书法格局优美,偏旁结体富于变化。特别是一幅作品中相同的偏旁部首或相同的字写法各异,绝不雷同,给人以舒展空灵之美。李老临过多种汉碑,在隶书方面眼界开阔,他写陆放翁诗句:买鱼寻近市,觅火就邻船。字句能分出阴阳,如“市”字左重右轻,有立体感。从变化角度看,“买”字上半部的两点,与“船”字偏旁都借用了行草的笔法加以起伏,于细微处脱俗超凡,显示出大家风范。李老的楷书从欧、虞、褚入门,对隋碑《龙藏寺》倍加推崇,所写的作品结体拓展,笔笔精到。行草书法也直取晋唐人的神韵,秀而不媚,飘而不虚,与他的篆隶楷皆为一体,亦有其自家面目。

多年来李老以书法为乐,创造了上千幅作品。不少专著、书刊都把他的传略、照片及作品采编进去,使其知名度越来越高。李老却淡然处之,学书服务于国于民的宗旨使他变得多情而善感。安徽闹水灾,在本单位,他带头发起赈灾倡议,在天宫商场现场书画义卖,以他平日润笔五分之一的代价,只要有人买即刻挥笔,一时形成高潮。前苏联的妇女特卡乔娃通过今晚报找到了远在美国的生身母亲,母女在津见面的动人情景,李老被感动得热泪横流,他强忍着风湿病痛的手臂硬是作文并书写了六七件作品,备述了这感人肺腑的人生悲欢离合,分赠给他们母女和报社的有关人员。那年,今晚报头版发了“十八载风雨同舟情”的报道,富有而漂亮的孙伯湘冲破世俗的网络自愿嫁给双目失明睡土炕的残疾军人刘子兴,苦乐同当相濡以沫。李老读完这段报道,不待泪水干涸便把孙伯湘的《十八年的生活我品出了生活的酒是苦涩的,但更醇香动人》的感受写成了篆书交报社转给了她。笔墨无声却展示了与民同心的高尚情操。

如今李老离休在家,仍被聘为文史馆仅有的四位名誉馆员之一。他所遭受的不白之冤也早于1983年予以公开平反。老人家心情舒畅,晚年全力投身教育事业。他发起组织了“三余读书会”,不管刮风下雨和其他几位名儒学者免费给学生讲授古典文学,介绍先贤作家、书法家,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还亲临指导选拔尖子人才。耄耋之年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茂林书画进修学院副院长、中国书画报和全国许多书画组织的会长顾问等职务,为培养书法后继人才无私奉献,正似一片晚霞默默燃烧在天边。

原载《津门群星》天津文艺名人传略第一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