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武口铁合金厂由此蜕变为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也形成了跨冶金、化工两个行业多品种生产经营的新格局。

这是一片普通的土地。贺兰山下,绿树丛中,厂房矗立。一切如周边的工厂一样,朴素而庄重。

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的土地。宁夏铁合金产业从这里起步,占据世界氰氨70%市场份额的宁夏氰氨产业在这里孕育;坚持循环发展,宁夏最早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这里诞生;紧盯国际先进技术、宁夏的药肥生产及应用技术从这里走进田间地头,造福千家万户。

这就是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它的掌舵人朱振林近三十年走过的辉煌历程。大荣的30年,是宁夏发挥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实现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宁夏氰氨产业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步伐,浓缩了宁夏民营企业不屈不挠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宁夏人干事创业的智慧和气魄。

瞄准市场,宁夏铁合金产业的开路人

20世纪的8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工业的发展迫在眉睫,钢铁成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当时,全国十大钢铁基地都在改造生产技术,大力扩充生产能力。作为钢铁生产的脱氧剂和添加剂的铁合金,一时成为了紧俏商品。宁夏有丰富的电力、煤炭、硅石资源,发展铁合金产业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一向关注经济发展形势的朱振林一下子就看到了铁合金的发展前景。

当时的朱振林还是国有企业的一名普通工人。1981年朱振林参加了原单位为安排待业青年就业而组织的选项调研工作,出于对铁合金产业的关注和深入了解,他向原单位提出了建厂生产铁合金厂的方案,并毛遂自荐筹建铁合金厂,但由于各种原因,他的建议被原单位决策层一拖再拖。

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朱振林并没有放弃,他一面四处奔波反复向有关部门说明自己的建议,一面不间断地搜集整理技术资料,随时准备把建厂方案付诸实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朱振林的呼声并没能得到有关部门的立即响应。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失望的奔波,让朱振林深切地认识到,没有冲破旧观念挑战旧体制的勇气,就难于干成一番事业。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他下定决心要自己闯自己干。

1984年5月,朱振林毅然放弃了“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清闲生活,用诚心说服担保单位和银行,寻求到了50万元贷款,仅用6天的时间,从江苏省镇江冶炼厂买回来两台闲置的变压器,在贺兰山下的一片荒滩上开工建设大武口铁合金厂,开始了他的创业人生。

在体制变革和经济转轨时期,创建民营企业不会一帆风顺。对这一点,朱振林早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的是,各种阻力来得如此之快。土建工程刚刚铺开,原单位就以“党政干部不准经商办企业”为由,限令参加筹建的人员撤回,否则以自动退职处理。朱振林明白,如果此时回去,仍可以端着铁饭碗过清闲的日子,但多年的梦想和付出就要付之东流;而留下来继续干,丢掉的不仅是固定的工作,甚至还有经济、法律责任甚至倾家荡产的风险。考虑再三,朱振林横下一条心,舍弃公职,义无反顾地留在创业办厂的领导岗位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铁合金厂即将建成投产之时,原单位又以曾为大武口铁合金厂提供贷款担保为由,意欲合并铁合金厂。在铁合金厂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朱振林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打起了产权官司,最终赢得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权。1986年5月,历经磨难的铁合金厂终于投产了。虽然由于人为的原因,延误了近两年才投产,但它仍是当时宁夏仅有的三家铁合金厂之一。

朱振林凭着自己的胆识谋略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排除人为的干扰,克服了缺资金、缺材料、缺技术、缺专业人员等重重困难,终于把自己梦寐以求的建厂方案变成现实,并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大武口铁合金厂投产没多长时间,就赶上了好时光,仅1988年就赢利500余万元,为宁夏的铁合金产业昭示了希望。

慧眼独到,开辟宁夏氰氨产业新天地

如果说,朱振林白手起家创建铁合金厂是抓住了机遇,那么,由大武口铁合金厂蜕变为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在国际氰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不能说是单纯地靠机遇,而是朱振林潜心研究国际国内市场,因地制宜决策企业发展,依靠科技做大做强企业的结果,显示出朱振林独到的眼光、胆略和果断决策的魄力。

1987年,铁合金产品开始走俏,宁夏乃至全国中小铁合金企业蜂拥而上。看到这一切,朱振林清醒地预见到,要不了多长时间,铁合金必然供大于求,大武口铁合金厂要生存发展,必须要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实施转产。看到铁合金产销两旺的情景,许多人对他的决策很不理解,但他自有自己的“深算”: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材料在建材、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而氰氨产品作为生产化工建筑材料的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类似于稀土在钢铁生产中的作用,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宁夏有丰富的焦煤资源,是氰氨产品主要原料,在宁夏发展氰氨产业,占有原料丰富、电力充足等优势。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外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能源的日趋紧张,生产氰氨产品的龙头企业——美国氰氨公司、日本碳化物公司和挪威奥德公司纷纷退出,被德国德固塞公司独家垄断。国外大公司的相继退出和转产留下的国际市场缺口,必然会有企业乘机进入。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朱振林力排众议,先人一步于1987年秋,果断决策进军氰氨产业。经过3年的不懈奋斗,就完成了产品结构的第一次调整,开发的石灰氮、氰氨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大武口铁合金厂由此蜕变为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也形成了跨冶金、化工两个行业多品种生产经营的新格局。1989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市场疲软日趋严重,铁合金企业纷纷“落马”,而朱振林领导的大荣集团却因为石灰氮、氰氨系列产品产销两旺,绕过了市场疲软的暗礁,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在初步构建起电石深加工产品链后,面对大荣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势单力薄的现状,朱振林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趋势中认准没有规模实力就难于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当机立断实施发展规模经济角逐国际氰氨市场的发展战略,扩大主导产品石灰氮、双氰胺的生产能力。从1991年开始,大荣公司立足于技术进步,挖潜技改,扩大生产能力,两年中,使两种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扩大了2.5倍和3倍。1992年年底,朱振林赴国外考察国际双氰胺市场,抓住美国一家年产1万吨双氰胺公司停产可能影响国际双氰胺供需关系变化的契机,果断决策,从外省区银行拆借110万美元,再次实施技改扩建,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年产3000吨双氰胺精加工生产线和年产2.5万吨石灰氮生产线。石灰氮生产能力一下提高到了年产5万吨,双氰胺生产能力上升到0.8万吨,1996年,石灰氮、双氰胺年生产能力又分别跃升到5.5万吨、1.5万吨,奠定了大荣集团公司双氰胺产品产量亚洲第一的地位。与此同时,朱振林积极开创石灰氮、双氰胺的国际市场,1990年开发生产出第一批双氰胺产品,就有15吨产品通过广东省外贸公司打入国际市场,为宁夏的民营经济实体产品出口创汇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大荣集团公司氰氨产业发展的启迪和示范带动上,宁夏的氰氨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仅石嘴山市就先后有7家生产氰氨产品的公司建成投产,氰氨生产总量已占世界的70%,占国内的90%。宁夏氰氨产业的逐步兴起,促使我国长江以南原有的11家氰氨生产企业关闭或转产,国外5家相关企业3家关闭,氰氨产业由国外、我国东南沿海向宁夏转移集中的生产布局已基本形成。大荣集团公司的双氰胺、单氰胺和石灰氮产品被授予宁夏名牌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大荣集团公司多次通过了ISO国际质量认证和复核,公司成为我国氰氨产业标准四家起草单位之一。朱振林领导大荣集团的成功转型,为宁夏的氰氨产业探索了出路,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心系民生,药肥产业的开拓者

发育成熟的市场上,不会有永远的赢家。作为国内、亚洲最大的双氰胺企业,朱振林并没有被领军企业的地位冲昏头脑,而是敏锐地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在风险——氰氨产品作为化工建材的催化剂,必然有产品过剩的临界点。具有超前意识的朱振林再一次以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和魄力,决定立足大荣集团氰氨产业的优势,将传统应用于化工领域的氰氨产品推向农业、公共卫生、环保行业,全力开拓氰氨产品新用途,形成了跨工业、农业、公共卫生领域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引领国内氰氨产业的发展方向。

朱振林再一次对大荣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早在10年前就已付诸实施。长期以来,朱振林始终关心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和血吸虫防疫,在全力生产工业用石灰氮、氰氨产品的同时,就开始了石灰氮、氰氨产品在农业、公共卫生领域应用技术的试验和推广,为大荣集团公司的战略转型做好了充分准备。在石灰氮、氰氨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率先在国内开始逐步将大荣集团的主导产品转向农药、农肥的制造及药肥双效产品的推广和普及。自1998年开始,朱振林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积极与国家农业部、卫生部沟通,投入1200万元,在全国23个省区67个市县及马来西亚等地,建立试验示范点400余个,参与试验的科研单位及农业专家、科技人员达到54个数百人,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13种,果蔬53种。在做好产品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荣集团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探索产品销售新模式,先后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建起了海南万钟香蕉种植示范农场和湖南牛头山草洲血吸虫防治及生态农业综合治理示范农场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土地整理、种植、田间管理,直至产品收获,全程负责和全部经营,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品种农作物的广泛种植试验示范,大荣集团公司成功探索总结出了石灰氮系列产品作用于不同作物的功效和特点,石灰氮系列产品的药、肥特性从原理上和效果上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认可。2006年年底,“荣宝”被国家农技推广中心授予“无公害产品”,2007年,“荣宝防治血吸虫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可替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化学灭螺药物氯硝柳胺的产品。2011年3月,大荣集团公司的“荣宝”“荣芽”两个高新技术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农药登记,这标志着集团公司农化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大荣集团公司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引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2011年2月,大荣集团公司向自治区有关领导呈报了《大力推进“荣宝”等系列产品生产建设“双百万”氰氨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宁夏高载能企业的产业升级带动全区电石行业发展的报告》,提出建设100万吨荣宝、100万吨多功能药肥生产基地,并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的近2000万元资金的扶持。两个项目的实施,为大荣集团公司的未来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必将拉动宁夏的氰氨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现在全国有18亿亩耕地,如果有1亿亩的耕地使用我们的产品,每亩用量30公斤,1年的用量就是300万吨,就能消化掉宁夏现有石灰氮、氰氨产能的三分之二;假如每亩增长15%左右,我们的产品对农民的增产增收、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朱振林的言谈中充满着自豪、自信。

从50万元贷款起家到计划5年后营业收入达到近500亿元,朱振林领导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靠不断创新和求变,创造出了大荣集团公司今天的骄人业绩。但朱振林的创新求变,绝不是随心所欲,跟风而动,而是建立在对市场规律的认识把握、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的深入研究之上。观念更新、抢抓机遇、科技创新、科学发展成就了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辉煌;超人的见识、胆识,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企业家心系民生的社会担当,绘就了朱振林浓墨重彩的人生乐章。

(合作人田光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