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塑劳资新格局

重塑劳资新格局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调查的3.2万人中,宁波市之外的外地劳动力占77.3%。宁波溢达服装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新员工培训3个月,在培训期间同样享受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目前,在宁波就读的外来民工子女达10.08万人。为实现农民工无障碍就业,江苏无锡市成立了外来人员职业介绍所。同时,在建筑行业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民工荒”在重塑劳资格局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立场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由过去只盯着GDP数值转而关心均衡及公正。

就在珠三角一带蔓延起一股“民工荒”时,宁波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门前依然排着长龙。

统计数据显示,宁波的外来农民工呈逐年激增趋势:2000年,全市外来就业人口为59万人,2004年146万人,占宁波就业人口的28.24%,2005年突破200万人。

工资收入高,是宁波企业吸引外来农民工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4年七八月间,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力量,对海曙、江东、江北、北仑、鄞州各区以及宁波保税区的165家企业做了一次抽样调查。被调查的3.2万人中,宁波市之外的外地劳动力占77.3%。从调查结果看,这些企业的月平均工资995元,一般普通熟练工800~ 1500元。

除了工资待遇外,最让农民工心动的是,他们在宁波市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地位。在有近30万外来工的余姚市,2004年底提出,在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加入工会、选配工会干部、参加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困难帮扶、教育培训、文化娱乐、评比先进等十个方面,外来工均与本地工一视同仁。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宁波溢达服装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新员工培训3个月,在培训期间同样享受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平时周一到周五下班后的延时加班,以时薪的1.5倍计发;如果是周六周日加班,则以员工时薪的2倍计发;节假日加班的,则以3倍时薪工资计发。所有加班必须事先征求员工意见,由员工自主选择。

欠薪是建筑企业过去最突出的问题。2002年,宁波市作出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人工工资支付担保或欠薪保障金制度。2005年6月底前,所有在宁波施工的建筑企业都全面执行了这项制度,欠薪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就业条件稳定员工。“我们的车间里有空调,厂区和生活区的洗手间内装有洗手液、烘手机、卷筒纸,每月仅卷筒纸的开销就达一万多元。”溢达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李雪梅介绍说。宁波通用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有二百多名外省员工,每年,凡是留在企业过年的,公司都要在大饭店包下三四十桌年夜大餐。这样的传统,已坚持了8年。

工资、就业环境、子女读书,是外来农民工最关注的三大问题,前两者主要看企业,后者则主要看政府。

从2000年起,宁波推出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读书的“民心计划”,重点之一就是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建成54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同时,前年起又向民工子弟开放公办学校。目前,在宁波就读的外来民工子女达10.08万人。其中,公办学校吸纳6.2万名。

越来越多的外来农民工融入了宁波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宁波市民也把农民工融入了自己的生活。2005年8月17日,历时4个月的“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安徽“打工妹”刘所红就在榜上有名。

江苏省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富生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是哪里收入高,环境好,农民工就会往哪里涌,并不存在民工短缺的的问题。”现在,流入长三角的农民工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工已变成了新市民,无锡市就是一个例证。就在社会上还在呼吁“善待民工”的时候,农民工在无锡已经开始享受到“市民待遇”。

为实现农民工无障碍就业,江苏无锡市成立了外来人员职业介绍所。市区各职介中心也都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本地的用工信息。

在无锡市,只要用工一个月以上都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同时,在建筑行业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无锡还创新建立了劳务派遣组织。外来打工者进入派遣公司,即时签订劳动合同,由派遣公司“租借”给用工企业。派遣公司依法替劳务工人与用工企业商定工资福利、社保待遇,成为外来打工者的“娘家”。如今无锡已建立劳务派遣组织82家。

“进了一个门,就是一家人”。无锡柴油机厂近700名外来务工人员与其他工人同工同酬,人均年收入达到1.68万元。他们同正式工一样享受免费工作餐、免费牛奶,党团员与正式工一起过组织生活。无锡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吸纳的1900名外来农民工,有的已经走上公司基层领导岗位。他们说:“我们在这里,一点都没觉得低人一等,我们同样追求自己的理想。”

另外,无锡市还从住房、入学、医保等方面着手,让农民工成为“新市民”。

无锡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了“新市民安居乐业工程”。目前,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造闲置学校和商场,建成集中居住地四十多处,一万多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集中居住。为让该区2821名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教育部门经过论证,特意建立了龙渚外地民工子女学校,解决了320多名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后又投入50多万元进行扩建,由原来的6个班级扩大至14个班,使更多的民工子女能就近上学,基本解决了民工子女的入学难问题。

“没有医保,我可能就活不到今天了。”在无锡尼吉康电子公司工作的邵芳,来自徐州铜山县。2004年7月被查出患了脑瘤,需要立刻动手术,费用三万多元。因她所在的光明劳务输出公司早就给她买了社会保险,因此除去医保部分,她个人自理只需七千多元,而且公司还对她进行了补助。“回去养病的时候,村里人都很羡慕我,说我的命是拣回来的,村里人都说以后打工也要来无锡,这里有保障。”

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是生产力,这从我们上面所举的宁波和无锡两地的事例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遗憾的是,这个道理过去一直被许多企业甚至是许多地方政府所忽视,他们以为廉价的劳动力是源源不断的,即使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还有“后来者”。这一轮“民工荒”的出现,给那些漠视农民工利益的企业和地方以惩罚和报复。

有专家认为,凡是经常出现劳资纠纷案件的企业,早晚都会出问题。有些企业,通过剥夺工人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使原本就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降再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血汗工厂”。社会学家们尖锐地指出,靠长期亏待工人低成本扩张和损害环境发展的企业,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这样的发展也是难以持久的。只有具有稳定的劳资关系才有利于企业发展。在市场的调节下,现在就出现了这种趋势短时订单、条件恶劣的工厂正在被农民工舍弃,劳资关系融洽的企业则受到农民工的欢迎与拥戴。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提高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待遇,不仅令农民工高兴,对企业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因为改善农民工的待遇,也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民工荒”在重塑劳资格局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立场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由过去只盯着GDP数值转而关心均衡及公正。以广东省各地政府的做法为例,过去各地政府组织到上海、江苏等地招商引资,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吸引资本。但从2003年开始至今,佛山市、中山市等地政府都曾出面去外省招工,并向农民工承诺了不少优惠条件,比如,提供来广东的路费、预支第一个月的工资,等等。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政府由只是青睐于资方,也把眼光投向了原来一直被忽略甚至被歧视的民工了。

近两年来的“民工荒”给多年来津津乐道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一些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劳动力成本低固然会对外来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往往是单一的、不可靠的。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趋势。单纯地以劳动力低成本作为招商引资的法宝,是不能持久的。许多地方政府已认识到,除投资环境外,就业环境,也将是地区的重要竞争力。

由此看来,尽管“民工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它却成为了改变劳资关系的最好契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尽管劳资关系在总体上保持了基本协调发展的态势,然而,资本和经营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劳动者追求劳动报酬和劳动权益的最大化,总会在相互利益的得失上发生摩擦与碰撞,尤其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劳资关系时隐时现着矛盾与冲突,一些时候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从原来的“民工潮”到如今的“民工荒”,这其实是农民工“用脚投票”的方式反映他们的某种失望和不满。

显然,“民工荒”已经让一些企业为长期忽视民工权益付出了代价,也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要发展都是离不开劳动者的,离不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效结合。必须尊重员工,才能让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

种种事实说明,现在是重新审视并塑造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劳资关系的时候了。而什么是新型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学者指出,这种劳资关系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在健全的法治环境保障下的劳资双方平等、共赢的关系。

而促进新型和谐的劳资关系的形成,首先必须有完善的劳动法规作保障。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劳动法》及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政府劳动执法监督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企业遵章守法。

企业也需要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劳资关系,改变传统的观念,改变对员工不公平或歧视性的一些做法。尽管劳资关系主体双方有着各自的权益,各自追求自身的权益,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但在劳资关系这一统一体中,大家又有着共同的利益:生产效率。只有主体双方对各自不同的权益予以承认,形成共识,才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协调,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率,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各自的权益。企业主必须从“雇员靠老板”的思想转变为“老板靠雇员”,没有雇员,就没有老板,从内心深处想通这个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作为老板用人的出发点,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而从员工尤其是农民工方面来讲,同样需要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尽力改变弱势地位,加强与资方的谈判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劳资关系,而塑造新型的和谐的劳资关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