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资博弈转型之痛

劳资博弈转型之痛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 劳资博弈转型之痛一个新员工刚到一个公司上班,与老板的一段对话:老板:十分欢迎,没有你我们的公司肯定大不一样!“劳资博弈”以引人注目的方式,一度成为中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焦点。如何应对发展新阶段的“劳资博弈”,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同时也考验着全体人民共渡难关的耐力。

9 劳资博弈转型之痛

一个新员工刚到一个公司上班,与老板的一段对话:

老板:十分欢迎,没有你我们的公司肯定大不一样!

员工:如果工作太累,搞不好我会辞职的。

老板:放心,公司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员工:双休日可以休息吗?

老板:当然了!这是底线!

员工:平时会天天加班到凌晨吗?

老板:不可能,谁告诉你的?

员工:有餐补吗?

老板:还用说吗,绝对比同行都高!

员工:有没有工作猝死的风险?

老板: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念头?

员工:公司会定期组织旅游吗?

老板:这是公司的明文规定!

员工:那我需要准时上班吗?

老板:不,看情况吧!

员工:工资呢?会准时发吗?

老板:一向如此!

员工:事情全是新员工做吗?

老板:怎么可能,你上头还有很多资深同事!

员工:如果领导职位有空缺,我可以参与竞争吗?

老板: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公司赖以生存的机制!

员工:你不会是在骗我吧?

进入公司后会看到真实的一幕,从后往前读。


劳资纠纷是很正常的利益博弈,其利益诉求也只是针对薪酬以及劳动状况,说到底这也是人民币可以解决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经之痛”。半年内“N连跳”,一天内十多家企业发生停工事件。“劳资博弈”以引人注目的方式,一度成为中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焦点。

调节劳资纠纷政府责无旁贷,这是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所在。既不能“亲商不亲工”,也不能“劫富济贫”,努力实现双赢才能既保证工人的利益,又不致使投资外撤。

实际上,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的今天,要拿捏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分寸确实不易,有时甚至比走钢丝还难。中国经济长期飞速发展,前提和秘诀之一就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这是13亿中国人最大的利益。如何应对发展新阶段的“劳资博弈”,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同时也考验着全体人民共渡难关的耐力。

2010年,中国新生代农民工“80后”、“90后”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在未来的5~10年内,这一代人将会从父辈手中接过劳动工具成为农民工的绝对主力军。然而,无论是外表、言行举止还是人生目标,他们与父辈包括“80前”完全不同,“80后”农民工个性张扬、自主、自我、维权意识强,他们无所畏惧,说跳槽就跳槽,这让很多工厂颇为头疼。而让这些“80后”、“90后”农民工心中有底的是,未来整个劳务市场的趋势将是供不应求的。

几乎没有一个工厂会提起“80后”农民工的优点,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这群“孩子”,他们正集中精力解决这群工厂新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过去,为了企业形象也为了生产安全,上一辈农民工“很听话”,他们按照工厂的规定统一穿工装进厂房,男人们把头发剪得很短。但这些正处在叛逆期的男孩子偏偏喜欢留长发,用几缕发丝遮住眼睛以显示出一种神秘感和深邃感。

其实,这些年轻人很难说清楚自己的求职目标,对他们来说,外出打工更像是在享受生活,因为在父辈的努力下,家庭成员的生存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也有一些男孩会直接问招聘负责人,工厂的女孩多不多,多就去,刚步入社会的他们显得单纯而直接。

有一“85后”青年,工作4年跳槽跳了40次,平均36天换一个工作,不过其工资也从最初的1000元涨到3000元,毕竟有熟练的技术。其实像这样的游击人员是很常见的,他们工作完全是为了快乐,他们向往大城市的繁华。新一代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一般都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实际上,珠三角春节过后的“用工荒”,相当程度上并不十分急迫,很多工厂只是在为接下来的几个月做人才储备。一般的工厂,人员流动性在20%左右,招进来100个人,过几个月要走20个人。而情况不妙的工厂,流动性最高能到50%~60%。换句话说,一个500人能维持正常运转的工厂,就得招1000人,多招的人是储备。

企业要解决“用工荒”,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80后”与众不同的务工表现以及留给雇主和劳务中介的不良印象,其实并不影响他们的就业。因为他们就是“新血”——劳务市场需要的新生代劳动力。已经有很多工厂对这群“孩子”做出了让步,不再强制统一着装,允许他们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自由着装。同时,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用工比例也出现了失调的状况,心灵手巧的女工越来越不好招,因此,有的企业为女工提供了单人宿舍,并配有冷暖空调。人们的劳动观念与之前大不相同,这是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对此无能为力。要想解决“用工荒”,使企业生存下去,就要顺应社会潮流,对自己的管理模式、招供标准以及给员工的待遇都要有所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