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诺曼底盟军暗登陆

诺曼底盟军暗登陆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霸王行动”是1944年英、美、法同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的战役代号。为此,盟军制造了一系列的欺骗行动。实际上,所有这些伪装的目的,都是向德国间谍说明,盟军将在加莱地区登陆。诺曼底海区的海防工事,远不如加莱地区。德军误认为盟军马上就要在加莱地区登陆,立即把防守诺曼底地区的两个坦克师和6个步兵师抽调到加莱地区,从而大大减少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的压力。

“霸王行动”是1944年英、美、法同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的战役代号。这次战役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开端,其战役企图是夺占登陆场和港口,保障主力登陆以及后勤供应,为解放法国、向德国本土进攻,协同苏军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创造条件。

盟军在选择“霸王行动”登陆地点时,曾经考虑过三处,都在法国北部,即康坦丁半岛、加莱地区和诺曼底地区。“霸王行动”的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等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决定把登陆地区选在诺曼底。为了保证登陆成功,艾森豪威尔决定使用示假隐真的计谋,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把德国抗登陆的注意力引向加莱方向,用《三十六计》中的计谋来说,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此,盟军制造了一系列的欺骗行动。

为了把德军部署在丹麦、挪威、芬兰和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将近90个师的兵力牵制在远离诺曼底的地区,盟军制订了代号为“坚忍”(分“南方坚忍”和“北方坚忍”)的计划,目的是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欺骗措施蒙蔽敌人。

按照“南方坚忍”计划,大量的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登陆舰艇”开始出现在泰晤士河和梅德韦河上,大量“坦克”出现在德军侦察机能够拍摄到的地区。多弗尔附近已经人去营空的英军营地仍然是炊烟四起,卡车往来奔驰。著名的巴顿将军也从美来英,就任号称有50个师100多万人的美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官。他威震敌胆的行动和飞扬跋扈的个性很引人注目,利用他的名气可引起德国人对“第1集团军群”存在的重视。在假集团军驻地兴建了浩大的工程,包括假营房、假医院、假油库、假弹药库、假坦克装甲车等几十万大军所需要的一切。数百艘假舰艇停泊在英国东部和东南部的港口和河湾内。多佛尔海岸造起了一个占地7.8平方公里的巨大的、设施齐全的假输油码头。

为了达到更为逼真的效果,盟军不仅做了物体的伪装,而且做了音响方面的伪装。美军“第1军”上空的电离层,充满了各支部队发射的零星分散的无线电噪声,蒙哥马利进攻部队的上空则平静无声。海峡对面德军的无线电情报人员曾将监听的无线电对话汇集成册,达8英寸厚。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第5皇家团报告,在辎重列车内发现数名民妇,大约未经特许。我们该怎么办?把她们带到加莱?”为了进一步证明部队集结的主要地点在多佛尔和剑桥地区,通信兵技术人员从蒙哥马利的实际指挥地点朴次茅斯到多佛尔城堡敷设了通信专线,使电讯从多佛尔发出。此外,为了防止德军从截获的信号中发现真实情报,为了破坏他们的无线电设施,发起了一系列猛烈的空袭,并将瑟堡附近的德军通信情报司令部夷为平地。

造假已经成了为“坚忍”计划服务的巨大工业。整个东英格兰像一个大型的电影制片厂,任何细节都没有被忽略。愤怒的牧师们写信给东英格兰的报刊,严厉谴责自从“大批外国部队”,“尤其是美国伞兵以及法国和波兰坦克部队入侵该地区”以来,发生的“道德崩溃”;猛烈地攻击说“在马汉姆和科格谢尔的美军伞兵基地周围”,发现了“大号避孕套”。实际上,所有这些伪装的目的,都是向德国间谍说明,盟军将在加莱地区登陆。

“北方坚忍”计划则虚设了一个“第4集团军”,号称有35万人,其实只有一个营级单位用无线电在紧张地工作。

希特勒和德军总参谋长为防止盟军在加莱地区登陆,在这一地段部署了23个师,沿海岸修筑了一道纵深6至8公里的防御地带,设有海岸炮阵地以及由坦克陷阱、防坦克壕、钢筋混凝土隐蔽部构成的坚固支撑点,各支撑点之间敷设了大量的地雷和障碍物。水中则设置了障碍物和水雷区。诺曼底海区的海防工事,远不如加莱地区。同时,希特勒把他最信任的元帅隆美尔派到加莱,他手下有3个精锐的装甲师,可以随时支援受到攻击的海防线。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盟军精心策划了一个冒名顶替的欺敌行动,就是故意让敌人拿不到登陆“证据”证明英国登陆部队的司令员蒙哥马利元帅,已离开英国本土,到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去视察了。为此英国精心物色了一位蒙哥马利元帅的替身——陆军中尉杰姆士,扮演蒙哥马利元帅。杰姆士中尉的相貌酷似蒙哥马利元帅。战前,他曾经是一个有25年历史的职业演员,有丰富的表演经验。经过训练,一切准备就绪以后,5月15日这天,由杰姆士扮演的蒙哥马利元帅,搭乘首相专机飞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与此同时,英军故意放风说,蒙哥马利元帅到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的重要使命是编组英美联军,可能在法国南部海岸登陆。德军开始半信半疑,派两名高级间谍侦察。由于杰姆士的表演逼真,使德国间谍深信不疑,英国的这一冒名顶替的欺骗行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希特勒极为赏识的两名间谍把一份蒙哥马利真的离开了英国本土的情报信息报到了德军统帅部后,希特勒终于放心了:既然英国指挥登陆作战的最高指挥员不在前线,那么在短时间内就不可能有大仗要打。于是,德军许多高级军官都纷纷休假、养病,直到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的时候,他们有的还在距离指挥位置几百里的地方悠然自乐。

盟军的战略轰炸也把加莱地区作为“重点”,从1944年4月开始,盟军的战略空袭在加莱地区的投弹量比诺曼底地区要多50%。进入6月,全部集中在加莱地区。德军误认为盟军马上就要在加莱地区登陆,立即把防守诺曼底地区的两个坦克师和6个步兵师抽调到加莱地区,从而大大减少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的压力

进攻前夕,在假舰队的上空,盟军几十架飞机投撒了大量的锡箔片。这些锡箔片在2000-3000米的高空徐徐飘浮不散,这在德军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来的即是大批的飞机和舰队,正铺天盖地向加莱一带海岸接近。

为了配合登陆行动,英国伦敦特种作战委员会在德军后方展开了一个大规模的破坏行动,向德国占领的法国、荷兰等国派遣了大批间谍。伦敦同它在德占区的间谍之间原来是通过短波无线电台,使用标准密码本进行定期联系的。但是,这些通信联系常常受到干扰,所使用的密码往往被德军破译,要全部改用新型的复杂密码又是一件巨大的工程,而且不易被自己的间谍熟练掌握。因此,为了迅速发送至关紧要的情报,盟军特种作战执行委员会便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的法语广播部,用播送私人通信的办法与派往法国的间谍进行联系。因为“私人通信”,不但能提供警报信号,又可以利用通讯隐语鉴别一个不明间谍的身份,而且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

6月1日晚上,当新闻广播员开始播送长串电文时,潜伏在法国的盟军间谍们就用一种非常精密的收音机一齐校机收听。当收听到“秋天小提琴绵长的抽泣声”这条暗语时,各个间谍立即通知所有的人员紧急行动起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行动。6月5日,广播电台又广播了另一条暗语:“绵绵的柔情揉碎了我那个心。”对于绝大多数听众,包括那些德国人来说,这句话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对于20多万武装起来的法国人和盟军的间谍们来说,却是他们长久等待着的一种发起行动的秘密号召。就在那个晚上,还没有一个盟军士兵登上诺曼底的时候,在整个法国,桥梁倒塌了,水坝爆炸了,钢轨脱枕,火车出轨,大树倒下堵塞了公路,油库起了大火,电话线被割断拖落在地上。第2天,是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的发动日,德国军队的调动和后勤供应行动之缓简直像行人的步行速度那样。因而德军派往诺曼底的部队平均延缓48小时,对盟军来说这是极其宝贵的时间,为登陆战役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做好了进攻准备的盟军,于1944年6月5日午夜,利用涨潮时机和刚刚出现的短暂的好天气,开始在诺曼底地区登陆。盟军的3000多架飞机从英国的20个机场起飞,对勒阿佛尔和瑟堡之间的德军海岸堡垒进行狂轰滥炸。天亮后,美军的第8航空队1000多架飞机加入轰炸。6时30分,美军第4步兵师率先在犹他海滩登陆。3个半小时后,该师仍未遇到德军的任何反击行动。随后,英军、加拿大军等都在预定地点登陆。到6日夜晚,盟军将近10个师、约50万人在诺曼底上岸。

这一天,隆美尔竟然回到德国的家里去了,因为6月6日是他妻子露西的生日。隆美尔还打算在庆祝妻子生日后,再去谒见希特勒。当盟军空投伞兵着陆,以及6月6日早晨大批部队从舰船上登岸的消息传到隆美尔上司伦斯德元帅那里时,他认为这不过是盟军虚张声势的骚扰手法。因此,没有及时采取反击措施。当隆美尔从德国赶回法国前线,再用急电请求希特勒调兵时,希特勒仍认为诺曼底的登陆行动只不过是敌人的牵制行动,他将德军主力牢牢握在手中,等待更大规模的“加莱登陆”。到6月12日,盟军的后续部队源源而来,滩头阵地不断扩大连成一片,部队正逐步向纵深发展。此时,希特勒仍相信盟军的登陆不会在诺曼底。直到6月17日,希特勒才不得不承认这个铁的事实,但已经太迟了。6月中旬,登陆的盟军已达30个师,一周之内向前推进了30英里,占领了阿佛朗什,迫使德军向东南方退缩。这时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终于看清,诺曼底登陆是盟军的主要战略行动。

在这次战役中,盟军的真实意图是要在法国的诺曼底突破德国的防御,使登陆成功,它体现了盟军这次作战的本质,并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采取了与这个意图相一致的措施,诸如秘密集结部队、运送作战物资、研制各种登陆器材等等,即“暗渡陈仓”;另一方面是看起来与这个意图不相一致的各种做法,即“明修栈道”,诸如周密的“刚毅行动”,使德军驻守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27个师的兵力不敢调动;杰姆士的精彩表演,使德军认为盟军的登陆点就在加莱;美军名将巴顿将军被任命为“拥有百万兵力的集团军司令”,使德军深信盟军就要进攻加莱,等等,制造了一系列假象。这些示假隐真的欺骗行为,造成了战争史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著名战例。在战争的舞台上,为军事家们提供了指挥艺术的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