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永恒而难尽的话题李向前

一个永恒而难尽的话题李向前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历史的红军长征,话题仍是时说时新。几年前,两个外国青年以背包客的形式,在走了长征路之后,声称红军长征的路途并没有两万五千里。其中比较瞩目的,是共产国际有关档案翻译出版后引起的新的历史讨论。但共产国际对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的决策十分犹豫。其实,是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整体状况估量错误,才导致红军战略转移初期的仓促,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写在前面的话

一个永恒而难尽的话题/李向前

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已有太多文字。然而,传唱它的故事的篇章,仍璨若繁星。甚至,连一些好奇的老外,也加入了这个传唱的队伍。

埃德加·斯诺是最早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讲给外界的人。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述了很多红军长征的片段,但仍感到意犹未尽。他写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后来,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斯诺的长久感召下,于1984年重走了长征路。他行程七千四百英里,最终写出《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一书。这本算不上“史诗”的书,在西语世界中反响甚大。在中国,影响竟然远超国外。

索尔兹伯里在书中写到:“长征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也许,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一切有点像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或拿破仑进军莫斯科……但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索氏1983年酝酿这个断言时,中国正在消除“文革”遗留的祸患,举步新的“长征”。这两个长征之间,显然有着精神和意志的关联:以红军长征所缔造的英雄主义,突破险阻,跨越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历史的红军长征,话题仍是时说时新。几年前,两个外国青年以背包客的形式,在走了长征路之后,声称红军长征的路途并没有两万五千里。此事引起国内外很多人关注。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了历史家和技术专家进行考证。显然,两个外国青年并不懂得中国“红色”历史的真谛。他们犯了孟夫子所说的“缘木求鱼”的错误。如果算上整个红军前进和作战的路线,那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何止两万五千里!那是一条洒满鲜血和悲壮的不屈之路。

关于长征的学术研究,近年也多有进展。其中比较瞩目的,是共产国际有关档案翻译出版后引起的新的历史讨论。例如,研究者发现,193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广昌战役失利后,认为在国民党军兵力占绝对优势而又采取“堡垒主义”逐步推进到中央苏区中心地区的情况下,红军在苏区内已无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可能,决定将中央红军主力撤出中央根据地。但共产国际对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的决策十分犹豫。他们试图让中共中央采取新的战略方针,扭转中央苏区反第五次“围剿”斗争的不利形势。因此,从5月到9月底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央和红军的领导者博古、李德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战,而没有积极地作战略转移准备。研究者认为,根据这样一种历史事实,遵义会议决议批评博古、李德在《五、六、七三个月战略计划》上根本没有提出战略转移问题;后虽提出战略转移,但仍在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上犯了犹豫不定的错误的说法,值得商榷。其实,是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整体状况估量错误,才导致红军战略转移初期的仓促,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就是这样,我们发现,长征的话题永远说不完,因为它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永久的英雄传奇。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中共党史出版社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