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贫困落后,令人不安

贫困落后,令人不安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反复的考量中,我最终放弃了上级布置的主题,改以“贫穷落后,令人不安”为主题。男伢23岁,女伢14岁,与爹娘合盖一床被。这些令人痛心的现实,让我受到一次次的撞击。1987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拍摄的一组四幅照片,标题是“贫困落后,令人不安”,副题是“大别山区掠影”。这是《人民日报》在建国后第一次刊登直接从正面揭露我国贫穷落后局面的照片。而新华社编辑部对这组照片,则一张也没有发出。

1984年,我连续两次脱产学习,先到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半年,接着又到中国新闻学院学习两年。马克思主义与新闻学的教育,使我得到知识补充。学习结束不久,我接到总社安排前往大别山老区采访的任务,要求以“改革带来新变化”为主题,报道老区形势,以迎接党的十三大的召开。

报道新变化是新华社的一贯要求,可是当时离十三大召开还有半年时间,我对十三大报告的主题并不了解,该从何着手呢?

从1987年5月20日至7月18日,带着上级指定的“生机勃勃的大别山区”的主题,我相继来到安徽省的安庆、宿松、太湖、岳西、金寨,湖北省的英山、罗田、红安、黄冈、蕲春、浠水,河南省的新县等地采访。我调查了12个县,看到的却是农民们异常艰苦的生存处境。究竟应该只反映改革的成就,还是应当也反映改革面临的困难;是组织画面表达改革的成就,还是抓取真相,反映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展示改革的客观进程?在反复的考量中,我最终放弃了上级布置的主题,改以“贫穷落后,令人不安”为主题。

这是风险极大的改变,但最后我还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5月29日,我来到坐落在大别山南端的宿松县北浴乡滑石村,与我同行的还有新华社记者张晓华、南康宁。到村中时,刚刚天黑,有些人家已经入睡。为了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我敲开一家一户的门,目睹了山民们贫困而凄凉的生活。

第一户是汪连昌家。他已经59岁了,可是一辈子没有穿过棉袄。床上铺的是草,上面盖的是蓑衣,下面有一床新棉胎。这个村有36人参加红军,都死了,带他们走的队长当了大官,今年拨来一批棉胎。他说小儿子能过上睡棉胎的日子,真是托共产党的福。大儿子是65年生的,22岁了。我说也该说个媳妇了,汪连昌说不是不想,是想不着,这穷日子,哪个媳妇肯进门。说完,用手擦开眼眶,竟哭了。

第二户是梅银姣家。因为太穷了,借的别人家一间屋住。男伢23岁,女伢14岁,与爹娘合盖一床被。像这样父母与大龄儿女睡一张床的,在滑石村有56户。我们进屋时,男伢伸手挡脸,女伢把头蒙在被里,做母亲的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深夜里,大家默默无语,那一声叹气久久地弥漫在空气里,使人的心觉得沉重。

第三户是汪方宝家……

这一夜,我走访了21户,其中父母与成年子女同床的有11户,没被子盖的有5户。直到深夜一点,我们才到村部吃饭。村部四壁空空,饭桌是抓计划生育时从超生的一户罚来的。从春节以来,村干部都没有吃过肉,听说北京客人来,他们专门派人出山买了肉,是梅菜烧肉。我们几个一口也吃不下,只吃了几块梅干菜。除了想把肉让给这几位半年没有吃过肉的干部外,此情此景也实在是难以下咽。

6月2日上午,我前往太湖县凉亭水库,途中遇到一位叫吴春香的老太太。老人快80岁了,两天没有吃饭,饿得心慌,没有力气站起来,就坐在地上。眼前晒在石头上的一小片麦子,能打20斤面,是她全家一年的口粮。我记下了老人说的一段话:

我们是单门独户,儿子是个残疾。只有在山上开一片地,就打这么多面,一年尽吃野菜。两年多没吃肉了,闻到肉味就淌口水。养两只鸡,鸡蛋也舍不得吃,油、盐全靠这两只鸡了。我现在巴不得死,死了就什么也不晓得了。可我走了,儿子谁管呀。儿子是老光棍,没人跟他了,我死了放不下心。

从安徽到湖北,又到河南,顺着大别山走,我见到了很多贫困村庄,也看到不少像吴春香这样无法活下去的老人。这些令人痛心的现实,让我受到一次次的撞击。农村改革初期,在沂蒙山区目击的种种贫穷景象,曾让我内心久难平息。改革六七年后,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我又目睹了与当年如出一辙的贫苦生活,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我们新闻记者习惯了正面报道,也走惯了干部们指定的采访路线,在大城市和县城附近转悠,画面上总是“莺歌燕舞”的形势。要知道中国地形复杂,在边边角角有多少穷人需要我们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改革确实为农村带来巨大变化,但我们千万不能过于乐观,把形势看得过好。我们做报道的,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长期以来,每当上面强调一种精神,新闻领域总要刮一阵风。不少人常把理想当作现实,对眼前的真实视而不见,以至于读者的视线里只有光彩的一面。这种风气源于50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并在十年动乱中大刮特刮。然而三中全会毕竟已开过8年了,全党的思想路线已确定为实事求是,再把此风的存在归咎于历史是不公正的。

正是在这种思考之下,我觉得应该把自己看到的贫穷落后状况以恰当的方法报道出来,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农村生产力的落后,认识到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起步阶段。这种想法,违背了上级下达的指示,也违背了当时新闻界宣传的统一口径。

1987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拍摄的一组四幅照片,标题是“贫困落后,令人不安”,副题是“大别山区掠影”。当时发这样一组报道是要冒政治风险的,《人民日报》农村部编辑黄彩忠、凌志军给予破例处理。这是《人民日报》在建国后第一次刊登直接从正面揭露我国贫穷落后局面的照片。而新华社编辑部对这组照片,则一张也没有发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