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能为生命保驾护航

谁能为生命保驾护航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剧《生命的密码》在宁夏武警礼堂上演,看到编剧是夏强,亦惊亦喜。第一重矛盾在林萍和晶晶妈之间突显,这是双方都无能为力的事情,保险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其并不是人生难题的万能解药。一是林萍因无法帮助晶晶而引发了内心世界的不安与纠结,二是晶晶妈因得不到帮助而加剧了内在痛苦的强烈程度。保险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为生命保驾护航,唯一能弥补这种缺陷的是人,和人发自本能的善良天性。

话剧《生命的密码》在宁夏武警礼堂上演,看到编剧是夏强,亦惊亦喜。惊的是与他在杭州之江饭店相遇,同在中国文联第九届高研班学习,一周的短暂相识,仅闻大名,记住了他主持节目时浑厚的男中音,引得了各地学友的赞叹;喜的是今又见他的作品,看他编剧的作品在故乡的土地上演出,真如远至的宾朋,愈加熟悉和亲切。

从主持节目看得出来,他是个擅长占据舞台并能营造出艺术效果的人,《生命的密码》验证了这一点。这出话剧共设置了四个典型环境:医院、保险公司两个外在环境,两个家庭既是内在环境,又是事发的内因。剧情从倒叙开端,序幕从医院手术室的大楼外观景象开起。器官移植大楼,一个多少带有神秘色彩的所在,从舞台布局,人物出场,音响特效到灯光渲染,光与影的交替,无不展现着凝重而紧张的气氛。随之,医生和护士的出现,实证了这场戏的主题是探寻解开生命难题的密码,即拯救,拯救生命的方法和途径。剧情的拐点正在此处。主人公林萍以话外音的效果表现正在台上被手术的内在知觉,通过虚实相间的人物对话,以虚衬实,引出生命的密码是被冥冥之中注定的,解密却需要人的担当——林萍,一个保险人的自我奉献。

这场戏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依据常情常理,又借助意外推波助澜。第一是林萍人在手术台上,神却在旁边自白,以形神互动之妙,完整地突出了整个人物内在的精神追求。作为一个保险人,并不能为谁的生命加上多重保险,唯一能够体现生命保险意义的是人、人情、人性、人对人的关心和帮助,这些最普世的真谛,具体落在某个人身上,需要道义担当的时候,又成了一场生死关头的考验,牵扯着多少人的神经命脉。当林萍决绝地选择为一个偶遇的小女孩捐献器官,拯救她的生命时,她的母亲、丈夫、女儿,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亲人,无不牵挂着她的安危,尽管貌似没有危险,但对她的亲人来说,几乎等于在他们的心尖上剜肉,他们怎能不忧虑重重而心生抱怨!

但是林萍决定奉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一个正在生长的鲜活生命——8岁的小女孩晶晶。晶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得了谁也不愿认同的疾病,急需移植器官补救生命所需。虽然器官移植已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成为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但在一个8岁的小女孩身上,实现一次身体器官的局部“涅槃”,仍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医学史创举。保险与风险一对冤家对头,成为了这场表现生死对决的“矛”与“盾”。

剧情进入了第一场,典型环境设置在保险公司。这才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正常例会之后,林萍作为公司的主管出场,正常的工作安排之后,一个年轻的妇女带着一个小女孩急匆匆地进来,打破了惯常的氛围,拉开了故事情节的序幕——晶晶的妈妈急需晶晶的一份医疗保险费用治病,却没有合适的保险项目来满足她们的需要。第一重矛盾在林萍和晶晶妈之间突显,这是双方都无能为力的事情,保险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其并不是人生难题的万能解药。作者正是巧妙地设置了这样的背景,本来要表现保险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却又出乎意料地否定了保险在生活中的全能性。正是这一相遇将矛盾一分为二,推进了矛盾的二重转折。一是林萍因无法帮助晶晶而引发了内心世界的不安与纠结,二是晶晶妈因得不到帮助而加剧了内在痛苦的强烈程度。当林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引起了她更多的深思,其实是梳理矛盾的过程。作者借员工之口再现林萍的热心敬业:“林萍姐不是常说么,这天底下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儿,一件是别人的事儿,另外一件就是老天爷的事儿。”因为她平常工作中就是个热心人,作者在此巧设伏笔。另一伏笔是晶晶见到她,叫她阿姆,喜欢她身上的味道,唤起了她小时候的回忆,触动了她敏感的情感神经。一个寻常的问询,一场普通的相遇,作者暗中搭桥铺路,为后面林萍的奉献埋下了隐线,也为表现主题打下了基础:人的生命有密码,但还需人才能解开。保险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为生命保驾护航,唯一能弥补这种缺陷的是人,和人发自本能的善良天性。

基于前两个伏笔的延展,随着舞台场景的变化,主人公林萍到晶晶家里走访,这又是一个独立的矛盾冲突现场。晶晶妈凄厉的哭声,渲染了整个家庭的凄凉气氛,无力拯救晶晶生命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林萍送去了保险公司员工的心意,晶晶妈说出了放弃的打算,林萍的劝说也十分苍白。就在她回家的路上,晶晶病情恶化被紧急送进了医院。这是一出貌似慢镜头的过渡情景,实则又是一出激化矛盾的情节。由此引出了肝移植这个重大的医学难题,同时,将所有的矛盾冲突集中到了同一个场景中:能否找到合适移植肝的难题,晶晶父母的经济难题,林萍能否捐肝的难题,林萍家人是否支持的难题,所有的矛盾冲突呈现白热化,也从纵深处考验着每个人和他们的人性底线。作者设置的情节外在突出了保险保不了险的自相矛盾,内在实则使人性经受着生死的考验,人们艰难抉择的过程,体现着人性复杂的根源在与“我”和“我”的一切。

林萍回到家里,故事情节也随着她的位移,矛盾推进到了第三重。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对林萍来说已是常态,对晶晶的牵挂让她不由自主地把与家人无关的矛盾引向了他们。她善良的本性也来自家庭的熏陶,这又为后面家人支持她捐肝救晶晶做了铺垫。另一方面对照出晶晶家面临生死考验的艰难困苦。林萍在家里越是享受着来自亲人的贴心爱护,越是衬托出她内心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她不能袖手旁观,她必须做出牺牲。林萍从开始的毫无心理准备到最后实现质的飞跃,不是一步到位的转折,而是于细微处一点一滴的促动中,慢慢地由量变达到的。这正是作者编剧的以拙见巧处,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符合生活推进的逻辑,于情理之中自然生成,不突兀,不断层,让观众的心理期望同步跟随情节变化和人物的行动轨迹,实现了演员在舞台上的“演谁是谁”,又达成了观众在台下参与互动的心理满足感。第四场,在配型的过程中,又穿插了一个迂回,那就是最后选择到了林萍与晶晶配型成功,这其中林萍还是有犹豫的。还需要三代以内的血亲关系又给林萍帮助晶晶设置了一重阻力。既符合医学常规,拉伸了戏剧的人情味。暗中又重合了前面晶晶见到林萍说喜欢她身上的味道,并且叫她阿姆。似乎巧合都是验证天然的前定,林萍捐肝救晶晶,早已注定是晶晶的再生母亲,前定的血亲因缘又验证了“无巧不成戏”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也符合了西方古典戏曲“三一律”的规律,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三一律”的局限。

第五场和尾声,镜头最后在手术台上的情景,又自然地与序幕重合。漫长而艰难的拯救过程,终于圆满完成。一出以求保险保命的生命洗礼,以与保险本身毫无关联而结束。作者意出其外,借画外音补充了社会各个方面及两个家庭对拯救晶晶达成的一致礼赞。全剧以细腻的笔法,慢镜头的演进,谁能解开生命的密码?每个人在这场生死考验中都完成了一次人性的被动审判和救赎。人才是生命密码的载体,毫无疑问,人同样承担着来自人性的良知考验。谁能为生命保驾护航?人性的善良,这是生命密码的神圣处,以及善的光芒照亮整个生命的暗影,这才是化解命运难题的无形钥匙。

五场戏,加上序幕和尾声,近四个多月的创作实践,作者掌控小舞台演大人生的非凡功力,一并在这里展现了“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的舞台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