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期待教材能“代代相传”

期待教材能“代代相传”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关于教材的循环使用,还有不少争议的声音。在笔者看来,要让教材循环使用步入正轨,形成制度,除了需要国家健全完善的相关办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之外,更多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各方配合,在行动上给予支持,才能破解教材循环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从而让教材告别“一次性消费”,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韦何静 王丽萍

我校规定从今年起只发放大一基础性书籍,大二将不再发放教科书籍,由学生自己借阅高年级同学的书,到图书馆借书或者到清真餐厅后面的书店低价购买。

因此,今年新学期刚开始就成了学校里的书店最繁忙的时候。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都一头扎在书店里,淘自己需要的书本。其中,旧教材成了学生们“最热捧”的书。对这种做法,笔者深为赞同,这是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是值得提倡并持久实行的。

其实,这几年倡导教材循环使用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真正将教材纳入循环使用的行动却是少之又少,巨大的浪费依然存在。以我们学校为例,平均每年招收4500名本科生,4年的课本费每人1000元左右,总共450万元,相当于4年要砍掉1万多棵碗口粗的大树!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每年的树木总量在减少,每年用于制造再生纸浆的废纸,还要从国外进口。如果至少能有一半的教科书进行循环使用3—5年,那么,我们就可以少砍伐不少大树,节约不少资源了。

目前,关于教材的循环使用,还有不少争议的声音。有些爱读书的人,喜欢反复读书,还有圈圈点点的习惯,这就会给课本循环利用带来不便。新生在新学期开始之日领取课本,总希望课本是新的,若到手的是别人使用过的旧课本,他们的学习心情将会受到影响,别人使用过的课本,不论保管得多好,都难免有破损残缺之处,若课本有圈画的痕迹,标的记号,难免会对续用者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障碍。再说别的学生使用过的课本,既不卫生,又容易传染疾病。仔细想来,这些质疑教材循环使用的说法是很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高校现在已经逐步转变教学方式,老师上课一般都会自己准备合适的课件,有些课程的课本甚至成了摆设,学生们对于课本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没有必要在课本上圈圈点点,有重要的地方就把它写在笔记上,这样还更便于整理和记忆,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再者,说别的学生使用过的课本,既不卫生,又容易传染疾病,这个理由更是荒谬至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图书馆就是最大的病菌库了,那里面的书有更多人借阅、触摸,有些热门借阅书籍都不知道被多少人给翻烂了,但鲜有因此而染病案例,这种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依照当下的社会形势,要在短时间内实行教材循环使用并非易事,但这绝对是可行的。我们可以依照上海等地教材循环使用的成功先例,暂时实行部分教材的循环使用,像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概论等非专业书,完全可以用个三五年,甚至更久。课本循环使用这一节约行为,对个人可能只是一个细节,但对整体、对社会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更重要、更长远的是,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生存环境的改善。

在笔者看来,要让教材循环使用步入正轨,形成制度,除了需要国家健全完善的相关办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之外,更多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各方配合,在行动上给予支持,才能破解教材循环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从而让教材告别“一次性消费”,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