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赤脚医生”刘兴帮

“赤脚医生”刘兴帮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赤脚医生”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即指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村医生。41年来,刘兴帮对那些闹矛盾想不开服毒的,以及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突然伤病及误食中毒等应急处理不下20起。然而这需要医生的良知和同情,刘兴帮医生的卫生所能一直撑持下来,一是上级的帮助,更主要的是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个旧市卫生局农村卫生保健办公室主任王建宁对刘兴帮有极高的评价。

“赤脚医生”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即指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村医生。个旧市卡房镇头道水村的刘兴帮就是其中一个。

见到刘兴帮医生时,他正在村卫生所给病人诊断,要不是那身洁白的大褂和挂在胸前的听诊器,他那敦厚壮实的身板加上一双粗糙的大手,让你很难和一个行医41年的医生联系在一起。

救死扶伤 乡村医生作用大

在头道水村汽车加水站,左边袖子空着半截的吴朝云正在忙着为一辆汽车加水。说起23年前的那次导致左手残废的灾难,时至今日他还记忆犹新:“1983年3月的一天中午,我在采石场放炮炸石头,不慎被炸伤,当时,最要命的是左手的整个手掌被炸飞,剩下的上截手腕血肉模糊,血液像喷泉一样喷射出来,一瞬间我就昏死过去,等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早上,我躺在个旧市人民医院病床上。医生和妻子告诉我说,是刘兴帮医生迅速跑到石场救了我的命,如果不是刘医生及时包扎止血,打了急救强心剂并立即将我送到医院,说不定我会当即死在采石场或是送往医院的路上。”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这一类抢救,刘兴帮医生做过很多。

7年前,头道水上村年仅5岁的李红玲吃水马桑果中毒,已处于休克状态,闻讯后迅速赶来的刘兴帮采用将胃中食物及时催吐出来的办法进行了排毒急救,并亲自护送孩子到医院治疗抢救,从而使孩子脱离了危险。头道水上村李某某与丈夫吵架后一时想不通而喝下毒药(胛安磷),被家里人发觉时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听到这一消息,刘医生赶到出事者家里进行洗胃抢救,并迅速将其送往个旧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抢救。

十多年前,上村陈贵富砍树时不小心砍到了左小腿,伤及动脉血管,大量流血导致休克,是刘医生及时赶到,进行绑扎处理,控制了大量的失血才使他保住肢体、保住生命。

41年来,刘兴帮对那些闹矛盾想不开服毒的,以及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突然伤病及误食中毒等应急处理不下20起。卡房乡卫生院副院长杜英说,像这一类突发的受伤及突发的病变,第一时间的及时抢救处理非常重要,可为后来的抢救和治疗赢得条件和时间。可以说,刘医生在这方面功不可没,是他从死神手中拉回了很多生命。

风雨无阻 随叫随到暖人心

村民王文林感冒发烧引起肺炎,正在刘兴帮医生的诊所里治疗,说起刘医生在村里给人治病的情况,他说:“自我记事起就常听爷爷、爸爸说,刘医生是个大好人。全村八九百人没有一个没找过刘医生看病的,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不管大人还是小孩生病,都是随叫随到,而且从来没推诿迟缓过。”

头道水下村的周兰英得类风湿病已有20多年,刚得病时,下肢发肿,全身关节疼痛出不了门,是刘医生一天两三次到她家为她打针。当时,由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她看病的钱经常欠着。她感激地说:“20多年来,也记不清刘医生为我看过多少次病,打过多少次针。我有今天这样的健康,全靠刘医生不辞辛劳地认真治疗。”

头道水村委会有3721人、6个自然村,离个旧市22公里,离卡房乡政府也有5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村,这些村子都缺医少药,刘兴帮成了维护大家健康的使者,应对急病的“120”。不管哪个村的人有病,只要一个通知,他就立即背上出诊箱,跟随来人出发。该村委会的糯谷寨和风筝山离刘医生家最远,而这两个村山高路陡,遇到下雨天的夜晚出诊,那是一步三滑,41年来数不清的出诊路上,刘医生也不记得到底滑倒过多少次。但无论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还是疲劳或是生病的时候,刘兴帮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辞。

这样的辛苦劳累难道就没有动摇过?刘兴帮医生对记者的疑问作了肯定的回答。他说:“也曾动摇过好几次,但主要原因还不在辛苦上,而是生活上。看着开商店的、做生意的、开车搞运输的、开矿的一个个富起来,但我们家还是两手空空,又忙给人医病,又忙盘田,东一榔头西一棒日子过得不如人,老婆儿女都抱怨,更让她们不理解的是,一些人因贫困看病常欠账,有两个外地来打工的欠下几百元医药费走了。有时,资金周转不过来,连买药的钱都没有。但是我想,这么多人看病需要我,我不干他们有病怎么办?在我动摇的时候,每当一想起病人解除痛苦时的微笑,以及病人亲属感激的目光,就给我增添了继续干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正是这种朴素的道德支撑着刘兴帮一干就是41年,而且越干越爱,越干越好,他还让女儿们也学医从医。如今,他大女儿刘素萍做了卫生所的帮手,小女儿刘梅卫校毕业后也在个旧市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心系群众 吃苦行医终生不悔

除随叫随到外,头道水村民们还感激刘医生的是他看病的规矩是先医病后付钱。64岁的村委会副主任李发贵说,农村人最讲求实惠,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群众手头很少有余钱,遇到有病来找刘医生,大多数人都是治好病几天后才凑钱来付,这样方便了大家,也是群众最欢迎的方式。然而这需要医生的良知和同情,刘兴帮医生的卫生所能一直撑持下来,一是上级的帮助,更主要的是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面对记者的采访,刘兴帮显得平淡而谦虚,他说:“我的工作算不了什么,这些都是上级和群众支持的结果。今年我已近60岁,但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乡亲们看一天病。”

个旧市卫生局农村卫生保健办公室主任王建宁对刘兴帮有极高的评价。他说,刘医生最好的是医德,他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是一个医生的责任心在驱使及鞭策着他,他一生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每一次市、乡下达对各类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他都能按时完成,在他所辖的村寨内,至今未暴发过急性传染病,他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出了贡献,多次受到州县乡卫生部门的表彰。1993年,刘兴帮还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本文刊登在2006年4月12日《红河日报》第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