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脚踏竞争风云的人

脚踏竞争风云的人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硝烟弥漫”的竞争中,“身体瘦弱”的乘风冶炼厂没有慌神,万希勤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技术改造提升科技水平”是唯一的出路。假如说在多次竞争中胜出是因为万希勤有超前预见、把握机遇的智慧,那么企业发展、利润增长的根基应归功于政策环境的护爱。

人人都说个旧市乘风冶炼厂名副其实,乘风冶炼厂的发展的确是一路顺风。其实这“顺风”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眼前机遇。

见到万希勤是在今年中秋节后的第3天早晨,武高武大、虎背熊腰的他,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他就是那个睿智有才,治厂有方,资产逾亿元,每年上缴国家利税500多万元的乘风冶炼厂的主人。在宽敞的总经理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那个摆满冶炼技术、工业管理图书的大书架。看到记者好奇的目光,万希勤笑着说:“时代潮流激荡,竞争激烈,不学不行。”打开话匣子,万希勤思维敏捷、条理明晰,有判断、有援引,观念超前,话语充满时代气息。

说到冶炼业,万希勤与它有着难解的“情缘”。1988年,高中毕业刚满18岁的他还是个“黄昏头”小子,他不再复习高考,而是立志要以冶炼为业。他撺掇亲友帮其筹集资金,办起了一个小型冶炼厂。那几年,金属一路走俏,验证了他睿智的眼光。看人家“耍龙”手痒,1994年,他仿效别人建起了一个电解铜厂,出乎他的意料,“到他卖姜姜不辣”,刚“上马”就遇铜价大跌,万希勤倒贴了几十万元。一气之下,他真想“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后来他说起那次“跌跤”后仍选择冶炼这一行,是割舍不断的起步创业情缘所致。

1995年,万希勤刚刚建好厂房投入冶炼生产不到一年,个旧锡山的冶炼厂就猛增到36个。在这“硝烟弥漫”的竞争中,“身体瘦弱”的乘风冶炼厂没有慌神,万希勤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技术改造提升科技水平”是唯一的出路。决策后的他似乎吸到了来自成功高地的新鲜空气。首先,他从云锡下岗工人中“捡”到了一些拥有冶炼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并采用入股借贷等方式吸纳资金,购置了先进的冶炼设备,在炼出纯锡的同时还能提取金、银、铋、锑、铜等混合金属,丢渣金属含量不超过0.3%。他还大胆进行用电流冶炼的技术整合,既缩短了冶炼周期,又降低了成本。设备更新加上技术改造使该厂如虎添翼,年产量由原来的1千多吨逐步上升到1万多吨,企业运转进入良性循环,纳税额由几十万元上升到几百万元。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强身健体”是竞争得胜的第一筹码。万希勤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整合上也是胜人一筹,他广泛吸收有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加入,每年都选择招收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企业,并聘请技术、安全、环保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他还设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工作考核部对厂内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细化管理。在吸纳股份合作的同时,万希勤不乱花一分钱,将再生产投入积累、壮大企业力量作为全厂的奋斗目标,每一个起点要求都在为竞争创造条件。企业的实力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

融入世界科学发展体系是全球每一个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否则就无生路可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万希勤敏锐地认识到实施技术改造不仅仅是单纯提高生产能力的问题,而且应包括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他投资130多万元,对尾气排放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并从湖南购置引进“脱硫塔”对烟气作综合处理,使其变废为宝。与此同时,他又投资50万元在厂内种植树木花草,对厂房背后的1000多亩荒山进行绿化,并派专人守护,经过3年努力,荒山披上绿装,厂内厂外都美了起来,空气得到了净化。几年来,该厂每一次都能通过环保部门的达标检测。

在冶炼业的竞争中,矿产资源“占有”的竞争更是“剑拔弩张”,不符合市场经济秩序的原料“控制”行为依然存在。万希勤没有硬着头皮去挤这座“独木桥”,他另辟蹊径,将采购矿石的目光投向更宽更远的广西、广东、湖南,甚至国外的南美、缅甸等,设置了几个原料采购点,使该厂的冶炼始终处于“吃饱”的状态。

假如说在多次竞争中胜出是因为万希勤有超前预见、把握机遇的智慧,那么企业发展、利润增长的根基应归功于政策环境的护爱。万希勤深深懂得这一点,“回报社会”的诺言他一直在履行。招工聘员他首先想到的是下岗工人,每一年的税收从未隐瞒或拖欠,企业也因此成为全州个体私营企业五个“纳税先进大户”之一。

(本文刊登在2003年9月29日《红河日报》第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