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遐思乐融融袁正雄

遐思乐融融袁正雄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遐思起几个小故事,记之以飨读者。在此前党委已讨论拟定了一个为他落实政策的书面初步意见。我们受党委李兰书记的委托,即时赶到侯老家,说明来意后,将初稿送他过目。我当即邀约了三位退休在家的乡镇领导赴现场调查,尚有18株古树存活。据悉,拯救古柏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保护工作已经完工。共安砌石料76.5立方米,护根培土120立方米,施多元复合肥500公斤,修筑标准石墙40米,总投资达40 000余元。

年事越高,对往事的回忆越多,过去的70多年岁月,有甜蜜也有辛酸。我一直坚守“精光来世,干净做人”的底线,未曾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坏事。现遐思起几个小故事,记之以飨读者。

献给母校什么礼物

早在1964年春节前后,这还是西南农学院农经系1960级全班同学(全年级只有一个班,46人)热烈讨论的话题。最后统一的意见是在毕业前为学校造一片林,留作深远的纪念。这个方案得到时任团委书记张郁首肯后,我(团支部书记)和班长、劳动委员(那时学生参加劳动较多,班设有劳动委员)又争取到了学院绿化组提供的树苗和技术指导。

现南校区的香樟林,当时乱石随处可见,地面坑洼不平,垃圾遍地,杂草丛生,雨天污水横流,晴日蚊蝇飞舞,臭气熏天,教职工都绕道远避。我班46名学子就确定在此造一片林,改造这块土地。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天处理砖石,平整地面,清除垃圾和杂草,按规格深挖坑,重施基肥。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种植了100多棵香樟和摇钱树,把树苗中仅有的黄葛树植于中心,再围种香樟树,周边栽上摇钱树,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也象征莘莘学子在离校前心系母校。

栽植完成后,又确定了谁栽谁管理,谁种的树苗未成活谁补栽的管理办法。在当年7月毕业分配时,经检查,树苗成活率达100%,大家才放心、高兴地离开了母校。

迄今半个多世纪过去,历经风霜雨雪,时事变迁,当年还不到两米高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那棵位居中心的黄葛树现主干胸径已有一米多粗了,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替坐在树荫下、石桌边/石凳上的游人遮风雨、避暑热,撑起一把擎天大伞。冬天落叶了,还看到树冠上有一个直径半米的鸟巢。香樟林已成了南校区共青团花园的姊妹篇,也是今天西南大学园林校区的一个缩影。每当我从樟树林路过或和老友们在此小憩,总会勾起50多年前的那段美好回忆,不禁心潮跌宕,思绪起伏。这是我们全班同学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我感到高兴和自豪!

侯光炯院士的人格魅力

粉碎“四人帮”后,原西南农学院党委成立了落实政策办公室(简称“落办”),我和王成志同志被抽调到“落办”专司落实政策工作,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特别是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干部、教师、群众落实政策,纠正冤假错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科院院士侯光炯教授(一级)在“文革”中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长期下放农场劳动改造,他是落实政策的重点对象。1977年的一天,知悉他从四川宜宾农村回到学校。根据以往的经验,他回校的时间很短,必须抓紧时间见到本人,否则,要到宜宾才能找到他。在此前党委已讨论拟定了一个为他落实政策的书面初步意见。我们受党委李兰书记的委托,即时赶到侯老家,说明来意后,将初稿送他过目。征求意见时,他说“不看了,我完全服从党委的决定”。他再三推辞不看,征得他的同意,我念给他听,他听后说:“推翻不实之词这句话写得好,过去他们说我的研究是假科学,我死也不服啊!我一生为农业服务,怎么成了‘反动学术权威’?推倒这些不实之词,我很满意了。”我们说:“您过去受了那么多冤屈,现在有什么要求?”他答:“没有,‘四人帮’倒台了,国家有希望了,我很高兴,个人受点委屈算什么!这些年的体力劳动,把我的身体锻炼好了,我可以多为国家工作几年哟!”

我们劝他,难得回校一次,多休息几天。他说:“我明天回宜宾,有几户农民家中很困难,需要种子、肥料,误了农时,明年吃饭怎么办?”后来听他的研究生讲,他用自己的工资买了种子、化肥、农药,还派他们无偿逐户送到几户农民家。这几户农民感动得眼泪直流。

我联想到,侯老曾多次在学生陪同下到我办公室(我当时任财务处长),请求预领下个月的工资。因次数多了便觉奇怪,我曾向他的助手探其原因,他们告诉我,他每月的工资安排是:党费比按规定多缴好多倍;他看到哪家农民有困难,不但送钱,还为其买生活资料;学生有困难,他也帮助。其实他个人的生活简单得很,农民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据我们所知,侯老没有存款存折。

事情办完后,我们起身告辞。他说:“今天是土化系的一条小狗过生,我留你们吃餐便饭。”我们懵了,不知其意,又不便多问。还是他保姆解了谜——“今天是侯老师的生日”。盛情难却,只好从命。我们以为要吃什么好饭菜,保姆上菜时,才发现只有一荤两素一汤,并说:“今天过生,还有肉。平时就是素菜,比有的农民好多了。”用餐过程中,侯老只字不提自己过去所受的冤屈,大讲“免耕法”实验中农民总结出的好处:不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水、保肥,节省劳动力,还增产……越说越兴奋。

家乡护古柏

明朝中期,有位富商在我家乡苍溪县鼓楼山腰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阙子寺”。周边曾布满数百株千年古柏,属珍贵文物。1955年寺庙被拆,古柏被毁,乡亲们一直无限怀念那些古树。2003年,我回老家省亲时,从闲谈中得知还幸存十多株。我当即邀约了三位退休在家的乡镇领导赴现场调查,尚有18株古树存活。我决定捐款资助,善加保护,并竖碑警示游人和后嗣,切勿再毁这劫后仅存的文物!此举引起了当地各级政府的关注,《广元日报》还做了专题报道,现摘抄如下: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会计学专家袁正雄先生,2003年回乡探亲,发现家乡著名古驿道鼓楼铺阙子寺18棵古柏根系裸露,树身伤痕累累,枝叶枯焦发黄。他十分着急。因为这些古柏具有文物价值,当年鼓楼铺在唐宋时期为西安至重庆驿道之重要节点,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此留下了著名的《鼓楼铺醉歌》。红军抢渡嘉陵江北上抗日时,此地是前线指挥所。他考察后,向当地政府呈送了《关于拯救阙子寺文物保护生态的报告》,并向全镇发出《拯救文物,保护生态,造福子孙,功德千秋》的倡议书,他带头捐款20 000元,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全镇募捐5 000元。

据悉,拯救古柏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保护工作已经完工。共安砌石料76.5立方米,护根培土120立方米,施多元复合肥500公斤,修筑标准石墙40米,总投资达40 000余元。今年他回家乡后,对拯救工程十分满意,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致家乡人民的公开感谢信》,再次捐款2 000元,希望家乡人民继续保护好名木古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