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嵌入心灵的画面

嵌入心灵的画面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兴的是,去街上意味着可以吃上肉包子、糖糕之类的美食。这次母亲让我去街上,自然是有事儿。要卖的橘子不是现在市面上橙黄色的,那些橘子往往还未成熟,皮还是青色的就被采摘下来。卖橘子的不只是我们。她为人低调,做事踏实而努力,生活中,她让得太多,由此也品尝到了一种痛楚,她希望自己一直以来的“让”,不再成为阻止我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为什么一家的让,会让一国兴让呢?

一幅久违的画面忽然在某一日浮现出来。

清晨,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我被喊醒,挣扎着离开暖暖的被窝。母亲说,我们一起去街上。

母亲所说的街,不是现在通常意义上的大街。老家离小镇约七里,那个时候还是泥路,宽不过两米,黑色的泥土两旁是青草。遇到下雨天,泥浆顿时如胶水似的沾上裤管,一个又一个坑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

我听到“街上”两字,脑子一下清醒过来。高兴的是,去街上意味着可以吃上肉包子、糖糕之类的美食。就算母亲不带我去,她回来总能带回一些零食来。那肉包子不再散发刚出笼时的热气,摸上去有余温,我狠狠咬下去一口,瞬间,感到特别幸福。这样的幸福滋味正像肉包子那样,一直在岁月里保持着温热。

其实我还带着不高兴的情绪,显而易见,天还没亮透,可是再也睡不安稳了。十一月的天气还狰狞得很,寒意刺骨。

这次母亲让我去街上,自然是有事儿。快到下雪天,山上种植的橘子丰收了,自己吃不完,去卖掉些贴补家用也是好的。

要卖的橘子不是现在市面上橙黄色的,那些橘子往往还未成熟,皮还是青色的就被采摘下来。母亲说是用剪刀剪,或是手捏橘子绕着旋转一两圈,自然就“瓜熟蒂落”,这样橘子能保存得更久。曾经我也和母亲一起采摘橘子,母亲还边为我讲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的老故事,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听,待到母亲厌了,我早就能背出来了。

我的任务是帮父亲推车,特别是车子快到桥上的陡坡时。父亲铆足了力气在前面拉,背上的衣服紧紧地贴着后背。那木制的手推车,粗陋,结实。母亲也在旁边,或推或拉,“苍蝇也有四两力,你在推,我们省力多了。”母亲总不失时机地鼓励着我。

我们来到街上时,天已经不再灰蒙蒙的了,许多店铺次第开门,有几家店门口生起了煤炉子,冒出丝丝白白的烟气,店主间或添几块干木块,火势就旺起来。这弯弯曲曲的老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卖的东西五花八门。

找到一块空地,我们把用编织袋或麻袋装的橘子倒出一部分摊到地上,其余的松开扎口,以迎接赶早市的顾客。有的人眼光挑剔,说这个太青,那个皮太厚;有的说,这橘子新鲜,来两斤,来两斤。

卖橘子的不只是我们。果实成熟的时节,大街上很多都是应季的水果,买主、卖主人头攒动。在卖水果的间隙,母亲见我把腾出的地儿一半让给了同是卖水果的阿姨,就说,你怎么这样?我明白她是希望我能有更多自己的地盘,可是她口中说着“不让”,却时时刻刻地让着。

没多久,橘子就卖光了。

我的心却泛滥了许久。这样的画面,几十年了,一直烙刻在我心底,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则压根儿化为无形了。

我一直在想,影响我们成长的并不是母亲那偶尔反对的话,而是她的品行。她为人低调,做事踏实而努力,生活中,她让得太多,由此也品尝到了一种痛楚,她希望自己一直以来的“让”,不再成为阻止我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这哪里会是绊脚石呢?“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如今,听着儿子每晚诵读《大学》等国学经典,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隐形的链接,渐渐地凸显出其潜在的意义。为什么一家的让,会让一国兴让呢?这就像为什么公交车上有人让座,久了,大家便会自然而然地让座一样。家庭社会的细胞,虽然细小,却分布极广,好的细胞多了,坏细胞的发展空间就狭小了。

再细细观察这个字:让,拆开来就是“言、上”。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好的语言,往往“润物细无声”。

至今我还时时想起,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个嵌入心灵的画面,因为有感慨,所以记忆犹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