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榜 张 琦
1945年7月初,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议定调王星拱为广州中山大学校长,决定由周鲠生接任武大校长。周鲠生受任校长时,面临最紧迫的两大难题:第一,由于武大进步力量强大,斗争激烈,被特务密告的人和事颇多,校长左右为难。第二,抗战胜利在即,迁校复员武昌成了当务之急。
周鲠生对于第一个难题的态度是效法蔡元培先生,决不无故开除一个学生。然而第二个难题,由于抗战期间的珞珈山校舍,先是被日军野战部队占用,后又为日军野战医院和文职官员霸占。日寇投降后,珞珈山校舍表面上看依然宏伟,然而校舍内部设施却被破坏无遗:师生员工急不可耐地盼望着东还珞珈山。东还与西迁相比较更为困难:一是学校人员增加了两倍以上,师生员工总数已达3290人,还有大量的图书档案、仪器设备要装运,仅公物就有939吨。加上物价上涨了两千倍,西迁乐山时仅用2.7万元(法币,下同),经过十年的货币贬值,东还珞珈山却要29.2亿元;二是交通工具紧张,飞机、轮船等主要交通工具多为国民党行政官员和军队征用,学校复员只有靠木排和徒步。由于周鲠生校长的精心筹划安排,总算一个个地解决了。
1946年3月10日,第一批物品从乐山起航,同年6月20日首批人员起程。师生们历尽艰辛,终于全部平安东还;1946年10月31日,先期达到珞珈山的师生在学校礼堂举行了“武大成立十八周年暨三十五年度开学典礼”。
此时,周鲠生校长立即着手恢复农学院和设立医学院的工作。武大农学院在抗战前已初具规模,西迁时奉命并人中央大学农学院。这次恢复,聘请叶雅各为筹备主任:早在1935年,武大在东湖磨山一带购置了5000多亩农田果园和林场。八年沦陷,大半荒芜,叶雅各主持了垦荒兴种修整,才使磨山林场重披绿装,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武大农学院已发展到农艺、森林、园艺、农化四个系。1946年10月,武大又着手设立医学院,聘任李宗恩(李为英国留学生,皇家医学会会员,抗战时任贵阳医学院院长)为筹备主任。医学院下设解剖学等18个学科,并在武昌东厂口设立附属医院,开办医护学校等。科学研究方面也出现活跃的好势头。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创办和恢复了一度被停办的刊物。武大图书一向丰富,但是经过西迁东还的千里辗转,加上日寇敌机的轰炸破坏,损失严重,但在曾昭安教授主持下进行了一次大清理,此时图书仍有154455册之多,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武汉大学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得到国内外的称誉。
1948年2月20日,教育部国际文化教育事业处函告学校:英国牛津大学已认可武大毕业生在牛津之研究生地位,即武大毕业生前往牛津学习凭武大审查成绩即可入学。享有同等待遇的还有北大、清华、南开、中央、浙大及协和医学院。1948年底,中央研究院选举1949年度院士时,武大曾选出九个候选人。随着武大学术地位的不断提高,学校对国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
武大迁回珞珈山后,学校经费拮据。国民党为了打内战,一再紧缩教育经费。1947年3月24日,周鲠生校长在全校大会上报告说:“学校经常费每月只有一千一百余万元,而1947年2月全校仅水电费一项就开支二千六百万元。”一个月全部费用还不敷水电开支,教学科研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加之当时物价继续上涨,1948年元月份校内人员乘车买票只要一万元,8月份就涨到六十万元。由此可知当时全国经济形势之混乱,也更看出周鲠生此时办学之艰难。但是,周鲠生服膺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的办学精神,认定办好一所大学,首先要有优秀的师资。所以他求贤若渴,广揽人才,摒除门户之见,宗派之别,不管是英美派,还是德日派,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专家,他都聘用。1939年到1945年,他在美国讲学期间,就十分注意在留学生中选拔人才。对选中的留学生总是亲自登门邀请。仅1945年到解放初,从美国留学生中应聘来武大的青年教授就达到50多人,如张培刚、韩德培等,使武大新老学者荟萃,人才济济。据统计,1948年武大教员297人,比1946年增加近100人。其中教授134人,比1946年增加32人,副教授增加了26人。孟昭礼、李儒勉、周如松、陈逵、李剑农、韩德培、张培刚、吴保安、赵理海、许宗岳、陈翼枢、曾启新、赵国华、余家洵、石琢、林侔圣、方善桂、任华、吴宓、汪奠基、周辅成、韩家学、查谦、周金黄、桂质廷、高尚荫、曹诚克、黄培云、吕保维、鲁慕胜、陈华癸、李宗恩、袁浚、章文才等知名学者专家都是这个时期应周鲠生校长之邀请来到武大任教的。
有一次北大校长胡适来武大讲学,看到武大积聚了这么多的年轻教授,十分感慨地对周鲠生说:“你真配当大学校长,你很爱惜人才。”周鲠生不仅善于选拔和爱惜正规学校培养的学生,还特别爱惜自学成才的青年人。早在1933年他任武大教务长时,在全校作《考试与教育》的演讲时就对自学成才作了深刻的阐述,号召师生们摒除世俗的偏见,看重自学成才的青年。我国著名法学家李铁铮在他的《敝帚一把》中还详细地记述了周鲠生先生怎样引导他这个青年走上自学成才之路。
周鲠生不仅爱护人才,珍惜人才,而且还十分强调尊重人才。在他任武大教务长期间,恰逢武大开展纪念张镜澄教授执教20周年活动和1935年追悼已故前代校长刘树杞活动。按惯例,每当这些活动,全校师生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各买些人参、银耳补品之类的物品以表对恩师和好友的敬意。周鲠生认为这种表敬意的时间不会长久,为了久远地志先生德业之盛,他和王星拱等倡议设立纪念奖金,既有利于志先生德业之盛,也有利于鼓励后之学者能继先生之志;有所造于斯学,较之鹿洞之碑,鹅湖勒石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