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有相思无尽处

只有相思无尽处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进入固原文联工作,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这些区直系统举办各类文艺赛事活动,固原作者屡捧桂冠,各单位都有档案资料。《文联十年》最后定稿成书时,只有区区十万字,而我们做了大量的梳理爬抉工作,我草拟的前言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地区方志办要求各单位每年提供一份年鉴,以备修志之需。不知这项工作是否还在继续。1992年3月,王铎从地委宣传部调任地区文联常务副主席,主席仍由张学彦兼任。

只有相思无尽处

——纪念固原文联成立三十周年

李成福

今年是固原文联成立三十周年,文联的同志策划在《六盘山》出一期纪念专号,给我这个已退休的文联“老字”辈也发了一份约稿函,要我写一点追忆感受方面的内容。援笔之际,多少往事从心底泛起……

我进入固原文联工作,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1990年之前吧,《六盘山》编辑部主任、很有业务实力的老编辑任光武调地区文化处工作;1991年8月,文联常务副主席李正声调回原籍宁波,同期,《六盘山》编辑赵秀霞调往银川。这样,文联的人手一时紧缺,《六盘山》的编辑工作亟需人员补岗。这算是客观方面的因素。此前,我在教书之余,出于爱好,也写些文学习作,在《六盘山》发表过几篇。后来,主持刊物的常务副主编屈文曾对我说过,正是从我的来稿和信函中,他们看出我的文字比较娴熟,语感较好,适合做文学期刊编辑,就选中了我,我本人也愿意从乡下进城。这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就这样,经李正声、屈文两位良师益友前后亲赴海原斡旋协商,我于1991年8月调入固原文联。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急不择人的偶然性。

我到文联后,最初承担的工作是散文编辑和《文联十年》的资料汇集整理工作。1991年是文联成立十周年,兼任文联主席的地委宣传部部长张学彦和主持文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屈文策划了几项庆祝活动,比如举办固原地区第二届文艺评奖并召开纪念暨颁奖大会,编辑一本文联十年资料汇编等。这本资料汇编的栏目设置由屈文策划并部署资料收集工作,《六盘山》编辑戴凌云负责版式设计和装帧,我的工作是将收集来的资料梳理成条目,分别归入不同的栏目。这项工作的难度不算高,但量很大。那时,固原的文艺成就在宁夏就很有影响,各个艺术门类的作者经常参加各项区级活动,发表作品,获取奖项。固原文联没有系统的资料记录。屈文带着王漫曦、唐宏雄和我到银川搜集有关资料。区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对我们的工作予以鼎力支持,他们都有各项文艺活动的档案,我们从中提取了有关固原作者发表、参展、入选、获奖的各种资料,很方便的。《朔方》编辑部还宴请了我们,我平生第一次在银川饭店那样高档的环境就餐,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要知道,我在乡村中学蜗居了十七年啊。席间,《朔方》常务副主编虞期湘老师风趣地说,这个叫凤爪,其实就是鸡爪子,城里人爱搞新名堂,在鸡爪子上也作文章。而潘自强老师的博识健谈,让我如沐春风,那一刻我就有了一种直觉:这是个有深度和高度的人。可惜他后来离开宁夏到南方发展,在我看来,这是宁夏文艺精英的流失。

在银川期间,我们还到区老年大学、区电影公司、区国税局等单位搜集固原作者的有关资料。这些区直系统举办各类文艺赛事活动,固原作者屡捧桂冠,各单位都有档案资料。《文联十年》最后定稿成书时,只有区区十万字,而我们做了大量的梳理爬抉工作,我草拟的前言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1992年1月,文联成立十周年纪念暨固原地区第二届文艺评奖颁奖大会在地区宾馆隆重举行,地区主要领导莅会,这本记载文联十年成就的资料汇编也作为一项献礼成果呈奉给与会者。看到他们翻书并指点议论,我甚至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毕竟,我为这本小册子曾经宵衣旰食,曾经伏案劳碌。

编辑《文联十年》对我的启发是,文联要重视档案资料建设工作。1995年7月,我担任文联第三任秘书长(第一任范泰昌,第二任高琨),即着手弥补这个环节。我把各项活动的照片收集起来贴在一本相册上(此前高琨老师已贴有部分照片),配上照片说明文字,注明日期。又专门设了一本《文联记事》,凡文联大型活动、集体荣誉及各文艺门类的作者参赛、入选、获奖情况均按时间顺序予以记录。为使资料完善不断档,我通过各种途径,追溯补充了《文联十年》成书至1995年7月我担任秘书长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相关资料,算是消除了断档之虞。地区方志办要求各单位每年提供一份年鉴,以备修志之需。我翻开文联记事本,工作要目及各项成就一目了然,刷刷几笔就完成年鉴起草。记得方志办负责修志资料搜集的老佘曾说过,文联报送年鉴的速度最快,也最为详备。2003年7月,我退休离开单位时,将这本记事交给唐宏雄。不知这项工作是否还在继续。

1992年3月,王铎从地委宣传部调任地区文联常务副主席,主席仍由张学彦兼任。王铎上任后,查缺补漏,建章立制,革除积弊,开创了文联工作的新局面,在圈子内留下了“王铎时代”的美誉。他为文联工作准确定位,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特别强调每个人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王铎上任伊始,我就领教了他的“创造性”。1992年春,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和宁夏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区“飞达杯”报告文学有奖征文活动,宣传乡镇企业。这是全面推进市场经济的前兆。宣传对象是主办方选定好的,给固原文联也安排了几篇采写任务。单位安排我去采写中河乡化工厂。说是化工厂,其实就是生产皮张加工所用的烧碱。当时单位的一辆旧吉普进厂保修,我不知道厂子的地址,无法去采写,人家催稿又急。王铎从地委宣传部借了一辆摩托,捎上我去中河乡采访。他驾车的技术,也就是个半生不熟的麻糊糊。我俩都偏胖,可能是负荷太重,一起步就熄火,。王铎让我下车,一同把车推到有坡度的高处,他一人骑上,我在后面猛力助推,车子前行有了惯性,王铎在车上喊:老李,快上快上!他不敢停车。车子行进间,我几个纵步追上,飞身上车。那时我刚四十岁出头,又有多年体育锻炼的底子,身手还算矫捷。就这样,逢上坡就推,逢下坡就按王铎“创造”的飞身上车法前行,从早上一直折腾到中午,才找到化工厂。完成采访后,又是如此这般一路“创造”,返回固原城里已是街灯通明。我以《苦水里面有甜汁》为题采写的这篇报告文学,还被宁夏人民广播电台授予优秀作品奖。那时从固原通往西吉路过中河乡的公路上车辆不算多,王铎歪歪扭扭的行车有一定的路面空间。现在,各条道路都车如蚁群,以王铎那样的半吊子驾车水平,还敢再“创造”吗?

我一直记着王铎提出的要创造性工作这个要求并尽力付诸实践。从1994年起,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连续改革变动。1995年5月,文联老会计陈桂英因病离职住院,单位指定我暂兼会计工作。与数字打交道可不是我的长项。单位安排,我只好勉为其难。每次向人事处劳资科呈报工资改革变化方面的报表,都要追溯每个人参加工作时间、履历过程、身份性质、工资起点等情况,很是麻烦。我记着王铎的要求,何不也在这方面创造一下?我把单位每个人的基本情况追溯一清,为每个人设了一份档案,凡个人“刚性”材料都归入个人专档。其中,我设计的“个人工资变动情况一览表”反映了工资起点、级别、变动理由、调资数额等内容。需要上报调资报表时,我对照一览表,很快就完成了。做了几次,竟有了经验,记得人事处劳资科的科长梁俊荣还要我为其他单位专门的财务人员讲过如何做报表,地区环保局的会计老李还专门到文联索要了一份一览表,说他也要建立这样一份工资档案。同样,我退休交待工作时,要办公室主任杨风军妥为保管并接续填写,以方便工作。文联现在有了电脑,可在电脑上建档,我当年爬在桌子上“创造”的那些纸媒表格,该成历史遗物了吧,但愿它还有些许的基础作用。

我在文联工作期间,正是四十到五十岁的年龄阶段。这应该是人生中最成熟、最有经验和能力的黄金年华。我的工作头绪很多,也很忙,文联的三个科级职位秘书长、编辑部主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我都承担过。1993年前后,《六盘山》编辑部主任李云峰、常务副主编屈文先后调往银川,继任的编辑部主任王漫曦又按照当时地委的决定离职“下海”,编辑部专门的文字编辑只有我、戴凌云、闻玉霞三人,嗣后戴凌云又调往兰州。人手紧缺,运转困难,王铎从西吉选调了青年作家郭文斌,为编辑部增加了一位新人。这是个很有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工作上的想法和点子也多,很得力,我们的工作一下子牛行车转,流利了许多。1994年底,任光武又从地区文化处调任文联副主席,分管刊物工作,此前他曾是《六盘山》编辑部的老主任,很有经验。这样,“六”刊编辑人员形成老中青梯次结构,人员的个人因素相互补充组合,业务实力进一步优化。我以正科职级,编辑部副主任身份,承担刊物的统稿通校工作。王铎用人所长,为每个人安排的工作都是最适宜发挥个人专长的平台。这项工作我一直做了十年,直至退休。1998年,我担任刊物的执行副主编,对刊物的编辑流程做了一些改革。“六”刊从1982年创刊起,为慎重起见,就规定了一套细致且有繁琐之嫌的编辑流程。先由各栏目的责任编辑遴选拟用稿件且予初编,再报编辑部主任复审复编,最后由编辑部主任统稿后报执行副主编通审通编。校样出来后,各栏目责任编辑对各自稿件进行初校后再出一次校样,由编辑部主任完成复校后又出一次校样,由执行副主编完成终校。编辑部主任或当期执行责编在印刷厂上机对红后再为执行副主编提供一份清样,由执行副主编签字付印。这样,运转环节过多,周期过长,常常延误出刊时间,订户和读者对此有一些反映。我全面负责刊物编辑业务后,砍去了责编初校和编辑部主任复校两个环节,要求责编细致编稿,尽力将问题解决在起始环节。编辑部主任统稿后送我终审终编,我对全部稿件再行梳理润色打磨。到我手中的稿件全部是经过责编初次处理的原始稿,不需要另出校样。我处理过的稿件经机上打印后形成一份校样,我通校一遍后交编辑部主任机上改红,最后再提供一份清样签字付印。这样,简化了流程,缩短了周期,保证了刊物按时出版,却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为了赶时间,我在办公室搭了一张简易小床,下午下班后在地委职工食堂安顿好肚子,夜里熬到两三点钟是常有的事,太迟了就不回去了,在小床上和衣而卧。香梦正酣,东方既白,地委大院的响动惊动了熬夜人,一骨碌翻起来凉水擦一把脸,又伏案劳碌。现在想来,咋就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呢?如今年逾花甲,血压偏高,虽偶有动笔的闲活,却不敢再如当年那样熬夜了。我根据摸索且被证明了切实效果的刊物编辑程序,制定了一份《六盘山编辑工作流程》,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经主席办公会议确认后作为一项正规制度悬挂上墙。记得郭文斌调银川担任《黄河文学》主编后,曾将这项规定复制了一份带去银川作为参考。

《六盘山》,倾注我满腔挚情的西海固文学摇篮,我将生命中最好的十年时间献给了她。其间,我还受邀协助西吉、固原两县完成了成立文联筹备的操作程序,帮助他们起草了相关文件。受命起草了固原第三次文代会的部分文件,起草、修订了第四次文代会的全部文件。完成了《西海固文学丛书三卷本》和固原文学精品集《生命的重音》两书百万余字的通校工作。岁月无情,掀翻了老编辑。现在,刊物由新一代编辑人员掌控。时代为他们提供了新技术、新装备,他们也与时俱进,有了办刊的新思路,刊物从形式到内容自是今非昔比。我与杨风军、闻玉霞、李方、少侠(单永珍)在工作中结下了深诚私谊,他们对我很抬举照顾,以师礼事我,呼为师傅。忝承此尊,我要说,无论技术设备如何更新,时代如何纷纭变化,作为文学期刊的编辑人员,加强个人的学养积累永远不会过时,一定的阅读视野,相当的国学根柢,是文学期刊编辑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非常有经验的编辑部主任闻玉霞被郭文斌挖走后,李方成了“六”刊的实际掌旗人。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我至今还时不时地“骂”李方:你作为《六盘山》的执行副主编,办上十年刊物,肚子里仍如狗舔一般,就辜负了我写的那份选调考察材料。文联调人要向组织部、宣传部报送考察材料,杨风军、李方、单永珍三人的选调考察材料都是我写的。儿郎们,现在接力棒到了你们手中,你们都要对得起我的殷殷苦心,不敢懈怠松劲啊。

其实,固原文联有刻苦自励、虔诚敬业的传统。在文联原址(现供销社)的平房内,隆冬寒夜,屈文工作创作,常到深夜,他的办公室里也有一张简易小床,以备不时之需。此公的敬业态度、业务经验和天赋颖悟,让我获益匪浅。酷爱创作的郭文斌为了提高码字效率,在个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买了一台电脑。九十年代初,个人电脑尚未普及,郭文斌算是在固原文联最先拥有个人电脑的人。书法人才唐宏雄临池不辍,当时条件简陋,案上砚内常常结冰,他用热水化冰,对着握笔的手哈一口热气,即笔走龙蛇,毫下顿时气象万千。我记得他简陋的办公室内堆满了练过字的废报纸,真是充栋塞宇。唐宏雄全家五口人,仅靠他一人微薄的薪金养活,生活境况拮据,而他对书法的痴迷挚爱始终如一。现在,屈文、郭文斌、唐宏雄俱成卓然大家。任何业务成就的获取,都离不开“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与坚持。2001年元旦前夕,世纪之交,我亲手糊制了一批贺卡,请唐宏雄写了“世纪祝福”封面字样,请画家柴培科老师在封面上点缀了几笔花卉山石,针对赠送对象,在粘贴的内页上为每人写了一首诗。在给唐宏雄的贺卡内,我写了一首五律:

相与十年久,慕君一笔秀。

临池胸襟开,挥毫风雷走。

清气宣本性,傲骨逆俗流。

从来书家事,穿砚自千秋。

闻玉霞和我同年进入文联,至世纪之交,也有了十年的工作经历,能独当一面,很是得力。我为她写了一首七律:

当年学步曾蹒跚,十载苦修悟真禅。

冷眼恪选锦绣章,柔肩力托诸俊贤。

惜才敬人堪师表,慧中秀外称风范。

他日身退偶拜访,喜看大树已参天。

当时我也埋头下了十年苦,各方面形势格禁,我已萌退隐之意,故有末二句。小闻的爱人小柳(毅伟)当时正下岗,心绪不好,有很多择业想法却一时无所适从。我在给小闻的全家福贺卡中也为小柳写了一首七绝:

少年心事天地阔,运蹇好将意志磨。

良驹岂无腾飞时,暂屈枥下待伯乐。

小闻后来对我说过,正是我的这首小诗,给了全家很大鼓励。小柳的岳丈、《固原日报》原总编闻希贤先生对小柳说,你要振作起来,不要辜负李老师的鼓励。就这样,小柳调整了心态,刻苦自学,考取合格学历,后来成功应聘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职位。现在,连同孩子一家三口定居银川,各自在事业上发展,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我手制贺卡并写赠诗时,已将办公室日常工作交给了杨风军。年头岁尾,需要撰写上报的各种文件材料很多,风军一时忙不过来,难免有些烦躁。我给风军赠诗予以勉励:

又值岁尾事纷繁,官样文牍积如山。

老夫天命知进退,后生青春当争先。

案头料理文思畅,笔底行云流水欢。

自古食禄应图报,等闲烦恼挥如烟。

这些赠诗,我收在名为《北坡堂闲笔》的一个笔记本内。现在写稿需要,翻开重读,更觉得与诸俊贤灵犀互通的私谊历久弥新。

一个单位就如同一家人一样,少不了门事往来,人情应酬。文联也一样。一些单位部门举行庆典纪念活动,给文联发一份请柬,这就得表示一下祝贺的礼仪。可文联有什么?领导也是窘难中发挥部门特长,另辟蹊径,命令我写些祝贺一类的话语来应付场面。撰写这类应景文字就成了我的又一项工作内容。

2000年5月,隆德杨栖鹤家族泥塑艺术展在固原博物馆举办,承办单位挂了文联、美术家协会。我受命为展览撰写了一篇前言。可能出于礼节,栖鹤老的儿子杨佳年为文联机关人员每人赠送了一件小型泥塑艺术品。大家都要我为栖鹤老写点什么表示对赠礼的答谢,我写了一首五言古诗:

昔读《核舟》篇,一笑疑荒诞。

今观杨氏艺,奇巧代有传。

六辈勤磨砺,艺苑奇葩绽。

片石成山势,方寸自壮观;

顽根经妙手,长啸龙冲天;

泥巴巧摆布,形态惹爱怜;

彩线绣山河,织女降凡间。

慧根织沃土,灵气来六盘。

参展屡获奖,业绩入经典。

海外争国光,载誉凯歌还。

世风叹浮华,真趣在民间。

欣识栖鹤老,此生信有缘。

感佩难尽意,数言作拜见。

我在素笺上写就,钤闲章、名章二方,加注“博栖鹤老一哂”,面呈杨氏家族艺术第四代传人杨栖鹤,老人家雪髯索索,甚为珍爱。

2000年5月,银川市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邀请固原文联,我受命撰写了贺辞:

黄河之滨

六盘山下

文运昌久

物宝天华

五月蕙风

佳音送达

文艺盛会

雄英集雅

世纪新程

西部开发

如椽巨笔

增砖添瓦

携手并进

共育新葩

2000年12月,西吉县和吴忠市的首届文代会同时举行,请柬自然也少不了。我受命为两地各撰一首七绝作为贺辞。为西吉县撰的贺辞是:

文化大县美誉久,历届领导勤运筹。

继承传统育英才,喜看新蕾满枝头。

为吴忠市撰的贺辞是:

六盘雄姿黄河浪,山水灵气文运昌。

南北携手创佳绩,塞上文苑增春光。

2001年9月,《朔方》创刊四十周年,向各兄弟刊物征集贺辞。我受命撰写的贺辞是:

煌煌西部,朔方壮美而神奇。

《朔方》是宁夏的文学家园。大树参天,小草葳蕤。

西海固文学,深得《朔方》沾溉。谨以六盘山的名义,向《朔方》致敬!

——恭贺《朔方》创刊四十周年

2001年10月,石嘴山市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我受命撰写的贺辞是:

贺兰六盘两山高,南北雄峙气自豪。

文苑宿将并新秀,桃李芬芳各争俏。

2001年10月和11月,泾源县和海原县文联相继成立。我受命为两县文联各撰一副贺联。为泾源县文联撰的贺联是:

地因龙潭胜迹名文借泾水灵气秀

为海原县文联撰的贺联是:

菜园炊烟天都胜迹敷丽铺彩历史画卷展无尽

南华秋色五桥清流钟灵毓秀文坛俊贤代有出

菜园、天都山、南华山、五桥沟都是海原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存和风景名胜,嵌入对联,切地切事,突出海原特色,差称工对。

2002年10月,西吉县建县六十周年,举行大型庆典活动。我受命代市委宣传部、文联撰写了一副长联:

诞生于抗日烽火,蹀躞于苦难岁月,崛起于改革盛世,光荣传统忆会师,六十载沧桑巨变,已入旧史册

赏心于月亮清辉,悦目于葫芦粼波,神游于巾帼营寨,薯豆产业成支柱,四十万回汉儿女,正绘新蓝图

贺联中追忆西吉历史,嵌入西吉地方风物和故事传说,有一定的信息容量。

2003年1月,固原邮政局赞助文联举行迎春联欢会,提供了场地、设备、茶点等全套服务。我受命代市委宣传部、文联撰写了答谢赠联:

倾心文化大家气度造福乡梓云水襟怀

这是我最后受命替单位撰写的一副赠联。同年7月,我退休后算是解除了这方面的负担。撰写这类应景文字,虽然量不大,但讲究颇多。要切人切事切地,还要领会领导的意图,形式上也要力求完美,故噙笔之际,颇费沉吟。这些祝辞贺联,多由唐宏雄手书,装裱后以锦匣函之,奉为贺礼,真是秀才人情一张纸。要说价值,是唐宏雄的书法,内容上或许还有一点文化含量。

我非常希望市上的分管领导在百忙中能溜一眼这篇漫忆文稿,特别是后面这一部分——

文联也要与时俱进,这自不待言。但文联作为群众团体,应该坚持出人才、出作品的不二法门。文联前常务副主席屈文就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新的时代,人才的含义应该是多元的。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人员是人才,有经验的编辑人员是人才,能宏观掌控,推动文联事业不断发展的领导是人才,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能为文联开展各项活动创造条件的人也是人才。从事文艺工作,需要广博的见识,不能只做井底之蛙。一些正规渠道、有一定学术含量、非营利性质的研修培训交流活动,市上分管领导应该尽力创造条件,组织文联的业务人员包括各协会有培养前途的骨干人员去参加。这类事情,仅凭文联自身很难做到,需要领导协调、支持。文联应该淡化行政色彩,突出群众团体特色。一些奠基庆典、剪彩开业、营造场面的活动,文联就没必要参加。一般的抽人下乡活动,也应考虑文联人员少、业务工作忙的特点,予以照顾。毕竟,攀登术业高峰,需要相对平静的心态,相对安静的环境,相对集中的时间。这是基本规律,而不是说文联就应该多么特殊。太浮躁了,人的悟性就会渐渐消弭。这一点,也恳望市上分管领导重视。

文联现在参照公务员管理,实行职级工资。而文联职位设置有限,群众团体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不宽。同样的资历,同样的起点,选入文联的应该是其中的翘楚人才,而几年过后,进入其他单位人员的待遇就与同时进入文联的人员拉开了差距。在文联当然要强调牺牲和奉献,可这种待遇差距所造成的心理落差,会影响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应该正视这个情况,不能只唱牺牲奉献的高调。如果在文联内部实行两块制,机关行政(包括工勤)人员走行政职级道路,专业人员走技术职称道路,杜绝行政职级和专业职称双重身份,设编辑、高级编辑、编审类序列,就可解决文联普通工作人员待遇一直偏低的问题。现在物价飞涨,人要生存,这个问题不应回避。1994年工资普改时,文联原主席王铎就为此做过努力,惜未成功,上面说是单位人员少,不宜分为两块。现在看来,这是个遗患。《朔方》编辑部专业人员也就三五个,却走的是技术职称道路。要说是编制所限,这是遁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曾经那么顽固的思想坚冰都被打破,这种制度操作层面的事情,何难之有?编制政策也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动态管理,才有活力。不能僵化,僵化了就失去为大局服务的功能,成为桎梏。这类事情,普通职工就叫个没手逗。而如果领导重视并着手协调解决,该不会太难吧。不是有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说法么。

人老了就容易犯唆的毛病,这篇漫忆文章超过了限定字数,就有唆的痕迹。蒙编辑人员法外开恩,照顾退休老编辑,全文照登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我对固原文联一往情深,文中倾诉的眷眷心曲,伏祈获鉴。

(注:题目引自北宋晏殊词《木兰花·绿杨芳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