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金在呼吸

黄金在呼吸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读完《花开的山谷》之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我劝那些有这种想法的人,读读《花开的山谷》,你会发现在草馨儿的笔下,没有过时的题材。草馨儿的这本《花开的山谷》,既有云朵的飘逸又有礁石的沉重,既有山溪的宁静也有瀑布的跌宕,既有水晶的清淳也有流水的透彻,既有子规啼血的深情也有蝶栖花蕊的温馨。期待草馨儿在以后的创作中,写出更优秀的作品,让诗歌的花朵,开满生活的山谷。

黄金在呼吸

——序草馨儿诗集《花开的山谷》

【雷抒雁】

读这本诗集之前,我被告知,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南水北调”的诗集,也是第一部把眼光转向移民、关注移民生活和情感的诗集。说实话,刚听介绍时,我心里是有些打鼓的。因为这类题材,难度非同一般,往往流于口号与形式。但读完《花开的山谷》之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不仅放下了,而且很有必要加上一句,如此宏大的题材,能写得真挚感人、细腻饱满、驾轻就熟,草馨儿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又创下了一个第一。

草馨儿虽然描写的是一场浩荡的移民工作,但细细读她的诗,却又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那种歌功颂德之作。因此,她笔下的移民诗歌,就让空洞、堂皇之作远远地走开。艺术第一,才是真正的政治第一。她的诗,因为艺术,所以让政治题材获得了强大的、旺盛的生命力。我能感觉到她创作这些诗歌时的融汇与投入,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感情的归感情,政治的归政治,艺术的归艺术……她总是从极不起眼的切入点来写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到底是故乡离不开她养育的子民还是子民离不开养育她的故乡?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草馨儿的笔下,这两者早已融合为一体,水乳互融,血肉交织。

我写诗多年,在不同的场合,曾不止一次听人说过,所有的题材都被写尽了,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真的是这样吗?我劝那些有这种想法的人,读读《花开的山谷》,你会发现在草馨儿的笔下,没有过时的题材。也就是说,任何题材都是写不完的;任何题材,都可以像阿拉丁神灯那样,常擦常新,总是给你惊喜与奇迹。

有人说,只有埋藏亲人的地方,才叫故乡;也有人说,故乡就是回不去的地方。读这本诗集,也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虽然在北京居住四十多年了,也算一个老北京了,但故乡的炊烟,永远是我湛蓝天空下,最香甜的标题。故乡,是一个多么亲切而又多么遥远的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站在时空之外把往日的记忆拿出来反复咀嚼。时光是最好的调酒师,他会把记忆酿成一壶埋藏地底的酒,酒的香气便是故乡的香气。酒愈浓烈,心愈沉醉。

人与土地的关系,是儿子与母亲的关系。从另一种意义来说,土地是我们永恒的母亲,从把身体交给大地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此身随土地一起颠沛流离。我曾听人说过,对死亡的恐惧抵不过对大地的恐惧,这陌生浩大而又原始的大地是人类对世界本源的认知。与之接触,亲密、融合,来自于尘土,而又后归于之尘土,是每个生命个体最独特的体验,对大地的敬畏便是对生命的敬畏。

前面说过,这类题材难写,难就难在一不留神就会凌空蹈虚、甚至无病呻吟。而草馨儿的心,却是贴着地的,她用真情也用深情歌唱。像本集中的《丰碑》,光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宏大、庄严之感。但这类标题,已被人用了无数次,甚至会产生审美疲劳,以至于有些人会敬而远之。但草馨儿却写得细致人微:“无数双回望故乡含泪的眼眸/永远投影在灰色的碑体之上”。此句把移民心中的那种伤怀,镜头一般定格,让人过目不忘,仿佛一幅隐形的浮雕。一个直白普通,被人写俗的题目,草馨儿能写得别开生面。由此可见,她诗意的语言像是从山谷中突然绽开的花骨朵,那种清香,沁人心脾。

《移民工作日志》中某些句子,意象深远,完全可以独立于组诗之外而不被人遗忘。

“我无悔于蓝色/也无愧于白色,”这一句是神来之笔。

“一条河必将爱上另一条河/每一条波浪都是银子唱出的歌”。两条河的相遇是一场必然的爱情,波浪泛出的闪光具有金属的特性,水流激荡的声音变成了银子碰撞发出的声响。这是绝妙的比喻。

《一江清水向北京》中:“埋下的不是玉米/那是黄金在呼吸”。这一句读来给人视觉的快感与无限的想象力。

全书中这类出彩的句子不少,因篇幅所限,恕我不在此——列举。

草馨儿的这本《花开的山谷》,既有云朵的飘逸又有礁石的沉重,既有山溪的宁静也有瀑布的跌宕,既有水晶的清淳也有流水的透彻,既有子规啼血的深情也有蝶栖花蕊的温馨。草馨儿的诗,既紧贴了时代火热的生活,又艺术地挥洒着诗意的想象与意境的深远与辽阔。她让平常变得不平常,她让宁静的水流产生诗的波浪……期待草馨儿在以后的创作中,写出更优秀的作品,让诗歌的花朵,开满生活的山谷。

是为序。

(作者系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