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子死后才知道皇后心里有他

太子死后才知道皇后心里有他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端任宰相时,办事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名声远扬,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吕端的故事见《宋史·吕端传》。对吕端来说,这些都是小事,真正使他名传千古的,还是由于他的“大事不糊涂”。让宋太宗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因为太子废立之事引起朝廷内部的分立,内部不稳定。这与他在大局、大节问题上毫不糊涂,但在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却能“糊涂”了事的品质是有很大关系的。

●故事背景

吕端,宋太宗时官至宰相,宋真宗时,曾请求辞去官职,宋真宗不允,但免去了他进殿朝见的礼节,真宗还曾亲自到家中探望。吕端任宰相时,办事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名声远扬,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吕端的故事见《宋史·吕端传》。太宗欣赏他办事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吕端官至宰相时,已经60岁了,但他没将这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位置看得有多重,为了不引起同僚之间的纠纷,他请求太宗允许他和寇准轮流为相,时人认为他这是糊涂。他告诫下属不要去打听诽谤自己名声的人的名字,以免自己处世不公,时人认为他这是糊涂。他不置私产,时人认为他这是糊涂。对吕端来说,这些都是小事,真正使他名传千古的,还是由于他的“大事不糊涂”。

●故事梗概

让宋太宗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宋太宗时有两件大事困扰着朝廷。因为太子废立之事引起朝廷内部的分立,内部不稳定。同时宋朝与北方的党项族的关系也并不稳定。

李继迁是党项族人,曾归顺北宋,后来叛宋,在西北部边境上屡次骚扰。一次在与宋军的交战中,他没有保护好他的母亲,老娘当了宋军的俘虏。这个消息报到朝廷后,太宗就想处死这个老太太。当时寇准正担任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副使,太宗单独召见了寇准,跟他商量此事,准备在边境上大张旗鼓.就地把老太太杀掉,以惩戒那些与朝廷作对的人。

寇准将此事说与吕端,吕端觉得不妥,就到太宗跟前说:从前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母,想要把他们在阵前用锅煮了,可是刘邦说如果你一定要煮,那么分我一杯肉汤喝吧。做大事的人不会顾虑到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蛮夷叛乱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老太太,明天就能捉住李继迁吗?如果捉不住,那只能结下怨仇,更坚定他的反叛之心。

太宗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连连说好:多亏了你,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后来,李母病死在延州,而李继迁则在1004年攻打吐蕃的时候中箭身亡,他的儿子不久归顺了宋朝。吕端的高瞻远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公元997年,宋太宗病危。在这敏感的时期,吕端每天都陪着太子(宋真宗)到太宗的床前探望。当时得宠的宦官王继恩担心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先串通好了皇后,再暗中勾结了参知政事(副宰相)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掌管御林军)李继勋、知制诰(管草拟诏书)胡旦等人,图谋拥立楚王赵元佐(太宗的长子),一场宫廷政变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着。太宗一咽气,皇后马上就派王继恩召见吕端,计划逼着吕端同意立楚王为君。其实在他们刚开始谋划的时候,吕端已经有所耳闻了,现在听到皇后召他人宫,知道局势可能有变,就果断地把王继恩锁在了自己家的书房中,派人严加看守,然后入宫晋见。果然,皇后对他提出了立楚王的问题,吕端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先帝在的时候已经明确了太子,我们怎么能不听他的话呢?由于谋变的关键人物王继思已经被控制了起来,皇后一时也没了主意。吕端趁热打铁,率领大臣共同保太子(真宗)继位。真宗登基后,坐在大殿上垂帘接受群臣的朝拜,吕端站在底下不肯下跪,要求卷起帘子来,然后登上台阶察看确实是真宗本人,才走下台阶,率领群臣磕头跪拜。接着,又把那几个犯上作乱的分子发配到外地,彻底平息了这场争端,确保了政权的稳固。

●智慧之窗

吕端一生经历了三代帝王,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冲击,这种经历在封建王朝中实在是不多见的。这与他在大局、大节问题上毫不糊涂,但在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却能“糊涂”了事的品质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不管是当官还是为人处事,都应该学学这种“糊涂”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