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里有朵花

心里有朵花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阳春五月,花红柳绿之际。清晨,我去探访一位喜欢看书渎报的老领导,闲聊中,他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战败国复兴的故事。

正是阳春五月,花红柳绿之际。清晨,我去探访一位喜欢看书渎报的老领导,闲聊中,他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战败国复兴的故事。他还饶有兴趣地给我读了一本书(作者是美国人,当过哈里曼的翻译)中的一话给我听,那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我回想起有一次同哈里曼先生到埃森的情景。一路上,到处都是废墟,战争的破坏这么严重,使我十分吃惊。我们走访了一户德国人,他们住在地下室。我们同他们进行了简短的交谈,离开那里后,我对哈里曼先生说‘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他说:‘能,他们做得到。’我又问:‘什么东西使你这样肯定呢?’他说:你看到那个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东西吗?’我回答说:“我看到桌上放着一盆花。’哈里曼先生说:‘对!任何一个民族,当他们处在这样凄惨的境地,还能想到在桌上摆设一些花,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这个例子举得好,意味深长!那摆在地下室的一户德国人家桌子上的,难道仅仅是一盆花吗?不,那是面对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气概,面对未来日子满怀信心的象征。“见微知著”,这样的人民必然是生活的强者,勇敢豪迈,前途光明。历史不是早予以证明了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个战败国——日本有关的情况,也是如此吧?

战前历任日本外交官员,战后又曾任自由党总裁,并5次组阁担任首相的吉田茂,写了一本题为《激荡的百年历史》的书。在这本书里,他总结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100年历史的经验教训,写了日本民族发愤图强的精神,描绘了日本怎样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其中,他还特别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民如何在“养无食、居无屋”的悲惨景况下,咬紧牙关,艰苦奋斗,“从战败的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作者在书中写了两个非常感人的事例:

“……公职人员由于无家可归而睡在办公桌上,早晨一起来就为确保粮食的定量供应而大伤脑筋,但是他们时刻没有忘记日本将来的远大计划,因为没有教室而在露天授课的教师们,仍然极热心地讲课。”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使得日本人具有如此精神和作出如此努力呢?依我看来,是他们在各自从事的事业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日本,终于在举国上下艰苦奋斗中复苏了。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50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可供我们借鉴,毕竟是有限的。但是,这两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厄的环境中不低头,不气馁,“知来者之可追”,并且在“追”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这种精神,恰是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努力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是一个未知数。对于未来的估计,“言人人殊”,也不尽相同。但愿我们都是“知来者之可追”论者。因为只有对“来者”知其“可追”,有着这种信心,才有可能起步追去,并且在追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从而加快脚步逼近未来和追上未来。

有一首诗写道:“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是的,花儿总是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流逝,你该欣喜地度过每一天呢?还是痛苦地挨过每一日?可全在于你自己了。

雨果说过:“我现在可以对飞逝的年华说流逝吧,一直流逝……在我心里有一朵采摘不去的花儿。”让我们人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朵花!这朵花,就是对于未来的信念,对于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于未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必须在这种努力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知来者之可追!我们必须迎头追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