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人体生理学原理

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人体生理学原理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介绍人体生理学原理,这样才能深刻了解排毒拔罐疗法。
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人体生理学原理_根治型排毒拔罐疗法

第二节 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人体生理学原理

虽然读者都希望先看到排毒拔罐疗法的病例,对原理方面的叙述似乎不太感兴趣,但是,如果您没有细心阅读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就可能不了解排毒拔罐的要点,在确定拔罐策略上,就可能不恰当,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会对排毒拔罐疗法丧失信心。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介绍人体生理学原理,这样才能深刻了解排毒拔罐疗法。

一、《真空净血疗法》一书的启发

《根治型拔罐疗法》一书出版以后,在一位老大夫那里,我们见到了一本沈阳科技情报研究所的藏书,书的名字叫做《真空净血疗法》。

《真空净血疗法》一书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黑岩东五的日本人。书中介绍,在20世纪40年代,黑岩东五患了肺结核,由于缺少抗生素,当时肺结核几乎是无药可医。他想既然无药可医,那就寻找一个不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他找到了拔罐的方法,并且开始自己给自己拔罐治疗。

黑岩东五于1943年春夏之间的两三个月期间,从未间断过在胸口的黑斑处连续试验,每次吸器(火罐)过后,黑斑均难立即消失。他在胸口的表皮轻轻划破几处伤口,然后扪紧火罐,5分钟后移开时,发现紫黑色的血块在吸起之中。他深信是体内淤血,其后仍继续试行,痰与咳一时虽似有增加,但经两三个月后,已无过去每日清晨必咳出一杯浓痰的现象。而且日见减少,同时感到“一向冷漠的心情和困难的呼吸状况也越来越轻松”。终于在1944年底痊愈出院,其后一直健康,“未曾使用过一瓶抗生素,亦未用过一次PAS(对氨基水杨酸)”。他依靠拔罐的方法,治愈了自己所患的肺结核,活了下来,而同病房的其他人却没有能够活下来。

黑岩东五用拔罐的方法治好自己所患的肺结核病以后,就从事了医生的职业,用拔罐的方法为人治病,后来,他写出了《真空净血疗法》一书。这本书出版以后,在日本的销量达到一千多万册。

拔罐疗法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医学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广泛的文化交流,使拔罐疗法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得到了发扬光大。

《真空净血疗法》一书中介绍了黑岩东五将正在留罐罐具中的气体取出,证明是二氧化碳的经过,并首先将人体生理学中关于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分压差原理,用于分析拔罐疗法的治病机制,给了人们一个定量的、容易被人理解的认识,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拔罐疗法。他对待科学的认真态度以及顽强战胜疾病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科学原理的。

二、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分压差原理

众所周知,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

我们也知道:空气的气压是由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压组成的。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每种气体的分压取决于空气中该气体的浓度,浓度较大的气体,其分压也较大。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的分压,任何气体总是由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弥散。在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中,气体通过薄膜弥散,这个薄膜可以是肺泡的,可以是细胞的,可以是血管壁的,也可以是皮肤的。

人通过肺部的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吸气时,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使肺泡中的氧分压(13.56千帕)高于肺毛细血管中静脉血的氧分压(5.33千帕),而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分压(5.33千帕)则低于肺毛细血管中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6.1千帕),因而氧由肺泡弥散至动脉血,而二氧化碳由血液弥散至肺泡,并且由于肺毛细血管中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外界的二氧化碳分压,所以才能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外呼吸。外呼吸包括肺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也叫肺呼吸、肺换气。气体交换的结果,肺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氧含量增高,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过体循环运往全身。

img13

图1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示意图

组织细胞在代谢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使组织细胞中的氧分压低于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毛细血管静脉端的二氧化碳分压。在人体内呼吸的过程中,流到人体各部分组织的动脉血中,氧的分压为13.33千帕,二氧化碳的分压为5.33~6.1千帕,而各部分组织细胞内,氧的分压为4.0千帕,二氧化碳的分压为6.67千帕。因为动脉血中氧的分压大于组织细胞中氧的分压,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大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在交换过程中,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内扩散,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向静脉血液中扩散,这就是人体的内呼吸过程。内呼吸是血液与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也称作组织呼吸,或组织换气。人体内呼吸过程之所以能够进行,是由于在血液和组织细胞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分压不同。在不同的气体分压差的作用下,氧由动脉血液弥散至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弥散至静脉血液,使组织细胞获得氧,排出二氧化碳,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这就是人体生理学中关于人体内呼吸的气体分压差原理。

上面介绍的都是现代医学确定的理论和数据,每种书上数据的大小可能不同,但是结论都是相同的。在人体各部分血管和组织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数据也许不同,但是它们的数据差别关系是基本一致的,见表1。经过组织换气后的静脉血运至肺部,再进行肺呼吸。如此反复更新,以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

表1 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千帕(毫米汞柱))

img14

三、血液微循环原理

按照气体分压差的原理,当我们在皮肤表面拔罐时,罐内产生负压,皮肤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会冲破皮肤薄膜,被吸拔入罐内,这样,罐内的二氧化碳会越积越多,以至于罐内气体负压减小,罐具应该自动脱落。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实际情况是:有病的部位,上罐以后,罐子越收越紧。病越多越重的人,罐子也是越收越紧,经常是起罐时拿不下来罐,不得不将罐敲裂,才能起罐。这说明罐内的空气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这种情况说明,只用气体分压差的原理,还不能完全解释排毒拔罐疗法的科学原理。

1.皮肤组织、组织液和淋巴

因为拔罐是在皮肤上进行的,所以我们继续把皮肤作为研究对象,从皮肤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来继续认识排毒拔罐疗法的科学原理。

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组成。许多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组织。皮肤组织由许多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排列成层,覆盖在身体的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机能。组织、细胞之间的空间称为组织间隙,其中为组织液所充满。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所处的环境。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发生物质交换。组织液是与血液联系在一起的。皮肤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血管和毛细血管。

我们在进行排毒拔罐时常常吸拔出一些黏稠物质。一些医生说吸拔出的黏稠物质是组织液。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拔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到底是不是组织液?什么是组织液?为什么能拔出组织液?吸拔出组织液对人体是否有害?清楚组织液的产生、性质和作用,有助于理解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血液流经体循环毛细血管时,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有液体渗出到组织细胞间隙,这种渗出液叫组织液。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摄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都要通过组织液与血液进行交换才能进行。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的组织液中的一部分,又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被回收到血液中,另一部分则渗进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经淋巴管最后回流到静脉,加入血液循环。

组织液与血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内,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组织液凝胶的基质是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细丝。组织液中有极小一部分呈液态,可自由流动。组织液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组织液中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质,但浓度明显低于血浆。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因此,来自某一组织的淋巴液的成分和该组织的组织液非常接近。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组织液压力升高时,能加快淋巴液的生成速度。

2.血液微循环和淋巴系

人体的循环系统是运送血液和淋巴液的一套密封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和淋巴系两部分。

心血管系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经动脉至毛细血管分布于全身,然后再经静脉流回心脏。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即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氧和二氧化碳等。

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中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

淋巴系是由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等)组成的。淋巴管是静脉回流的辅助装置。淋巴器官是机体的防御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淋巴管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4种。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逐渐变成淋巴管。淋巴管以深筋膜为界可分为浅、深两种。浅淋巴管常与浅静脉伴行,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深淋巴管多伴随深部的血管走行,收集肌肉和脏器的淋巴。全身淋巴管先汇合成几条比较大的淋巴干,最后再集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它们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相交处)。

胸导管收集全身3/4(左侧上半身和整个下半身)的淋巴液;右淋巴导管收集全身1/4(右侧上半身)的淋巴液。

淋巴结是滤过淋巴的重要器官。当淋巴流经淋巴结时,淋巴结所产生的淋巴细胞即进入淋巴流中,共同形成淋巴液。淋巴结的网状细胞等还能吞噬侵入淋巴中的细菌或有害物质。淋巴结具有造血和防御功能。各群淋巴结都接受身体一定区域或一定器官的淋巴回流。浅、深淋巴管在向心走行的过程中都通过淋巴结。

3.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主要是通过扩散、滤过、重吸收和吞饮等方式进行的。

扩散 扩散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最主要的方式。脂溶性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可直接通过内皮细胞进行扩散,因此整个毛细血管壁都成为扩散面,扩散的速率更高。

滤过和重吸收 当毛细血管壁两侧的静水压不等时,水分子就会通过毛细血管壁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水中的溶质分子,如果分子直径小于毛细血管壁的孔隙,也能随同水分子一起滤过。在生理学中,将由于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的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外的移动称为滤过,液体向相反方向的移动称为重吸收。

吞饮 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侧的液体可被内皮细胞膜包围并摄入细胞内,形成小的囊泡。这一过程称为吞饮。囊泡被运送至细胞的另一侧,并被排出体外。因此这也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方式。一般认为,较大的分子如血红蛋白等,可以由这种方式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

4.静脉血管的特性

静脉在功能上不仅是血液回流入心脏的通道,由于整个静脉系统对血流的阻力很小,而且容量很大,静脉系统还在体内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静脉系统内血容量的改变,使血液循环能够适应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时的需要。

静脉与动脉相比,有较大的可扩张性。

四、排毒拔罐通过“气”的途径治疗疾病

我们的祖先在留给我们许多中医著作的同时,还流传下来拔罐疗法,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如何通过“气”的途径治疗疾病。拔罐疗法就是通过“气”的途径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通过负压,增加人体内气体分压变化调节的范围,增加变化调节的时间,使卫气具有更多的调节能力,起到更多的保护作用。

当我们在皮肤表面拔罐时,罐具接触的是皮肤组织,皮肤表面是皮肤薄膜,皮肤组织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及弹性。

拔罐时,罐具内的气体压力相对于大气压力是50千帕左右的负压,是这部分负压使罐具能够吸附于皮肤表面。

罐具吸附上以后,罐具里的皮肤会因负压作用向外凸起。皮肤凸起的方向就是压力的方向,压力的大小与大气压力和罐具内的负压数值以及所接触的人体及皮肤部分有关。

吸拔的部位经常出现皮肤颜色加重的现象,也有颜色没有加重甚至变浅发白的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最能体现出拔罐发生作用的是皮肤颜色加重,这是血液的颜色。我们将皮肤作为研究对象,将皮肤组织内的气体和血液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现代医学的人体生理学知识,我们知道:人体皮肤组织内存在气体的压力主要有氧的分压和二氧化碳的分压。在皮肤表面拔罐时,皮肤组织和相邻近的毛细血管都能受到负压的作用,导致皮肤组织内气体分压的降低。

由于罐具内负压的作用,皮肤组织内气体分压降低,促使皮肤组织内的毛细血管中的气体进入接触罐具的皮肤组织,这是因为动脉血管中气体分压大于皮肤组织中气体分压,但是,动脉血管中只能是氧通过血管壁进入皮肤组织,因为动脉血管中氧的分压大于皮肤组织中氧的分压。与皮肤组织相邻近的静脉血管中氧的分压也可能大于皮肤组织中氧的分压,所以,静脉血管中的氧也可能进入皮肤组织。

动脉血管中的气体分压始终大于皮肤组织中的气体分压,所以皮肤组织中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不会进入动脉血管。

因为皮肤组织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大于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分压,所以,皮肤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进入静脉血管。只要人的生命存在,进入皮肤组织的氧经过新陈代谢,就会继续产生二氧化碳,皮肤组织内的二氧化碳分压就会始终大于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分压,只能是皮肤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进入静脉血管(见表2)。

表2 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毫升/100毫升血液)

img15

由于拔罐的负压作用,由动脉血管进入组织的氧经过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静脉血管排出体外,组织中氧的分压下降,继续促进动脉血管的氧进入组织,如此循环,这就是拔罐疗法在人体内呼吸的气体分压差原理的作用下对人体产生治疗作用的机制。

我们在前面定义了卫气的概念,定义了卫气是人体内的气体,是血液和组织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上面所介绍的人体内呼吸的气体分压差原理,拔罐过程中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就是中医气血理论中“卫气”的变化,正是卫气的变化,促进了人体内的气血发生变化,通过中医的气血理论,也说明拔罐疗法对人体具有治疗作用。

卫气“是一种比较剽悍疾利的气,经脉不能遏阻”,采用排毒拔罐疗法,在人体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留罐时间,增加气体分压变化调节的范围和时间,就可以增强卫气的作用。

由于气体的特性,经脉不能遏阻,只要留罐时间足够的长,排毒拔罐所引起的气体分压差的变化,在距离罐口部位较远处的部位也能够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通过介绍排毒拔罐疗法依据的中医原理所介绍的排毒拔罐疗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排毒拔罐疗法是增强“卫气”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这也是用中医理论解释排毒拔罐疗法更深刻的原因所在。

许多人问我们排毒拔罐疗法能治疗哪一方面的疾病,我们的回答是:只要是人体内有血液存在的地方,只要是卫气能够到达的地方,只要能够上罐,都能够发挥排毒拔罐的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作用!当然,不是一次拔罐就完全起效,需要多次重复上罐才能实现。

五、排毒拔罐疗法所依据的人体生理学原理

以上的内容,是人体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下面的叙述有很大的帮助。

人体内有两种交换过程,一种是人体内呼吸的气体交换过程,另一种是血液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正是由于人体存在着这两种形式的交换过程,使得排毒拔罐这种负压技术能够对人体的健康起到很好的治疗和增进健康的作用。内呼吸使得组织内的二氧化碳被排出,氧补充进来,补充进来的氧与病灶发生化学作用,改变病态的物质,化解病灶;由于血液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排除病态的物质,排除病灶,这就是排毒拔罐疗法依据的人体生理学原理。

根据人体生理学原理,使得排毒拔罐能够产生许多作用。

1.排毒拔罐使病灶排出体外

病灶存在于组织或器官中,它妨碍和阻挡血液流动。病灶部分产生的压力大于组织内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压力,当罐具作用于皮肤表面的时候,相对于罐具内的负压,病灶部分向罐具方向流动,使病灶部分逐步排出体外,这就是排毒拔罐为什么经常起疱和拔出其他一些物质的原因。在组织中不存在病灶的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正常压力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即便有负压的存在,人体各部分压力的相对关系不变,也不会吸拔出东西的。

2.排毒拔罐使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增加

在负压的作用下,罐口部位皮肤组织中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压力,相对于组织内的压力增加,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扩散、滤过增强,有更多的气体、液体扩散和滤过,滤过的增加,可以产生更多的组织液进入组织,促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胶体渗透压的升高,使毛细血管静脉端的重吸收也增加。重吸收将拔罐增加的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排出。

因为动脉血管中氧的分压大于组织中氧的分压,氧气进入组织,使得毛细血管动脉内的气体减少,分压下降,于是,溶解在动脉血管内的一部分氧逸出,实现卫气对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保护过程;经过组织中的有氧代谢,组织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升高,高于静脉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因而进入静脉血管,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

在拔罐过程中,罐具处于密封状态。上罐的开始阶段,虽然罐具内的气体被吸拔排出,但仍然存有气体,这部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极少,更多的是氧气。随着留罐的进行,当气体变化达到平衡的时候,这部分气体所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都会与组织中的数值基本接近,这可以从黑岩东五的实验得到证实,当实验中的气压表指向6.9千帕(50毫米汞柱)的时候,黑岩东五验证了排出的都是二氧化碳,说明这时候罐具内多数是二氧化碳,原来占多数的氧已经很少,低于二氧化碳的数量。正是由于罐具内氧的逐渐减少,才使人感到罐具越来越紧。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为什么罐具没有自动脱落,而是越收越紧的原因。而且随着罐具内气体不断减少,罐具内的负压不断增加,罐具越收越紧,经常使人难以承受,这也是排毒拔罐疗法留罐时间越长越难以忍受的原因。

3.排毒拔罐使淋巴细胞增加

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滤过增强,会有更多的组织液进入组织,这些增多的组织液一部分被重吸收,另一部分则成为增多的淋巴,生成更多的淋巴液,并流经淋巴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起到治疗和增进健康的作用。排毒拔罐的作用就是促进更多的组织液产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加,也促进了人体免疫力的增加。

我们来看淋巴集中的部位(图1):

各群淋巴结都接受身体一定区域或一定器官的淋巴回流。浅、深淋巴管在向心走行的过程中都通过淋巴结。来自某一组织的淋巴液的成分和该组织的组织液非常接近。

img16

图1 淋巴结群

通过对组织液作用的知识可以知道:各组织依靠自己附近的组织液濡养,不断完成自己的功能;依靠自己附近的淋巴液,不断消除对自己的危害。我们通过排毒拔罐,增加各部分组织的组织液和淋巴液,帮助该组织恢复和增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在应用排毒拔罐疗法的过程中,经常有一种病灶反应现象,就是在拔罐进行一段时间后,会在脖子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处鼓起扁桃腺和淋巴结,按之略痛,再继续拔一个阶段就会自动消失,这就是排毒拔罐疗法的作用。由于吸力较大,时间较长,沿血管流动方向的组织中不断产生增多的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并经过淋巴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与病菌、病毒的斗争过程中,就会发生扁桃腺鼓起。扁桃腺和淋巴结鼓起又消失的现象,进一步说明了排毒拔罐能够促进淋巴的生成并起到治疗和增进健康的作用。

4.排毒拔罐使其他免疫细胞增加

除了淋巴细胞的作用以外,其他免疫细胞也会在排毒拔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负压的产生使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也会进一步增加,使白细胞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由于排毒拔罐使各种免疫细胞增加,通过拔罐过程中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观察和分析治疗过程中人体内各种病毒的类型和人体免疫力的变化情况。

对于拔罐过程中拔出的物质,黑岩东五在《真空净血疗法》一书中也有过记载。他将吸拔出的东西,送东京地方检验所进行过检验。他认为,吸拔出来的红细胞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称之为带病的红细胞,吸拔出来的组织液的分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他称之为带病的组织液。在我们接触的一些患者的检验中,这些被吸拔出的东西目前只化验出是厌氧菌。

在排毒拔罐持续负压的作用下,各种各样的病态分子冲破皮肤薄膜,从皮肤表面排出,这就是在排毒拔罐疗法的吸拔过程中,为什么常常吸拔出黏稠物质等不同的物质。由于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比较大,在冲破皮肤薄膜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疼痛感。我们把排毒拔罐疗法拔出的脓水、黏稠物质等统称为“毒”,用“毒”代表那些难以祛除的病态物质和病灶,并且将这种拔罐方法称为排毒拔罐疗法。在我们的拔罐经历中,在脓水、黏稠物质都不再出现的时候,常常是只吸拔出几个黑紫色的血疱,我们更深刻地认为这是在体内垃圾被排出以后,身体内部的毒素被吸拔了出来。

由于罐内的负压较大,而且排毒拔罐的留罐时间较长,有足够的时间将这些不正常的组织液在负压的作用下,经皮肤吸拔出来,流向罐内。如果吸拔的时间较短,就不能充分发挥人体内呼吸的气体交换作用;病态组织液没有被完全吸拔出来就停止了拔罐,就不能充分发挥血液微循环的作用,就只能称为普通拔罐疗法,而不能称为排毒拔罐疗法。

5.排毒拔罐疗法有帮助人体器官和组织自我恢复功能的作用

在没有拔罐的情况下,卫气通过自身的保卫功能维护人体各部分器官和组织,使它们发挥各自的功能。当受到轻度的侵袭时,卫气能够驱除侵袭,使受到伤害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恢复,这是卫气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健康运行的,并且自身产生的新鲜血液足够的多,就很有可能自我恢复健康。这里说了两个条件,其中的一个条件是:只要患者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健康运行的;另一个条件是:自身产生的新鲜血液足够多。

有一位患者问我们:“排毒拔罐为什么能具有自我恢复器官功能的作用?”我们回答说:“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内血液循环受阻,血液循环不畅,很难使治愈疾病所需要的新鲜血液自己到达所需要的部位;或者存在其他问题,使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新鲜血液,导致人体器官缺乏恢复自身功能的新鲜血液,使疾病痊愈较慢,甚至不能痊愈。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措施,促进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使血液循环通畅,就能够解决由于人体内血液循环不畅而不能帮助恢复器官和组织功能的问题;如果我们还能够解决存在的其他疾病问题,使患者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新鲜血液,就能够解决由于体内没有足够新鲜血液而不能恢复器官和组织功能的问题。恰好排毒拔罐疗法既能促进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又能够排除病气,促进新鲜血液的生成。”

排毒拔罐的过程,能够保持足够长的留罐时间,使自身的新鲜血液和各种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所需要的部位,使受到损伤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恢复。也许每次到达的量很少,但是,随着到达次数的不断增加,就会积累产生比较大的作用。虽然这看起来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但是却可以普遍使用,其意义是很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