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歌是延安人心灵开出的花

民歌是延安人心灵开出的花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延安民歌又称陕北民歌,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民间歌唱形式,分传统民歌、新民歌。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

蓝天、白云、黄土地、信天游,这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民歌是延安人心灵开出的花。

延安民歌又称陕北民歌,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民间歌唱形式,分传统民歌、新民歌(包括革命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有:劳动歌曲,如打夯歌、号子;山歌,主要是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小调、秧歌;风俗歌,如酒曲、祭祀歌、巫歌叫唱等。

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旋律流畅悠扬,节奏自由,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情感与愿望。内容多反映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及对旧社会统治者的反抗、对大自然的抗争等。民歌创作产生在群众中,唱起来高昂悠长、自然流畅,处处流露出这黄土高原的自然神韵。这神韵你说它粗犷也好,雄强也好,高昂也好,野逸也好,反正它把延安人发自肺腑的情和爱、憎与恨推向了极致,使人听之心旌摇荡,心灵震撼,不得不确信在这黄土高原虽然“土气”,但却宽厚的心胸中,潜藏着巨大的热能。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她,便是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陕北民歌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

信天游: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陕北民歌传承人。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讲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旧社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他们只好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追求。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从前陕北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男人成群结伙到外省给人揽工,即“走西口”。丈夫临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咛,娓娓动听,情意绵绵,抒情色彩极浓。如脍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多,拉话解忧愁。

住店你住大店,不要住小店。

小店里贼娃子多,操心把你偷。

睡觉你睡中间,不要睡两边。

操心那挖墙贼,挖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长流水,不要喝泉水

泉水里蛇摆尾,操心喝坏你。

吃烟你自打火,不要和人家对火。梢林里绿林响马,操心那蒙汗药。

“走西口”的人一去经年不回,家里的妻子想起丈夫时,或手摇纺车,边摇边唱,或立于门前,低吟浅唱,抒发他们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之情:

豌豆开花一点红,拿针缝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见不上面,口含冰糖也像苦黄连。

大河没水养不住鱼,妹子离不开哥哥你。

一对百灵子钻天飞,多会儿盼得见上你。

同是反映当地婚俗的陕北民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兰花花》、《大女子要汉》和《我给你寻个好婆家》等3首歌对嫁娶方式均有描写,但因时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兰花花》中是古老的传统嫁娶方式,买卖婚姻,新媳妇过门要坐轿,还有“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汉》时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绪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说敢干,敢于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礼也简单化了,骑马代替了坐花轿。而在《给你寻一个好婆家》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头上蒙盖头,脚上穿绣鞋,而是“骑着马,戴着花”,和新郎“说说笑笑进婆家”。

陕北民歌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实,感情色彩浓,情歌尤其这样。《想你实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阁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抒发她的感情的:

想你想你实想你,浑身上下都想你;

头发梢梢想你呀,红毛头绳难挣呀;

脑瓜皮皮想你呀,榆林梳子难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白天黑夜难闭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泪水颗颗难收呀;

舌头尖尖想你呀,酸甜苦辣难尝呀;

如果说是只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这首信天游《拉手手》却是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你要拉我的手,我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咱二人疙崂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虽然大大咧咧,但动作自然,情绪轻松,可谓是陕北的一首绝唱。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识对这里的统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些边远山区从前曾流传过《三大怪》的民谣:“沙子打墙墙不倒,婆姨嫁汉汉不恼,嫖客跳墙狗不咬”。可见陕北思想意识之一斑。

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唱。除了这种日常生活中群众自然流传外,还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二是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歌”等。

著名民歌艺术家有:贠恩凤、贺玉堂、王向荣、孙志宽、郭云琴、刘美兰、王小怡、贺斌、雒翠莲、许文华、温永凯、雒胜军、郝全林、冯晓荣、王二妮等。

我国对民歌的定义是由普通百姓或民间艺人创作的歌曲。陕北民歌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解放区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热情地采集民歌和进行创作,那里掀起了唱革命歌曲等文艺热潮。有几首解放后仍有长期的大的影响的著名曲目是:

1.革命民歌。东方红:原是山西民歌的曲调,传到陕北后被填新词(骑白马),最后被一位老师填成东方红传唱。民歌采集者从农民歌手李有源那里搜集到它,想当然地认为是他填的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文艺工作者用陕北民歌曲调编曲填词,算是半民歌吧。绣金匾:原是关中民歌绣荷包的曲调,填歌唱领袖和解放军的词后在陕北各地传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是民间诗人孙万福用陕北民歌填的词,也在陕北各地传唱。

2.一般民歌。蓝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曲调都很优美。三十里铺是绥德一青年农民在当时(1942年)根据自身的真事所作,另两首是传统民歌。绣荷乐、对花等很多题材的民歌各地都有,陕北不但有,且每首都有不同词曲的。我听过一首陕北的绣荷包是所听过的全国同类题材中曲调最复杂的,很柔美。但这两首不算有名。

3.其他。有的在舞台上或唱片里当做民歌的,其实是曲艺或戏曲。翻身道情是陕北道情(曲艺),夫妻识字是马可编曲作词的秧歌剧。

近年,延安市创排了大型陕北原生态歌舞诗《兰花花》和陕北民歌舞剧《挂红灯》。

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大型陕北原生态歌舞诗《兰花花》,带你进陕北,在色彩纷呈的原生态歌舞诗中,去感悟陕北文化的古老与丰厚底蕴。主要剧情是:

兰花花——一位陕北姑娘的名字,一个现实与理想交织而成的美好象征。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美丽清纯的陕北姑娘兰花花与揽工后生山娃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不料周家地主婆为给病入膏肓的儿子冲喜,强娶了兰花花,并企图毒死山娃。兰花花千里寻亲历经磨难。家丁追来,兰花花自食毒馍,用她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爱情乐章。

第一幕:天祭。陕北人的天是人性的本真。古老的黄土地,孕育着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赋予了陕北人敢于拼争、不屈不挠的性格。这块土地并不富饶,十年九旱、灾荒连年。为了生存,陕北人凭着一把老头与天斗,与地斗。一辈又一辈,终于,高亢的号子击落了烈日,那鲜红鲜红的血溅满了高原的天空!

第二幕:天恨。一切美好追求都注定会遭受磨难,正所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兰花花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但她的爱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她倔强,她仇恨;她挣扎,她期盼。她带着爱,带着恨,在这茫茫长夜中苦苦寻觅着命运之路,屈服,不属于陕北女人。

第三幕:天殉。这是个产生史诗和美女的地方。这一座座起伏的大山,就是陕北人爱情的波涛。陕北人,男中义,女重情;光明磊落,不掩不藏,恨,就恨它个咬牙切齿;爱,就爱它个死去活来。那情感,火辣辣、坦荡荡,用生命证实了情操的高尚与人性的伟大。

第四幕:天歌。兰花花,走了,把悲伤留给了这片土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兰花花的形象美、情操美、性格美逐渐凝结成一个善良的符号,镶嵌在陕北文化的高原上。她那一滴滴带血的情感化作了一个个音符,传唱在人们心中。那是一首天歌!

陕北民歌舞剧《挂红灯》朴实而不华,土气而不俗。陕北劳动人民用信天游的形式描述了当时的生活艰难,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了当时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神圣而纯洁爱情的美好追求。该歌舞剧没有主持人用优美的语言去介绍,而是通过一位“盲人”用三弦口述配合去引导观众进入了故事。

第一场:惊春。在望不到边际的黄土高原上,一群羊羔在后山嬉闹着,经过一次情歌对唱,大财主的千金英兰就在这个时候爱上了自家的长工三哥哥,也许正是劳动人民的这种朴实与憨厚感动了这位姑娘,与此同时长工三哥哥也对英兰有了那种暧昧之情。

第二场:别离。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且说英兰虽是富家千金,也难以避免,家教甚严,而且三哥哥是一长工,无粮无田,更是难以踏进财主的门槛。

第三场:逼嫁。英兰和长工的恋情被财主发现后,三哥哥被赶出了家,但是还想在离开的时候再见英兰一面。英兰何尝不是这样的念头,可惜英兰却被“狠心”的二叔逼嫁给了另一个财主儿子金蛋。

第四场:劫难。英兰嫁给了一个憨女婿,金蛋娶了一个好媳妇。虽然金蛋是傻子,当在日常表现也能看得出他对英兰的喜爱之情。此时的英兰也只有依靠心中的三哥哥来支撑过日子。

第五场:情殇。三哥哥在走西口的途中参了军,却被英兰她二叔说成在走西口的时候被土匪杀害。天真的英兰信以为真,心里的最后防线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击垮,不得以跳崖来结束对“死”去的三哥哥的思念。在红军路过英兰住的村庄的时候,救起了英兰,就在红军的队伍中英兰发现了身为排长的三哥哥。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当年和她三哥哥对唱的情歌!

正是:苍天眷恋有情人,相爱的人儿终携手百年。2010年6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