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武先修德

习武先修德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习武修德,不少人仅仅将“修德”理解为尊师重教,这委实是简单片面了。武德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无论是教武者还是学武者,武德应是一切习武之人所应具备的先决条件。故而各流派门派格外重视“习武先修德,德成艺乃立”,也在情理之中。修之身,其德乃真。
习武先修德_光復讲太极

二 习武先修德

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虽然只是一种拳术,但对那些对太极哲理已有所了解的太极拳爱好者们来说,不管他们在习练太极拳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多久、多远,相信大家都不会否认,太极拳虽然与其他的运动项目有着共同点,例如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应该德艺双修,如此才有希望将技艺本身发挥到极致,但太极拳又是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这种区别,在于太极拳是一种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玩到老的运动方式。

说起习武修德,不少人仅仅将“修德”理解为尊师重教,这委实是简单片面了。尊师重教在习武的过程中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武术技艺的教学质量,但更重要的一面,光复认为应该是习武之人自身的品德修养。

历史上,曾有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冷兵器时代。那时,拳术和诸般兵器一样,发挥着战时进攻御敌、平时防盗御寇的作用。精湛的武艺和兵器,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武德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武德也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武术界行事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规范、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武德所包涵的内容或许会有变化,但武德的核心、主旨是基本不变的。因为它是积极的、健康的、有利于社会的。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武术的起源源远流长。武术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不衰,尤其在当今社会,更是得到发扬光大,这除了武术本身的魅力,历代大家师徒、弟子相传得以沿续也是一个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武术的内涵——武德。

武德所包涵的 “忠、仁、信、礼、义、孝、智、勇”不但浸润了武术本身,也贯彻于武术运动的自始至终。无论是教武者还是学武者,武德应是一切习武之人所应具备的先决条件。

“遵武德者,武之宗也”、“以武强身、以德养性”,只有以武德为重的习武之人,才能真正做到虚怀若谷,虚心好学,心胸开阔,进退自如。

img24

⊙郑曼青先生画赠叶大密先生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许多太极拳名家著书立说,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并由此创立了许多流派。出于种种原因,传统武术界一直有程度不同的门户之见、保守之风。各派的拳论秘诀,代代传抄从不外传。但所有的流派门派,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对入门者进行人品方面的考察。例如,有资料载,某门派门规中有“非人勿传”条款:“对欲入门者,须先观察其品格资质,然后方可纳入门下。否则误容匪类进门,为患不浅。故应审慎妥当,方可传艺。”一些大的流派门派,更是提倡习武先修德,德成艺乃立。各流派门派几乎无一例外地将重师承、讲武德定为门规,以期能培养出德艺兼备的传人。

img25

⊙南洋商报报道

品德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朝历代,上至帝王下至草民的所有阶层所重视。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曾为武当叶氏太极拳创始人叶大密先生题一扇面,上书:“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_、沦精翰墨者也!” 这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孙是唐朝书法家。此话大意为“有德行的人以修身为根本。扬雄说过,诗、赋属于小技艺,大丈夫不应当做。何况沉溺于笔砚之间,把精力消耗在书法上面呢?”孙禄堂先生借古人之语自谦,管中窥豹,此也可见武术大家重视品德修养之一斑。

img26

⊙孙禄堂先生书赠叶大密先生扇面

习练传统武术,慢说三五载不一定能有小成,便是十年八年能真正入门修成正果的也为数不多。能在传统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实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而各流派门派格外重视“习武先修德,德成艺乃立”,也在情理之中。

格言·语录

*重积德,则无不克。修之身,其德乃真。(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道德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