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泉州南音琵琶指法教程

泉州南音琵琶指法教程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闽南文化中,“泉州南音”最为引人关注。它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保存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2009年9月30日,“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宋代之后,尺八在中国其他乐种中已绝迹,唯南音尚保留它至今,是一种十分珍贵和罕见的乐器。

文_浪客剑心

在闽南文化中,“泉州南音”最为引人关注。它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保存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2009年9月30日,“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古朴优雅、深沉柔美、雅俗共赏的泉州南音,固守着传统的演唱形式:“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唐人欧阳詹《东湖宴赴举秀才序》言:“贞元癸酉岁(793年)邑有秀士八人,公将荐于阙……求丝桐匏竹以将之,选华轩胜景以光之。后一日,遂有东湖亭之会,公削桑梓之礼,执宾主之义。揖让升堂,雍容就宴。乐遍作,而性情不流;爵无算,而权刑有肃……”有关南音与舞蹈之间的联系,在泉州地方史志中亦有记载。如唐宣宗时惠安人陈嘏作《<霓裳羽衣曲>赋》,其中就有“摇曳动容,宛似群仙之态。尔其绛节回互,霞袂飘飏,或眄睐而不动,或轻盈而欲翔”这样的句子。至今,无论是属于精英文化领域的音乐节,还是盛行于民间娱乐的大型演唱会,泉州南音都以其古朴而鲜活的姿态活跃其间,体现了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存续的价值与意义。

泉州南音演奏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演奏南音所用的主要乐器是洞箫。洞箫又名“尺八”,是唐代根据当时竖笛的长度而定名,保留了唐代“六孔尺八”的规制。宋代之后,尺八在中国其他乐种中已绝迹,唯南音尚保留它至今,是一种十分珍贵和罕见的乐器。

南音使用的拍板是由5块长板形荔木串联起来的,其形制与江苏扬州邗江五代墓出土的拍板一样,属击拍乐器。隋唐时期,拍板已经在宫廷宴乐和民间鼓乐中使用。历代拍板因使用的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也不一致,一般由3块或6块木板组成,最多者9块。现在,泉州南音拍板普遍为5板,与大雄宝殿和甘露戒坛木雕的5板拍板一样。而东塔的石雕拍板承唐制为6板,开元寺中有6板与5板的拍板,也正符合拍板历史的发展轨迹。南音拍板的演奏法,仍保持唐代的演奏方法,演奏者右手握两板,左手握3板,两手合击在每小节的拍子上。

南音保留了唐代古谱和古代艺术歌曲

南音的乐谱使用的是工义谱,与唐高宗时的“乐调”6个字“思、一、六、犯、工、尺”十分相近。谱字右侧配上一套完整的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总称“南音工义谱”,也称“琵琶指骨谱”。南音古谱不同于“古琴谱”、“减字谱”、“半字谱”或“工尺谱”。它的5个谱字,见字知音,5个谱字加上多种升降半音(倍与变),通过“4个管门”产生不同的音列,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调与色彩;而“4个管门”又可在同一首曲中互相“转调”。这种曲谱历史悠久,相当深奥,目前只存在于南音中,不见其他乐种使用。

南音的音乐由“指、谱、曲”组成。“指”是一种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法和比较完整的套曲。“谱”为多乐章器乐曲,附有琵琶弹奏法,没有唱词,专供乐器演奏,属标题性音乐。南音的“曲”也称“散曲”,只作为声乐曲演唱。“曲”的数量有2000多首,最著名的有《望明月》《山险峻》《元宵十五》《因送哥嫂》《三更鼓》等,它是晚唐、五代曲子词以及宋以来词调音乐的延续,是存留至今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古老的历史源流值得我们继续探求。而无论是民间传承还是泉州师院南音本科班的学校传承,在这延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南音古老艺术的尊崇与敬畏,则尤其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