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赠邬其山[]

赠邬其山[]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邬其山,即日人内山完造,日本岗山县人,在上海经商与鲁迅相识,并成为好友。[1]对于内山完造的这一番话,鲁迅深有感触。在这里,鲁迅用诗的形式,概括了军阀、政客的轮番上台、下野的政治把戏,以及台上台下不同的嘴脸。[1]《新民晚报》,1961年3月3日,银絮:《鲁迅的诗和邬其山》。转引自傅德岷、包晓玲主编:《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注释②。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2],南无阿弥陀。

【注释】

[1] 此诗作于1931年初春,题目为许广平将此诗编入《集外集拾遗》时所拟定。邬其山,即日人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岗山县人,在上海经商与鲁迅相识,并成为好友。

[2] 下野:下台。

【赏析】

1931年1月,在一次鲁迅去内山书店“漫谈”时,内山完造感慨地对鲁迅说:“我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之久,眼看中国的军阀、政客们的行动,和日本的军阀、政客们的行动,真是处处相同:那就是等待时机,一朝身就要职,大权在握时,便对反对他们的人们,尽其杀害的能事。可是,到了局势对他们不利的时候,又像一阵风似的销声敛迹,宣告下野,而溜之大吉了。”[1]对于内山完造的这一番话,鲁迅深有感触。这首诗,就是鲁迅通过诗的形式,表现了邬其山所说的,居住在上海二十年所看到的中国的现状。

此诗写于1931年初春。内山完造居住在上海的二十年,正是中国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党军阀连年混战、围剿革命苏区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其间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和丑剧,有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国民革命军的北伐等,各方军阀、政客上演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闹剧,苦的是中国的劳苦大众。对此现状,鲁迅在诗中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二十年来的军阀政客的丑态和伎俩表现为:

一是有病不求药,即装病;二是无聊才读书,附庸风雅,装出读书人不问世事的样子。以上二种是在政客、军阀因失势下台后的两种伺机东山再起的手段,他们通过闭门称病、闭门读书或出洋留学的幌子寻找时机,等待再次上台;三是一阔脸就变,是说政客和军阀们再次上台后,立刻露出狰狞的面目,开始秋后算账,将在自己下台前反对过自己的对手和无辜民众的头砍下来,既泄私愤,又可杀一儆百,以稳固自己的统治。第四种伎俩是,再次失势下台后,就去皈依佛门,假装忏悔和假慈悲,这既能避仇,又能企图再次东山再起。

在这里,鲁迅用诗的形式,概括了军阀、政客的轮番上台、下野的政治把戏,以及台上台下不同的嘴脸。对此,鲁迅还有过生动的刻画:“今之名人……他要抹杀旧帐,从新做人,比起常人的方法来,迟速真有邮信和电报之别。不怕迂缓一点的,就出一回洋,造一个寺,生一场病,游几天山;要快,就开一次会,念一卷经,演说一通,宣言一下,或者睡一夜觉,做一首诗也可以;要更快,那就自打两个嘴巴,淌几滴眼泪,也照样能够另变一人,和‘以前之我’绝无关系。”[2]又说:“要人下野而念佛,或出洋游历一样,也正是一种缺少不得的过渡仪式。”[3]

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三句又用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写了那些魑魅魍魉们的种种伎俩。其中“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句,写出了这些魔鬼露出狰狞面目时的凶残,写出了这些魔鬼们毫不以生命为意、视生命如草芥的凶兽样。诗末用“南无阿弥陀”的敬佛念佛声作结,既写了军阀政客下台失势后,以皈依佛门的形式避仇和等待东山再起的伎俩,又写了民众对他们下台的态度:谢天谢地,又一个魔王倒了!结句语含双关,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全诗明白如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典型现象,高度概括了军阀、政客们的丑恶嘴脸和无耻伎俩,末句于幽默诙谐中,寄寓无限的愤怒和对这些魑魅魍魉们鄙弃如敝屣的快感,是希望着这些魑魅魍魉们的轰然倒台的。

【延伸阅读】鲁迅关于“要人们”的台上台下的不同丑态的描写

1.《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外国也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5页。

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民国以来,有过许多总统和阔官了,下野之后,都是面团团的,或赋诗,或看戏,或念佛,吃着不尽,真也好像给批评者以证据。

2.《鲁迅全集》第12卷,《书信集·340424·致杨霁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94页。

……所举的三种青年中,第一种当然是令人景仰的;第三种也情有可原,或者也不过暂时休息一下;只有第二种,除说是投机之外,实在无可解释。至于如戴季陶者,还多得很,他的忽而教忠,忽而讲孝,忽而拜忏,忽而上坟,说是因为忏悔旧事,或藉此逃避良心的责备,我以为还是忠厚之谈,他未必责备自己,其毫无特操者,不过用无聊与无耻,以应付环境的变化而已。

【注释】

[1]《新民晚报》,1961年3月3日,银絮:《鲁迅的诗和邬其山》。转引自傅德岷、包晓玲主编:《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注释②。

[2]《鲁迅全集》第5卷,《准风月谈·查旧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3页。

[3]《鲁迅全集》第6卷,《且介亭杂文未编·女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