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燕山与太行山

燕山与太行山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燕山即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脉,命名较晚;小燕山位于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房山城关街道与燕山办事处西北。太行山则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进入北京后,成为西山。在北京现行政机构组织中以“北京市市辖区燕山”表示。所以在晋东南和豫西北地区,称太行山叫女娲山。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多横谷,当地人称其为“陉”,有著名的“太行八陉”。
燕山与太行山_江山如此多娇:自然河北

燕山是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海拔600~1500米,主峰东猴顶,海拔2292.6米。西起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战略要地,在军事中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燕山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系指坝上内蒙古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白河谷地以东、山海关以西的山地,狭义则指上述范围内窄岭、波罗诺、中关、大仗子一线以南的山地。从历史角度来讲,有大、小燕山之分。大燕山即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脉,命名较晚;小燕山位于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房山城关街道与燕山办事处西北。小燕山为最早的燕山,大致得名于商代。后因燕都北迁,大燕山得名。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记载了北京地区有一名“偃”的方国。商代只有两个燕姓国家在这一带。所以该地区使用“燕”字是理所当然了。

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1211~1215年,蒙古成吉思汗3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以长城关口为主要进攻路线。燕山从潮白河谷一带向东延伸约略成一弧形,一直可达渤海之滨,是东北和华北的天然屏障。北京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太行山则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进入北京后,成为西山。其较高的山峰有百花山、猫耳山等。小燕山地区背依猫耳山、大房山和凤凰岭,在战国以前,这段山脉叫作燕山。

燕山最高峰东猴顶,海拔2292米。

北京市房山区内有个燕山区,位于北京西南郊40公里,据北京猿人的故乡周口店只有5公里,境内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50万年至1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燕山区是全国唯一一个“特别行政区”,非区非县,非乡非镇,亦不是开发区。拥有独立的教育系统、司法系统、公安系统、财政系统等,以公司组织部分代替政府行驶职能的特殊“飞地”。在行政管理中被称为“矮区县”或“副区县”。在北京现行政机构组织中以“北京市市辖区燕山”表示。

古往今来,吟咏燕山的名家名作很多,脍炙人口。如《乐府诗·木兰辞》中“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唐朝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欲学鸱夷子,待勒燕山铭。谁重断蛇剑,致君君未听。”李贺《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南宋文天祥《元夕》:“梦断青山远,愁侵白发新。燕山今夕月,清影伴孤臣。”元代王冕《悼止斋王先生其三》“三月燕山听子规,追思令我泪垂垂”。

燕山名山。左起:雾灵山、盘山、百花山、大海陀

太行山在我国的史籍中有诸多名称,《列子》谓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经》谓之“五行山”“盘古山”,《隋书·地理志》谓之“母山”,《太平寰宇记》谓之“皇母山”“女娲山”等。对太行山的限定,《括地志》载:“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怀”是怀州,河南焦作古称;“幽”是幽州,今北京附近。“始于怀而终于幽”,显然是从南望北看。“为天下之脊”一句,振聋发聩。

太行山最高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所谓“五行山”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之父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母亲是五行中的“土”。盘古出生在大山“地中央”的覃怀地,即今河南沁阳、温县周围,因此给山命名五行山、盘古山。《读史方舆纪要》载:“真定府房山县(唐时改平山县)《汉志》注:蒲吾县(汉置,隋时改房山县)有铁山,即房山也。后汉章帝元和三年,幸赵,祠房山。俗呼为王母山,以有西王母祠而名。”在河南省境内太行山区,也有多处西王母祠庙。因此,今河南、河北等许多地方的民众都称太行山叫王母山。在山西境内,有关女娲的传说和遗迹很多,洪洞县有娲皇陵、娲皇庙以及女娲“抟土造人”的圣地,万荣县有女娲和伏羲成婚之圣地,吉县有人祖山等。更重要的是在山西东南和河南太行山地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炼石补天”遗迹。所以在晋东南和豫西北地区,称太行山叫女娲山。

但这座山脉最流行的名字,也是正式的官称,还是太行山。“太”字本义之一为高大,“行”应该就是行列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极大至高的列队成行的山脉。对照太行山的走势,名副其实,生动形象。

太行山名山。左起:大茂山(古北岳)、苍岩山、狼牙山、白石山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中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之一,也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耸立于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呈中国山脉中少见的东北—西南走向,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太行山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储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从华北平原西望,山势陡峻挺拔,山高林密,形势非常险要。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多横谷,当地人称其为“陉”,有著名的“太行八陉”。

太行山历来被视为兵家争夺之要地,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事数不胜数,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太行山是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指挥部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主战场,其英雄业绩和伟大贡献,永载中华民族史册。

“天下之脊”太行山是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源最悠久、最丰富、最珍贵的地区之一,对其吟咏的历代名人佳作极多。如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王昌龄《悲哉行》:“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白居易《初入太行山》:“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茫。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于谦《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朱德陈毅的“太行诗作”。

朱德诗作手书

“佇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这首诗,以伟大而艰难的抗战历史与气吞山河的气概交相辉映,豪情满怀,感情真挚。朱德在1939年春写下的诗作《太行春感》,表达了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出太行》诗前有序:“一九四〇年五月,经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延安。是时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诗曰:“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陈毅作于1944年初的《过太行山抒怀》:“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外线雾飘浮,内线云层积。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溪流走山谷,千里赴无极。清漳映垂柳,灌溉稻黍稷。园田村舍景,无与江南异。……吁嗟乎!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真是笔走龙蛇,大气磅礴,情真意切,酣畅淋漓,堪称现代名篇,更为英雄史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