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如有更多这样的老师(代序)

假如有更多这样的老师(代序)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红老师有个习惯,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都要给学生布置一篇题为《春天来了》的作文。沈红老师的学生也深深感到这一点。沈红老师做教师是出色的,做女儿、做妻子、做母亲同样出色。面对全校两千多名学生,沈红老师朗读了自己写的文章《微笑着上讲台》,全场掌声雷动。当我看到这里时,也禁不住为沈红老师喝彩!沈红老师这本散文集,是她从1996年开始,特别是她卸去了教研组长的职务后,利用课余与假期,一篇一篇地累积起来的。

王 丽

我总觉得,给人写序是那些德高望重者的事。我比沈红老师年轻,教龄也没她长,虽然自己也写些散文,可又不是什么名家。总之,本没有资格给她作序的。说起来,这完全是一种缘分。

去年的11月,我去上海闵行区采访。在学校组织的语文教师座谈会上,一位身着蓝色衣裙的中年女教师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在别人的提名下才开口说话的。她说她平时爱写点散文,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拿到课堂上去念给学生听,学生非常喜欢。因为受老师的影响,她的学生也爱上了写文章。她说话时,微微地偏着头,脸上洋溢着似是骄傲、似是欣慰的微笑,这微笑使她显得年轻,有一种幸福感。我是头一次见到在这方面与自己有相似体验的人,当时的感觉就像突然找到了知音,立刻表示希望能够拜读她的大作。没想到这一下,便给自己“揽”了这个作序的任务。

第二天,在我下榻的华东师大附近的一家宾馆里,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沈红老师交给我的这部书稿。我的眼睛竟几次湿润了,我跟着她的笔,走进她的世界——一个平凡而丰富的世界,与她一同体味、一同叹息、一同流泪、一同微笑……她写得那样质朴无华,又是那样情深意挚。她写亲情,写友情,写师生之情……而这一切汇成一条情感的小河,在她笔下缓缓流淌着,也滋润着她的生命,使之变得更柔韧多彩。

也许因为自己也做过教师的缘故,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她那些写自己的职业、写师生之情的文章:《春天的故事》《就是这个夏军》《微笑着上讲台》《什么时候最开心》《为自己喝彩》等。她对学生的爱,对教书这份职业的骄傲和虔诚,在这些篇章里流露无遗。在《春天的故事》里,她写一个初为人师的学生,春节打电话向她拜年,提到自己中学时代的一篇作文,说了很多。原来这个学生刚上高一时,一度不适应。沈红老师有个习惯,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都要给学生布置一篇题为《春天来了》的作文。就在那次作文中,这个女孩流露了自己的苦闷情绪。作文结尾,她含蓄地写道:“在春天的校园里,迎春花开了,可我独自在那里漫步。”细心的沈红老师阅后,替她在下面又添了一个结尾:“春天来了,迎春花灿烂开放,我要快快努力,去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并且把这个学生的文章读给全班同学听,夸她写得好,写出了真情实感,还特别指出结尾尤其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青春的朝气。在以后的日子里,沈红老师特别注意这个女孩子:“我发觉,在这个班级里,有了一个在文娱会演中一展歌喉的她,有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全新的她;而且,以后,又有了一个在大学生中出类拔萃的她;现在,又有了一个努力想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她。”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影响,由此显露出来。沈红老师说:“我不敢说写一篇作文会对她的生活起多大的作用;可是,想到她,我就会想到《春天来了》,以后再让学生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会向后来的学生讲起她,心里便有一种温情在荡漾。”读罢这个故事,你会觉得,做这样一位语文老师是幸福的,并且,当这样一位老师的学生更是幸运的。

沈红老师的学生也深深感到这一点。书稿中作为附录,收入了沈红老师的学生写给她的一部分信和文章,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深深的感谢和敬意。他们说:“我们太荣幸了,遇到像您这样的老师。”“最喜欢上您的课,那是一种沐浴在阳光下的感觉。”“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沙砾,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沙砾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在这本集子里,最能够体现沈红老师对自己职业的感情的,当属《微笑着上讲台》。这篇文章的题目与其说是一个教师形象的最好诠释,还不如说是昭示了一种人生境界。文中,作者用饱含激情的笔,倾诉了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爱,也回首自己年轻时“不带一丝笑容走进教室”的幼稚和浮躁,更为今天拥有的这份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感到满足。“每天,每天,我微笑着站在讲台上。我的生活虽不流光溢彩、绚丽夺目,却也充满乐趣、充满情趣。”也许可以说,在这个微笑背后,是一种生命的真正的成熟和自信,是一份历经风雨后的平和与从容,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领悟——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沈红老师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别有韵味的微笑的原因。

沈红老师做教师是出色的,做女儿、做妻子、做母亲同样出色。她总是用心去体会生活,把自己承担的每一个角色都看成生活的馈赠。她把自己的爱给学生、给父母、给丈夫、给女儿、给友人……给自己周围所有的人。从《走在外婆的故乡》《期待母亲的笑容》《听女婿说》《老公——外公》等篇章中都能体会出这一点;也因此,她活得那么自信、自尊,那么充实自在。

沈红老师喜欢把自己写就的准备拿去投稿的每一篇文章都读给学生听。每一次,学生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在练笔本上对老师的文章评头论足,当然,更多的是欣赏。他们把老师发表的文章整段整段地抄在本子上。“简直让我脸红心跳。”沈红老师说。她的一个学生写道:“我真的很喜欢老师用这种方式和我们沟通……听作者——尤其是自己的老师——亲自读她自己写的文章,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每一次,我都会从她的眼睛和声音中用心去体味文字的含义和神韵。”当沈红老师给大家读她的作品《走在外婆的故乡》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在听着,每个人都被这绵长、深远的思念感染着,那样投入,那样专注”。沈红老师不仅给自己班的学生读,还给全校的学生读。当她获得人民教师金质奖章的荣誉时,校长让她在学校升旗仪式上讲话。面对全校两千多名学生,沈红老师朗读了自己写的文章《微笑着上讲台》,全场掌声雷动。当我看到这里时,也禁不住为沈红老师喝彩!

沈红老师这本散文集,是她从1996年开始,特别是她卸去了教研组长的职务后,利用课余与假期,一篇一篇地累积起来的。个中的甘苦,没有做过语文教师的人恐怕很难体会。如果不是对写作本身有执著的热爱,单凭毅力是很难做到的。诚然,沈红老师的文章作为文学作品,还有可挑剔之处,但我相信,她对写作的热爱以及由此而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她的自信、自尊、乐观、坚韧,她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痛恨——一句话,她的个性气质和精神境界,这一切对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而这正是语文课的特殊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今天整个社会痛感语文教育质量低下、中国语文教育亟待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要会写文章”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不会写文章的老师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学好语文。在这个意义上,沈红老师这本书将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我们不能不承认,在今天,像沈红老师这样会写文章的中学语文教师还是很少很少,而在半个世纪以前,情形可能恰恰相反。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语文教师自身的水平问题,究其根底却跟我们的整个教育体制有关。我想,假如我们有更多这样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有幸矣,中国语文教育有幸矣。

(作者是《北京文学》特约记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