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书传道的优缺点

道书传道的优缺点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易》经传承道学理论一样,道书传道形式,也是既有其明显的优点,也存在着很大的缺点。纯文字的道书脱离了卦画束缚之后,变《易》经道理的蕴涵而为直接地论述性表达,这就使哲学道理变得更加明确起来。我们这里所谈道书的优点与缺点,都是将道书与《易》经卦画传承方式相互比较而言的。

二、道书传道的优缺点

在中国的历史上,当《易》经被改头换面用作卜筮,《易》道哲学传承途径被封杀后,在中国古典哲学传承上,就只剩下道书、议论具体事物举例这两种哲学的传承形式。同《易》经传承道学理论一样,道书传道形式,也是既有其明显的优点,也存在着很大的缺点。

(一)道书传道的优点

1.论理突出重点

用纯文字写成的道书,由于不受图案性卦画、卦名、爻位等方面的严格限制,这就可以根据哲学道理阐述的实际需要,分章节、开宗明义地直接论述道理。再加上省去了《易》经象术解释的那一部分文字,如此,其因论理充分、集中、通俗、易懂,用语更加形象、生动、灵活,就大大方便了人们对于中国古典哲学的学习和理解。由此,中国古典哲学在社会上的传播面更大,影响程度更深,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由于天、地、人、时四维一絷的唯物辩证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使中华文化变得博大精深起来的最根本历史原因。

2.理论更加联系实际

纯文字的道书传道,由于脱离了八卦卦画形式、象术的束缚,使其论理变得更加自由灵活起来。但是,道理毕竟还是抽象的,它并不能够由于载体之变而改变其理论的抽象性特点,人们在实际阐述哲学理论之中,还是必然要受八卦取象、示物、喻理那种“形象”地论理的深刻影响的。所以,哲学家们在自己的哲学论著中,还是要举以社会实际生活之例为证以论道理的。这从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所具有的通俗、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它不像西方哲学那样,为了说清道理,而创造出了只有哲学理论中才使用的一大批名词、术语,使哲学理论变得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普通百姓很难读懂。

联系社会各方面实际讲道理,其本身就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之保持,事实上则又是形成百家之说、“百家争鸣”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凡强调人们思想道德修养、重视社会道德教育者,便理论联系社会实际地重点论述这方面的道理,这就是先秦历史上的“儒家”之说。“儒家”者,变成现在的语言表述,就是社会教育家。凡重视社会法制建设,强调法律制定、实施、或宽或严,因时间、社会条件变化而变化者,便应用哲学理论,联系具体社会实际与变化,论述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法家”之说。凡运用哲学理论作为指导,以言正名求实者,为“名家”。凡以哲理为指导而研究外交,按时势决定联合、孤立、打击对象,决定一国发展壮大竞争之策的,就是“纵横家”……这种情况所反映出来的一个历史事实就是,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广泛地学哲学、用哲学的历史,这是促进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3.使理论概念更加明确

纯文字的道书脱离了卦画束缚之后,变《易》经道理的蕴涵而为直接地论述性表达,这就使哲学道理变得更加明确起来。虽然,《易》经中的卦画是按“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的理论而行编制的,后世的文字注释部分表达的也很明确,但具体到每一个卦画则不可能时时提出,如此,人们在实际学习《易》经之时,就会忘记了这一点。就是到了现在,虽然也有些哲学家们坚持《易》经为古之哲学书,而非“卜筮书”的,但在其论文之中,我则没有看到有学者谈《易》经是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立体变动哲学理论思想体系的,而这一点恰恰又是特别重要的。然而中国古代的、以纯文字、分章节的道书之中,则将此理论明确地阐述了出来,并加以强调。例如,“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三者参用之”[101];“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102];“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善阴阳之为用”[103]。虽然,作为数千年前的这种论述,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些,但是道书的出现,毕竟将《易》经所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特点,用很明确的语言提了出来,且联系到了具体的思考与运用之中。虽然,直到今天,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就连普通老百姓在办事情、考虑问题上,还是在依据古语告诫,讲究要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性条件上思考。事实上,这四维一絷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在起着作用。只不过,人们对于这“天时、地利、人和”往往只从三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忘记了“与时偕行”的时变观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哲学理论。然古语的这一论述,则是实际包含着时变观念的,“天、时”就是指“天道”与“时变”两个方面的客观条件。

再比如,关于正名求实的哲学观点,《易》经虽然利用卦画的6个爻位进行了蕴涵与表达,这就是卦辞之中的“当位”与“位不当”之论。但实际哲理应用之中,往往就会被人们忘却。而到道书出现之后,竟由此而发展出了一个学派,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名辨派”,也称“名家”,这对于逻辑学的发展,是作出了它的历史性贡献的。

我们这里所谈道书的优点与缺点,都是将道书与《易》经卦画传承方式相互比较而言的。此两者之间,正好是优缺点互换:《易》经的缺点正是道书的优点,而《易》经的优点,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道书的缺点。

(二)道书在哲学传承上的缺点

1.容易造成哲学思想体系传承上的不全面

脱离了卦画束缚的纯文字道书,论理灵活是其优点,但同时也是此种哲学传承方式上的很大缺点。在这方面,由于道书的作者重视某个具体的理论,其论述则加强;而作者不重视的理论,则会在有意无意之中被“忽略”。比如,阴阳同性相斥、异生相引,乃中国古典哲学之中最重要的纲领性理论,这在《易》道传承方式中,蕴涵、体现、论述是比较充分的:以阴阳相交之卦命名曰《泰》,阴阳不交之卦称之以《否》;以阴阳相感、相引、相交表现最为突出之卦,《归藏》曰《钦》,以表现男女“思切”、“钦慕”之义;《周易》曰《咸》以体现阴阳相感之意。在解说之中有“天地(同阴阳)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等语。至于同性相斥规律的表述,则有《睽》卦、《革》卦的明确表达。但在纯文字的道书论述之中,就有渐趋减弱的现象存在。如《黄帝经》中只重点表述了阴阳相引相交规律:“有晦有明,有阴有阳……两若有名,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而对于阴阳同性相斥规律,虽然在论述哲理之中有着自然体现,却未作专门论证。而到了《道德经》中,全书五千言,除了谈到阴阳互依规律外,就是抱住一个极反规律不厌其烦地说,并且将其强调得过了头而成为一种谬论!至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相交”、“阴阳互渗”、“阴阳平衡”、“同性相斥”规律等,则只字未提。

“时变”观是中国古典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在《易》道哲学传承载体之中,除了每一卦将事物发展变化从初爻至最上爻进行分阶段的论述外,还特别提出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的理论。而在《黄帝经》中,除在《经法·论》等章节的论述中有自然体现外,并未作专门性的讨论,而其他道书也很少有论及者。到了汉代以来,不论是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心学”都很少谈到“时变”的理论,倒是人们伴随着对中国古典哲学理论“天不变,道亦不变”曲解性宣传,一个民族便失去了“与时偕行”的精神,凡事都循祖宗之法,墨守成规,不思变革,就成为一种很糟糕的社会思想风气。

在《易》经的哲学传承体系之中,事物变化的内因、外因、行为主体与主观思想意识、主客观的互动,都有明确的蕴涵与表现,但在纯文字写成的道书之中,这些就都不见了踪影……正是道书在哲学传承方式上的这种客观上“灵活”过头的随意性的缺点,事实上就造成了中国古典哲学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变得理论残缺,不能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了。

2.容易造成谬论流行

不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也不论是古典哲学,还是现代哲学,不同的哲学都有其不同的哲学原理作为其最核心性的基础理论,由此而建立起它自身的哲学理论思想体系。所以,不论是学哲学还是用哲学,凡是不弄懂弄通其核心性哲学原理,而只在其一般性名词、术语上下工夫者,客观上就会偏离此种特定的哲学原理而行偏说、偏解,使其误传、误信,而走向嬗变。中国古典哲学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发生的历史性嬗变,由科学哲学转变为封建神学理论,就是通过这种纯文字写成的道书接力传承之中,一步一步实现的。比如,中国古典哲学理论在《易》经卦画式的古老传承载体之中,它一方面利用卦画、象术原理对哲学原理进行表达,说明其此种作为的主旨就是:君子要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由此而尚贤、体仁、合理、知义,以辨天下之疑,以解天下之难,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推而行之,以做成事业。达到大有作为,推动社会文明化的历史进程。《黄帝经》中是这么说的。但到了《道德经》中,老子就将论述自然规律的客观体现“道本无为而无不为”偷换到人的主观能动体之中,竭力宣传学道要做到“无为”,说什么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不知而不觉,完全变成一根木头。而《春秋繁露》中,则又将中国古典哲学中表示客观自然规律的代词“天”,说成是有思想、有意志、有喜、怒、哀、乐,无所不察、无所不知、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神”,人间的帝王就是这尊大神的儿子,要人们一切言行都听从帝王,听从帝王就是听从天神。宣扬一种要老百姓都听天由命的神学迷信思想观念。

当然,中国古典哲学的历史性嬗变,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但是,纯文字道书传承哲理这种极其灵活的方式,无疑是给这种有意识地篡改哲理提供了方便条件。

研究与分析中国古典哲学理论在以纯文字道书传承中的利弊得失,就可以使我们明白,为什么中国在伏牺氏时代产生了天、地、人、时四维一絷的唯物辩证哲学思想理论之后,一定要创造成出一套哲学理论名词、术语为代表的专用符号为材料,以哲学基本理论为原则,而编制出一套图案画为载体,以其作为中国古典哲学历史传承的工具之因了。因为,没有一种严密的规则为约束机制,单靠语言传播一种科学思想理论,传之日久,就会使原本科学的思想理论面目全非。文字不过是普通语言的一种载体,并非哲学理论的专用载体。依其可以传承哲理,但这种传承就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严重地影响到哲学理论体系的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

由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中国古典哲学虽然其产生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但由于我们的先祖创造出了一套图案性卦画为载体的哲学传承方式,我们现在仍然能够完整而准确地恢复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的本来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