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习惯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习惯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奇怪的是,在我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习惯教育几乎是付诸阙如,品德教育也面临危机。比如,作为未成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权利、义务?这些作为普通公民本应该掌握的处世规则却未见教育部门有怎样的举措。这项关乎国民素质的任务应从小抓起,以便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习惯意识。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骑自行车的人飞车走痰;坐在小轿车里的人,突然从车里“啪”地扔出一团纸或一个易拉罐;在飞驰的列车上,只见列车员打开窗户,将一堆收好的垃圾顺手扔到窗外;在各种公众集会,如观看球赛、文艺演出后,观众屁股下面垫的纸片随处可见,垃圾遍地;各个影剧院当观众散场后,会遍地狼藉,痰迹满地;不少单位特别是各类学校新刷的墙壁上会到处是鞋印;在银行取款处、机场安检窗口的一米线,许多是形同虚设,不少人根本没有一米线意识。往往不自觉地紧贴在前面的人的身后,大有接踵摩肩之势。

还有我们都习以为常的诸多生活细节,都是国人熟悉的现象、熟悉的习惯。因此,我们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习惯?

有一则故事这样说道: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挺有经验,坐镇驾车。只见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办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还是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于是牛应声而动。

这则故事看似荒诞,其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很多。它告诉我们: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者懂得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

然而且不说一般国民的生活习惯值得商榷和更正,即或不少所谓的成功人士的生活习惯也并不敢让人苟同。如带有强迫症习惯的每天加班加点,不会积极地去休息。不少官员在各种庄严的场所(哪怕正在主持会议),旁若无人地接打手机,且声若洪钟;还有不少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并不懂得如何着装、如何尊重别人。我就见到有一位官员在正式的场合还披着衣服、敞着怀;在不少的酒宴中,还有相当多的官员推杯换盏,不把下属、同僚、同行灌醉誓不罢休,以此“豪举”显示自己的豪侠和热情。

可见,生活习惯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每天、每时、每刻的生活细节中,贯穿于一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的始终。

奇怪的是,在我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习惯教育几乎是付诸阙如,品德教育也面临危机。面临升学的空前和巨大的压力,教育部门开足了马力,给足了题。一时题越出越怪,考试也越来越难。但人生的考试却从来不曾进行。比如,作为未成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权利、义务?怎样同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相处?一个人应该有怎样的社会公德?这些作为普通公民本应该掌握的处世规则却未见教育部门有怎样的举措。如果家长和学校只抓学习,不问公德教育,不大注重培养下一代良好的生活习惯,其结果是整个社会人文大环境、国民的素质都将益发糟糕。

笔者近几年出访了亚洲、欧洲几个国家,特别注意到最混乱、最无秩序的就是国人的团队。一到公共场合就大声喧哗、旁若无人,直弄得友邦人士为之瞠目,而国人依然我行我素。这些不寻常的国人还大都是国内的成功人士、精英人士。这些人的公德意识、习惯意识尚且如此,一般民众就可想而知了。

笔者在新加坡这个环境异常优美的国度里徜徉时,惊奇地发现,确实没在任何地方见到一口痰、一片纸屑,甚至连蚊蝇也很少见到。记得当我们到圣淘沙岛观看海豚表演时,也有数以百计的新加坡小学生在观看。然而当散场后,所有的新加坡人都把自己带去的纸屑等垃圾全部带走,如此也带动了在场的其他游客,大家都各自清理了周围的所有的物品。于是观众席上又整齐干净如初,根本用不着清洁工人再清理了。回国后笔者常思忖,假如是我们的观众席,演出活动完毕后一定会遍地狼藉的。这种反差给我的印象真是太强烈了。我们要追赶世界文明的潮流和习惯,该有多少工作要做啊!

看来,生活习惯绝非小事一桩。这项关乎国民素质的任务应从小抓起,以便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习惯意识。而其他的国人应尽量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不要再让“请勿践踏草坪”、“请勿随地吐痰”之类的牌子反复地提醒你。因为倘若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不能让这些坏习惯伴随着你的一生。这些不良的习惯,既有损你的形象,又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公众的生活。

是啊,我们每个人静下来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应当有怎样的生活习惯?

作于2006年6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