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报抵万金”

“家报抵万金”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说:“我是读着《盐阜大众报》长大的,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在村里会议室里读《盐阜大众报》。上中学时读得更多。1970年我离开家乡,从此很少再看到《盐阜大众报》。1989年开始,我又有机会再看到家乡报纸。古人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说,盐阜大地新,家报抵万金,《盐阜大众报》传递着盐阜大地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报道了盐阜人民在改革开放年代创造的新业绩。这些无不鼓舞着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盐阜人。”

“家报抵万金”

5月4日晚,作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建湖籍的《人民海军》报社副社长、《水兵》杂志主编王兆海。

在电话里,王兆海说:“尽管每天都和报刊打交道,但回到家里,哪怕再晚,我也忘不了浏览一遍家乡报纸——《盐阜大众报》。不知是什么原因,一见到‘盐阜大众报’几个字总觉得特别亲切!”

“也许是乡情的缘故吧!”我插话道。

“可不是吗?”他说:“我是读着《盐阜大众报》长大的,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在村里会议室里读《盐阜大众报》。上中学时读得更多。1970年我离开家乡,从此很少再看到《盐阜大众报》。1989年开始,我又有机会再看到家乡报纸。古人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说,盐阜大地新,家报抵万金,《盐阜大众报》传递着盐阜大地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报道了盐阜人民在改革开放年代创造的新业绩。这些无不鼓舞着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盐阜人。”

“除了乡情因素外,还因为家乡报纸有光辉的历史、独特的风格。”他说:“在中国新闻史上,《盐阜大众报》有着不可磨灭的一笔,它被写入了大学新闻系的教材,它是当时全国解放区通俗报刊中办得最出色的三种报刊之一,与陕甘宁边区的《边区群众报》和晋绥边区的《晋绥大众报》齐名,最大的特点是用大众语言写文章,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懂。”

当我问及他对今天的《盐阜大众报》有何评价时,他思索片刻说道:“今天的《盐阜大众报》继承了光荣传统,在新闻改革中,没有忘记自己的办报特色——大众报、通俗化。报上文章短小精悍,栏目生动活泼,熔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我想广大读者一定很欢迎。”

在电话里,他祝愿《盐阜大众报》为盐阜经济的腾飞作出新贡献。

载1992年5月16日《盐阜大众报》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