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办“信访局”

村办“信访局”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地干群自豪地说:我们这里有个“信访局”。噢,原来群众说的“信访局”指的就是这。环顾这一切,我感到这儿真像一个“信访局”。自民调办公室挂牌办公以来,共调解民事纠纷两百余起,避免13起激化纠纷。村民们说信访局的这几个老头,心里装的都是群众,把党的温暖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结束采访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稳定,愿有更多的像板湖这样的“信访局”在祖国大地上出现。

村办“信访局”

阜宁县板湖乡板湖村自1986年以来,全村无一人到县乡上访;无一封告状信;无一起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无一例犯罪案件;一个4200人口的小村欢欢乐乐,一片繁荣的景象。这里的局面是怎么来的呢?当地干群自豪地说:我们这里有个“信访局”。

村办“信访局”,真新鲜,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四月十四日,我慕名前来采访。

板湖村紧邻乡政府,这一天恰逢板湖“赶大集”,小街上摆满摊点、挤满了人群。我绕道踏进了板湖村。首先使我看到的是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板湖村民事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噢,原来群众说的“信访局”指的就是这。

走进办公室,迎面碰见一位50多岁的老人,他满以为我是外地来访者,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转身倒了两杯水,塞到我手里,又顺手拿了一本“法律常识”对我说:“你稍候,我去下市场调解一起争地皮纠纷,马上就到。”老人走后,我趁此机会浏览了屋内的摆设:正面墙上挂满了奖状、锦旗,有国家司法部的,有省、市、县各部门的,还有当地群众赠送的一副对联上面写道:“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东面墙上布满了民事调解示意图和有关法规;西面墙上挂着民调人员分工表、岗位责任制,民调工作制度和上级来信、会议记录、民事纠纷调解备案簿。环顾这一切,我感到这儿真像一个“信访局”。

一会儿,那位老人带着三位老同志来到了办公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四位老人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没啥采访的,让大伙安安定定地搞生产、过日子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与他们攀谈中,我了解到:最先碰到的那位老人,就是民调办公室主任朱祥国。朱主任原是副村长,1986年村党支部考虑村里的矛盾要就地解决,决定成立一个十人的民调委员会,委派群众威望高的老朱担任主任,还有43岁的党员马安佑,64岁的老党员、退休教师朱建国和退休干部,65岁的朱彦生担任副主任和顾问

自民调办公室挂牌办公以来,共调解民事纠纷两百余起,避免13起激化纠纷。他们坚持每天上班,风雨无阻,哪里有纠纷就到哪里现场调解,化解了一个个不安定的苗头,使一个个家庭矛盾冲突变为和睦,他们凭一颗对党、对群众赤诚的心,辛勤地工作在民调岗位上。每人每月只有几十元的报酬,但从不叫苦;牺牲一个又一个假日,毫无怨言;遇到再棘手的事,也总是乐呵呵地。村民们说信访局的这几个老头,心里装的都是群众,把党的温暖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1989年冬天里的一天,朱祥国主任听说四组73岁的村民朱老爹,为儿子婚姻和赡养问题发生了家庭纠纷,要同儿子拼死活。朱主任顶着寒风来到了四组,首先找了十多个村民了解情况,接着,又耐心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弄清了原委。原来,朱老爹儿子前妻去世后,与一个寡妇履行了正当手续结婚,对此,朱老爹很恼火,时常找借口,与儿媳吵闹,儿媳也很痛苦,一气之下不再赡养老人。为了做好朱老爹和儿媳的思想工作,朱主任带着被褥住到了朱老爹家,两位老人同住一床,一起抽烟喝茶,一起拉家常,一起回忆过去往事,一起翻一翻法律书籍,等朱老爹气消了,朱主任认真地给他讲解婚姻法,指出不该干涉儿女婚姻自由,使老人双眼流泪,责怪自己糊涂,在这同时,朱主任又批评教育他儿子,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终于说服了儿媳,主动签订了赡养老人协议书。朱主任在朱老爹家整整两天两夜,临走那天,还与他们吃了个“团圆饭”,老少一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这仅是板湖村民调办公室工作的一例。近几年,他们为群众在屋基地纠纷、多生孩子、交公粮,男女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干群矛盾上调解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使这个村的矛盾不出村,有问题早解决,全村上下左右和和睦睦,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结束采访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稳定,愿有更多的像板湖这样的“信访局”在祖国大地上出现。

载1990年5月《人民日报》五版、《新华日报》二版、《信访杂志》、《人民信访》、《盐阜大众报》三版,获新华日报好新闻一等奖,盐阜大众报好新闻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